科學與科學家的真、善、美——紀念詹姆斯·沃森

本帖於 2025-11-08 08:19:14 時間, 由普通用戶 FrankTruce1 編輯

本站原創論壇網友挖礦紀念沃森老爺子的文字時,我還愣了一下,不知道為啥這位我時常念叨的教科書上的人物為何突然成為話題。搜索之下,才發現原來老爺子新近過世了,消息剛剛傳遍了媒體界。

如果說楊振寧作為華人科學家的翹楚又因晚年的個人婚姻而出圈、讓我對自己過去二十年對楊的認知的改變而感慨的話,沃森作為我們分子遺傳學領域內的開創者與奠基者,其最後給我留下的印象反而是因為諸多爭議性的言論而翻車,真是讓人唏噓。這樣一位我經常和學生提起的教科書上的人物的離世,讓我回想起他的爭議性言論,不由得思考:科學與科學家,到底能做什麽,又應當承擔什麽責任。

從科學貢獻來看,沃森無疑是二十世紀生命科學中不可繞過的人物。二戰後的英國劍橋,二十多歲的沃森與同樣年輕的克裏克,在女科學家羅斯琳·富蘭克林的實驗數據基礎上,合作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為分子遺傳學奠定了基礎。同時,他積極參與並推廣了遺傳中心法則,揭示了分子水平的遺傳信息流動規律。後來,他執掌紐約冷泉港實驗室四十年,將其發展為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聖地,並推動人類基因組計劃,使人類第一次得以全麵認識自身的遺傳密碼。這些貢獻都是實實在在的科學成就,是人類求真精神的典範。

沃森所成長的時代,科學界存在廣泛的種族主義傾向。優生學曾被部分學者推崇,甚至被納粹德國作為暴行的“科學”依據。那時的科學強調理性與邏輯,但在對人類尊嚴和倫理的關懷上存在明顯缺失。科學倫理尚未普及,科學家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個人修養與自我約束。

沃森本人對科學充滿熱情。在《雙螺旋》中,他回憶自己和克裏克“日夜想著分子模型,不再關心周圍人的感受”。這種專注無疑是科學求真的優良品質,但當個人過於固執自信、堅信自己對真理的判斷,而缺乏謙遜時,這種“真實”可能偏離科學精神的本意。

沃森與克裏克的對比,也讓我們看到科學家性格對科學發展的影響。克裏克晚年轉向意識研究與哲學思考,探討“生命是什麽”“意識是否可還原”,體現出理性與哲思的結合。沃森則更多依賴直覺和信念,堅持自己的判斷。他職業生涯後期對女性科學家的貢獻及非洲人的智力差異發表了有爭議的觀點,這些沒有得到充分科學依據的斷言在西方輿論界給他帶來了廣泛的爭議,讓人們對他的觀感帶來巨大變化。

在沃森晚年的紀錄片中,他說道:“我願意被視為一個說真話的科學家,即使那真話不受歡迎。”他在科學界沒有達成共識的議題上堅持他認為的真實,這固然可以看成是科學家的誠實,但從另一角度來看,這也可能是作為卓越科學家的一種傲慢與錯覺,如同愛因斯坦曾經斷言過的“上帝不擲骰子”,最終被科學研究本身而推翻。

在公眾認知中,科學無國界,科學家們作為群體因其追求人類共同受益的真理而受到人們的廣泛尊敬。但是另一方麵,科學家們也不是生活在空氣中,而是受自身群體的立場與信念而在科學研究帶有深刻的個人與族群色彩。在涉及人類本身的研究時,科學問題的複雜性與科學家們的局限性讓這一領域的求真變得比純粹的自然科學難度大了許多。另一方麵,科學研究的目的本身也包含求善在內,而對於什麽是對人類的善就因不同人類文明發展路徑以及科學家自身的出發點而帶有一定的爭議性。

在科學技術研究中,一方麵,科學家們需要在人類的未知世界努力探索,拓寬人類的認識邊界,讓人類更接近真理;另一方麵,科學家們也需要對人類與自然本身持有敬畏心,對自身的研究如何帶來更幸福的人類社會,更和諧的人與自然的長久關係要有更深入的思考。我們既需要有探索真理的勇氣,也需要有對人類與生命的敬意。畢竟人類社會不僅是物理學規律的結果,也是生物學規律的結果,但更是人類社會自身規律的結果。

