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米開朗基羅曠世畫作零距離接觸:參觀西斯廷禮拜堂畫展

來源: SUDreamers 2021-11-20 12:49:3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496 bytes)





早就仰慕米開朗基羅的大名,甚至還納悶:這齊白石靠畫蝦就能成為大師級的畫家,那米開朗基羅應該尊稱為什麽?

2016年7月盛夏,羅馬驕陽似火,我和一個朋友結伴而行,來到梵蒂岡博物館,誰知那天37度高溫,為了進聖伯多祿大教堂(中國天主教官方譯法,即聖彼得大教堂),事先穿了長衣長褲(其實不需要太長,短褲低過膝蓋即可,背心有短袖即可),站在長隊中時不時有昏厥欲倒的感覺,像是快要中暑了。

突然,有一意大利生的福建溫州女孩在人群中吆喝著意大利語和英語兜售快票,每人隻需要多花28歐元,他們便可以帶著抄快道入館。問題是如果大家都花這28歐元,豈不是快道也變慢道了?我有點半信半疑,不過看在眼裏的是:絕大多數世界各地遊客都屬於精打細算、花錢謹慎型的,都不肯多花28歐元,於是我們一不做二不休買了快票跟著福建女孩繞過長隊直接進了梵蒂岡博物館,一路上排隊的人們看到我們幾個人堂而皇之插隊入館,又是驚訝又是羨慕。人生能來幾次梵蒂岡?出門在外旅遊不就是要圖個舒服?所以沒有心疼這28歐元。

這梵蒂岡博物館雖說是世界頂級博物館,除了掛毯廳有空調,其他地方都隻有電扇,一邊走著一邊看著一邊汗流浹背,和穿著棉襖進桑拿感覺一樣。全館的鎮館之寶就是有米開朗基羅畫作的西斯廷禮拜堂。裏麵摩肩接踵、水泄不通。這裏聚集了眾多粗眉大眼、猶如西西裏黑手黨打手般的高大保安維持秩序,不讓任何人停留耽擱,不讓拍照攝像。現場有不自覺搶拍了一張照片的,立即會有一“打手”來嗬斥並奪取他手中的手機或相機。我正和別的遊客前胸貼後背抬頭仰視壁畫的時候,便有“打手”吼叫“不要停留,繼續走!” 就這樣,從震撼、敬仰、肅穆等眾多感受中還沒緩過神來,人已經跟著人流從西斯廷堂稀裏糊塗地出去了,好像杜麗娘一樣,還沒享受美夢到極致,卻從夢中驚醒。

不過,這巡回世界的西斯廷畫展彌補了這一缺憾——畫展組織者將天花板、牆上的壁畫有序地一比一複製和分割下來,全世界巡展,讓人們可以踏踏實實地近距離觀看這些曠世奇作。米開朗基羅(1475--1564),生於佛羅倫薩,是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畫家、建築師,也是一個詩人,對西方藝術有著深遠的影響,其雕塑作品代表作有我們熟知的大衛雕像、聖殤,這兩個作品在他30歲之前就完成了。他的畫作代表作就是西斯廷堂天花板上的濕壁畫《創世紀》和神龕牆上的《最後的審判》,也就是這個畫展中展出的眾多作品中的兩幅,擺在了顯著位置。他還參與設計了梵蒂岡的聖伯多祿大教堂。最後88歲壽終正寢。

他用了四年時間畫完了西斯廷禮拜堂天花板和牆上的濕壁畫。天花板上一共畫了500平米,有300多個人物,是不是比畫花鳥魚蟲大蝦什麽的更厲害?當時的梵蒂岡教宗執意要聘請米開朗基羅來畫,誰知畫了這麽多裸體形象,教會還有保守派人士嗤之以鼻,說像是走進了澡堂子。當時教宗的禮儀長Biagio da Cesena道:“在如此神聖地地方竟然有這麽多裸體形象,毫無羞恥地展示酮體,實為有傷風化至極......這不是給教宗禮拜堂的作品,而是給公共澡堂畫的。”

由此我想,意大利都這樣,那恪守儒家教誨的封建中國社會又會如何?中國傳統的雕塑繪畫幾乎不見人體。老圓明園的噴泉也有人體雕塑改成了十二生肖。

人說畫人體難,畫手腳更難,但是這都是米開朗基羅駕輕就熟的。不妨買張票來近距離看看這些驚世駭俗的畫作——亞當夏娃固然是裸體,耶穌也是裸體,上帝則披著一塊若即若離的飄逸的布袍,那最後的審判,敢情世人都要脫得一絲不掛來讓也幾近一絲不掛、關鍵部位遮擋一下的耶穌審判?

米開朗基羅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一生節儉,不好美食佳釀,甚至睡覺還穿著外衣和靴子。他成名很早,有生之年便有了自己的傳記。1564年於羅馬去世,離他89歲生日僅僅還有三周。

參觀現場幾乎一半是華人,其餘是本地白人。希望有生之年可以重返梵蒂岡西斯廷,再次享受一下那裏米開朗基羅的真跡。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