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中肯,非常感謝! 原作從開始就是

來源: ibelieu 2021-06-29 09:16:5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11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ibelieu ] 在 2021-06-29 09:34:2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作為詩寫出來的,作者注意了句子的長短,句子頭尾的平衡,每一闕的押韻(第9和第11行)等等,自然讀著有美感。我在翻譯時隻顧及了兩件事:

1. 盡量忠實地傳達出作者的原意,即嚴複所謂“信” (faithfulness), 指譯文要準確,不偏離,不遺漏,也不隨意增減。我重新翻一遍的原始動因,主要是因為別的譯本在一些地方沒有做到“信”。 這裏主要指語法理解上的錯誤。語法搞錯了,意思一般也就錯了。而語法的正誤有比較客觀的標準。但是“信”因為種種原因往往很難完美。譬如有時作者本身的意圖不明,又或譯者信息知識受限。譯者就很難受。我猜王佐良先生在翻到"imago”時就很難受。

2. 翻譯的形式有助於讀者的理解,即嚴複的“達”(expressiveness),譯文要不拘泥於原文形式,通順明白。我覺得這首詩某些地方(如最後一段)如果嚴格按原作的詞句次序翻譯,恐怕讀者理解有困難,就做了些改變。這勉強算是朝著“達”做了一點努力。上麵提到的"offend"和"offense"的翻譯大概也許屬於“達”的問題?這個詞中文一般譯成“冒犯”,王佐良先生譯成"冒犯"是最保守的辦法。但是說死亡的氣味“冒犯”了九月之夜好像怪怪的,而法西斯的罪行又豈是“冒犯”可以形容。奧登寫此詩時,大概美國人還在忙著效法英國人的"understatement", 也許他們那時不覺得 "offend”和“offense" 不夠勁兒。但是現如今呢?中國人呢? 意譯可能會違反嚴格的"信",但也許在這裏選個合適的詞意譯就比較好?我選的“褻瀆”到了後麵就顯得不夠有力,也許可以升級? 譬如“扼殺”?

另一個例子是 "Exiled Thucydides knew ...  the elderly rubbish they (the dictators) talk to an apathetic grave".  所有(包括我目前的)的譯本大都翻成 "他們麵對一座冷漠的墳墓講述陳詞濫調" 這麽個樣子。但這是什麽意思?誰的墳墓?他們為什麽要對著墳墓嘮叨? 我認為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被流放的修昔底德知道獨裁者們會講著什麽樣的什麽陳詞濫調,一直講到他們死了,成了鬼(進了冷漠的墳墓),都不停嘴。"  可是真的要這樣翻嗎? 

嚴複的第三個標準是"雅" (elegance),原指譯文要古雅,現在一般指文學水平夠高。說實話,“信”和“達”就夠我忙了,我在“雅”上,除了讓每一闕仍然同原作一樣是11行以外,再沒做任何努力 (我在跑,拚命地奔跑,不知是追賊,還是被賊在追。 -----忒忒綠)。 留待他人吧。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