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英譯席慕容的詩歌【鄉愁】。分享小提琴:思鄉曲

本文內容已被 [ 紫君 ] 在 2009-09-25 04:05:0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小提琴:思鄉曲
演奏:馬思聰



馬思聰簡介

馬思聰,廣東海豐人。12歲赴法國學習小提琴,先後入南錫音樂院、巴黎音樂學院學習。後又從師著名小提琴家奧別多爾菲學習小提琴,從師作曲家畢能蓬教授學習作曲。1931年回國後主要在廣州、香港、上海、南京、北平等地從事演出;同時,又先後在廣州音樂院、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音樂係任教。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多年轉輾於華南、西南各地堅持從事頻繁的演出,並先後任中山大學教授、中華交響樂團指揮、貴陽藝術館館長等職。1945年抗戰勝利後,先後擔任台灣交響樂團指揮、廣州藝術音樂係主任、上海中華音樂學校校長、香港中華音樂院院長等。1950年後任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並兼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音樂創作》主編等職。1966年後長期旅居美國。1987年5月,病逝於美國費城。

  作為一位作曲家,馬思聰在長達半個多世紀內,涉及小提琴音樂、交響音樂、協奏曲、大合唱、室內樂、鋼琴音樂、歌劇、舞劇、藝術歌曲、群眾歌曲多個領域。以他的小提琴作品在中國近代音樂史上影響最突出。主要代表作有小提琴曲《內蒙組曲》、《西藏音詩》、《第一回旋曲》、《牧歌》、《秋收舞曲》、《山歌》、《雙小提琴協奏曲》等。

馬思聰的作曲技巧比較成熟,並且有其鮮明創作個性。當中國的許多作品還沉緬於古典樂派、浪漫樂派的手法、風格和語方的時候,他的作品就已經滲進了西洋19世紀末以來的現代音樂的曆素。50年代以來他對風格的刻意求新更加積極,但從始至終都用來表現和賦予他對音樂的民族特征追求中。他曾說過“一個作曲家特別是一個中國作曲家,除了個人風格特色外,極端重要的是擁有濃厚的民族特色”,他的創作風格正如他的好友、著名音樂理論家李淩年說:“他(馬思聰)不大喜歡濃墨色彩和強烈的戲劇性衝突,風格比較恬淡、素雅,有點像南國的‘夜合花’,徐徐吐出幽香,清新芳香。”(摘自網絡)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