科學的美,在沃森與克裏克發現的雙螺旋中得以體現。分子的對稱與互補、信息的流動規律,都呈現出自然界的秩序之美。然而,科學的美不僅在於真理的呈現,也在於善意的實踐,我認為隻有真是不夠的,隻有善也是不夠的。隻有既真又善,至真至善,才是至美的。

在DNA雙螺旋的曆史中,富蘭克林、克裏克與沃森各自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富蘭克林1951年拍攝出DNA的電子衍射照片,克裏克的理性與沃森的直覺合作,提出DNA雙螺旋模型。富蘭克林,1958年因癌症去世,享年37歲。克裏克,2004年因癌症去世,享年88歲。沃森,2025年去世,享年97歲。

回顧沃森的一生,我們既敬佩他的天才和貢獻,也不得不反思他在倫理與人文關懷上的局限。這樣一個傳奇人物的落幕,不僅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提醒我們,科學的探索必須始終伴隨對人類善意的守護。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我很想能說一句聰明的話,然而說不出來。隻能多嘴指出一句,“反而是因為在(去掉’在’?)諸多爭議性的言論而翻車”。 -小樂即安- 給 小樂即安 發送悄悄話 小樂即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07:16:41

哎,寫得快了就沒多讀兩遍啊:)謝謝小樂. -FrankTruce1- 給 FrankTruce1 發送悄悄話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08:22:12

應該是沒有機會讓沃森證明其觀點吧。反對者至今也未能證偽。 -常態- 給 常態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03:47:59

真凡寫得太牛了,雙螺旋結構是宇宙中一種神秘現象,是上帝編輯的因果循環!是科學和靈性結點!哈哈,我瞎說一下,LOL -紫若藍- 給 紫若藍 發送悄悄話 紫若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07:48:23

陰和陽,男和女,正和負,大自然就這麽奇妙:) -FrankTruce1- 給 FrankTruce1 發送悄悄話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08:23:26

詹姆斯·沃森(和他的合作者)對人類的貢獻肯定是巨大的。他那些政治不正確的言論,確實讓人反感,可他認為是無人敢說的“真理” -小樂即安- 給 小樂即安 發送悄悄話 小樂即安 的博客首頁 (207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07:58:47

科學家對自己認定的信念有時候比較固執,大概就是較真吧。就他的言論來說,因為與公眾期待的不符, -FrankTruce1- 給 FrankTruce1 發送悄悄話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頁 (111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08:36:50

應該是沒有機會讓沃森證明其觀點吧。反對者至今也未能證偽。 -常態- 給 常態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03:49:48

這樣的群體智商統計學與遺傳學研究不少,但是科學共同體的主流觀點是遺傳在個體智商差異來自遺傳學部分可以占比 -FrankTruce1- 給 FrankTruce1 發送悄悄話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頁 (36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07:32:57

堅決同意:科學的探索必須始終伴隨對人類善意的守護。不然,大家很快一起玩完。 -河之號- 給 河之號 發送悄悄話 河之號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08:56:50

是啊,對整個人類善意的守護,這是最重要的事。 -小樂即安- 給 小樂即安 發送悄悄話 小樂即安 的博客首頁 (87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0:38:33

大體上是這樣的,ai也好,生物技術也好,核能也好,都需要謹慎前行,這樣才不至於在倫理學沒準備好時搞出一堆基因工程人類來。 -FrankTruce1- 給 FrankTruce1 發送悄悄話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1:08:25

“至真至善,才是至美的”,要求好高。不懂科學,但好多結構和現象真的非常美。 -可能成功的P- 給 可能成功的P 發送悄悄話 可能成功的P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09:38:20

嘿,可可提醒得對,該更柔和些的:) -FrankTruce1- 給 FrankTruce1 發送悄悄話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0:14:31

寫得好!這些牛人在探索過程中已經得到了足夠的回報,即使不拿獎。他們是幸福的。 -FionaRawson- 給 FionaRawson 發送悄悄話 FionaRawso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1:30:01

深刻的智力活動中獲得的愉悅可以是巨大的:) -FrankTruce1- 給 FrankTruce1 發送悄悄話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3:44:11

雙螺旋戲 -林海平兔- 給 林海平兔 發送悄悄話 林海平兔 的博客首頁 (138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2:08:01

嗯,在評論黑人智商以及對女科學家評頭品足上他是一直不改他的觀點啊 -FrankTruce1- 給 FrankTruce1 發送悄悄話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3:45:20

借貼科普一下:Watsaon和Crick從Rosalind Franklin 和 Maurice Wilkins 的 -廢話多多- 給 廢話多多 發送悄悄話 廢話多多 的博客首頁 (27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2:24:59

在沃森與克裏克如何利用富蘭克林的實驗數據上,科學史上有些爭論,沃森本人對富蘭克林的貢獻是認可得不夠的。富蘭克林要是沒有早 -FrankTruce1- 給 FrankTruce1 發送悄悄話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頁 (54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3:47:40

NN年前,有位NBA明星被關進局子裏了,(忘了是酒駕,吸大麻,打架還是賭博)輿論一片嘩然,說他不為小孩子樹立英雄形像 -廢話多多- 給 廢話多多 發送悄悄話 廢話多多 的博客首頁 (1259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2:44:43

NBA明星的英雄形象是NBA俱樂部為了商業利益搞的,大眾不過是被洗腦的受害者。NBA明星為了自己的商業利益,要配合雇主的 -淺路明- 給 淺路明 發送悄悄話 (146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2:58:25

請展開說說。 -廢話多多- 給 廢話多多 發送悄悄話 廢話多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3:07:20

這有什麽可展開的?你不關注體育比賽嗎?如果關注難道從不注意對體育明星的宣傳嗎?體育的商業操作裏製造明星 -淺路明- 給 淺路明 發送悄悄話 (165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3:11:50

唉,勞駕你回去再把我的帖子讀一下,想想再說。 -廢話多多- 給 廢話多多 發送悄悄話 廢話多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3:18:14

體育明星沒權自己決定做不做英雄,因為他們的雇主要打造他們做英雄,以多吸引觀眾多賺錢。wholesome的形象是做體育 -淺路明- 給 淺路明 發送悄悄話 (209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3:31:36

一句話,體育明星的商業價值和工作機會和其公眾形象直接聯係。科學家的價值與工作完全沒有公眾形象這個因素。 -淺路明- 給 淺路明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3:35:17

科學家與公司在經費來源上不太一樣,不過要回應公眾質疑這件事情上有類似的地方。相對來說,公眾人物受到更多輿論挑剔是難免的, -FrankTruce1- 給 FrankTruce1 發送悄悄話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頁 (367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3:54:30

你看我理解你的貼沒有:因為“大眾的倫理要求政治正確發生了變化” Watson就應該改變自己的觀點 -廢話多多- 給 廢話多多 發送悄悄話 廢話多多 的博客首頁 (99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5:32:13

他當然可以堅持自己的觀點,但是在與公眾互動時該更小心些。我個人不喜歡他的觀點,但是覺得他該是一直沒有變,從過去80年代到 -FrankTruce1- 給 FrankTruce1 發送悄悄話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頁 (724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5:44:36

公眾人物需謹言慎行,不能隻願意享受影響力帶來的好處,而不正視其他、所謂食得鹹魚抵得渴。 -Anthropologi- 給 Anthropologi 發送悄悄話 Anthropologi 的博客首頁 (104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5:05:01

就是這個意思。具有負麵影響的言論沒有充分數據支持時發表就得麵臨爭議後果 -FrankTruce1- 給 FrankTruce1 發送悄悄話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5:30:18

用政治正確來束縛科學家的言論是反動的,錯誤的。 -不開竅- 給 不開竅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4:55:45

科學家提出科學假設或者在有數據支持的情況下發表與公眾看法不一致的科學發現,與科學家利用自己科學的權威發表未經研究數據 -FrankTruce1- 給 FrankTruce1 發送悄悄話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頁 (327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5:28:44

看糊塗了。既然Watson沒有數據支持,那為什麽要相信呢? -廢話多多- 給 廢話多多 發送悄悄話 廢話多多 的博客首頁 (106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5:43:19

科學研究即使再怎麽認為公正,也是受社會與科學家個人立場驅動的,我認為這個該是和他的個人成長時代有關係。早期諾獎該是鞏固了 -FrankTruce1- 給 FrankTruce1 發送悄悄話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頁 (307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5:47:23

再補充一句:科學倫理認為不能用來製造人類的對立與分裂,不能用來針對部分人群的作惡,這個科學倫理原則也是二戰後逐步建立的。 -FrankTruce1- 給 FrankTruce1 發送悄悄話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5:58:26

我的問題是:“既然Watson所說沒有數據支持,那為什麽要相信呢?” -廢話多多- 給 廢話多多 發送悄悄話 廢話多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04:04:38

你是指聽眾還是沃森本人要相信呢?他的言論值得單獨開一篇分析 -FrankTruce1- 給 FrankTruce1 發送悄悄話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06:02:4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