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複

來源: 聚曦亭 2014-01-21 12:30:4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20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聚曦亭 ] 在 2014-01-24 12:23:0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真是無所畏懼啊!可惜滿嘴胡說八道,滿篇邏輯混亂!這世上,恐怕再也找不到比這更可笑的事了:自己根本就不懂,還要裝得比專家,比前輩還要懂,指手畫腳說人家這不對那不對。

逸士文章第一段:
平時網上看到不少中譯英材料,裏麵好多地方用詞不當。這是因為譯者或者不知英文詞的確切含義,或者對中文理解不夠深入。而許多所謂翻譯理論書,說的都是原則性的條條,沒有對具體翻譯實踐中解決困難的實際指導。所以本人另文探討了翻譯理論能否指導翻譯實踐。

答:他的開場白,評論省略。

逸士文章第二段:
本文要具體談及如何在中譯英裏正確選擇英文詞用。首先涉及是否能深刻理解兩種語言詞匯的確切含義。僅舉例說明:錢鍾書的“圍城”,據說有人把其題目譯成 besieged fortress。說明譯者不明確書題的確切含義,僅就字麵而譯,所以把“圍”字譯成besieged,意為“受到圍攻的”(城)。如果譯者看過全書,應 該知道書裏不在講打仗。因此這個“圍城”另有含義。besieged 一詞的選用是絕對錯誤的。而 fortress一詞,按 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 Thesaurus 釋義,應為a large,strong building or group of buildings that can be defended from attack。這個範圍比中文裏“城”字給我們的概念小得多,而且不是城。這說明譯者連中文字的含義都沒搞明白。本人雖沒看過原書,但就聽說而言,應該譯 成 walled city 較妥。在現代概念中,城也是可以沒有城牆的。想來這較符合原書要表達的情況。

答:你說你沒看過《圍城》(你的原話:“本人雖沒看過原書”),而Besieged Fortress譯者把整本《圍城》都翻譯了出來,你有什麽資格指責人家沒有看過全書(你的原話:“如果譯者看過全書,應該知道書裏不在講打仗”)。這滑稽不滑稽?!這邏輯混亂不混亂?!

答:真是幼稚!難道besiege隻能在被attack時用嗎?請看:
Reporters besieged the winner for interviews.(引自thefreedictionary)
She was besieged by problems.(引自thefreedictionary)
真是勇敢那!什麽都敢稱老!

答:你說“而 fortress一詞,按 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 Thesaurus 釋義,應為a large,strong building or group of buildings that can be defended from attack。這個範圍比中文裏“城”字給我們的概念小得多,而且不是城。這說明譯者連中文字的含義都沒搞明白。”

1, 真是幼稚啊!你在搞機器翻譯那?!

2. 首先,你知道這個常識嗎:“中文與英文裏沒有哪兩個詞在概念範圍內是絕對對應的。由於文化不同,文字發展的時間長短不同,文字發展的環境不同,沒有絕對的對應!

3. 你說的“範圍對應“指的是denotion還是conotation?fortress的denotation的範圍雖然比city小,但它的內涵並不一定就小,你知道嗎?

4. 你說應該把《圍城》“譯成 Walled City 較妥。”真是無畏啊!《圍城》的譯者臉皮沒那麽厚,不好意思把《圍城》兩字譯作Walled City,因為太膚淺了,太沒有內涵了!太直白了!太狹隘了!太磚頭了!太沒有精神氣了!為什麽要告訴讀者我的書說的是“城周圍圍的磚頭”?!

逸士文章第三段:
總結來說,看到名詞,選英文詞前,先想象一下這個名詞要表達的情況,隨後,拋棄字麵,想在這種情況下,英文裏要選個什麽詞,選好英文詞後,再想象一下,這 個英文詞確切表達的概念是否是這個情況。如果兩者情況相同,應該是選對詞了。如果兩者情況有差異,就沒選對詞,重新再選。如果中文裏是個動詞,想象一下, 這個動詞要表達的是什麽動作或情況,再想同樣的情況下,英文裏該用哪個詞。如果這個英文詞給你的概念與中文字要表達的動作或情況相同,這個英文詞選對了。 否則,重選。不能隻看字麵就匆忙翻譯。就以上述例句再加說明:

答:太幼稚了,還在搞詞性對等哪!這是機器做的事!這比根本不懂翻譯的人還根本不懂翻譯!

逸士文章第四段:
圍城,從書中內容看,其要表達的情景隻是內外有別而阻隔的狀態(不是動作,所以不能用動作詞如 besieged 圍攻)。這隻是一種虛擬,一種比喻。在獲得這個情景概念後,就考慮選用英文詞。這時就回過來看看,能否照應中文字麵,以期兩全其美。既然中文裏有個“城” 字,不妨英文裏就用個 city,以作對應。難的是如何在英文裏表達這個“圍”的意思。既然沒有具體被圍住的概念,隻是一種阻隔,那麽“牆”就是一種阻隔。英文裏有walled 一詞。如果是四麵都圍起來,當然得用 walled-in,但這裏隻是虛擬及比喻,不必加上 in,顯得那麽累贅。用 walled city 即可。因為城有牆,必定是四麵都有的。這已是大家腦海中既定概念。城不會隻有一麵牆的。所以在這裏不必加 in 以強調。

答:你說“圍城,從書中內容看......", 真是的,我都不好意思說你,你自己說你根本沒看過這本說,你怎麽“從書的內容看”?!

答:你說“...這隻是一種虛擬,一種比喻。”真是邏輯混亂!你在上麵教人家怎樣選詞的時候,是把“圍城”當作literal meaning來教人家的,現在你怎麽又說它的“比喻”(figurative usage)?! 如果你指的是“圍城”的figurative usage,你的那個所謂的“概念範圍”是不適用的,是無稽之談!就“圍城”的figurative meaning來說,它指的不是wall,是一種精神被包圍,所以可以譯成besieged fortress,這fortress正好說明這中包裹的“力”的堅固性,如果是“磚”的話,那就太脆弱了,太易攻破/突破了,因此這書也就沒什麽好看的 了。真是膚淺那!

答:另外,順便提個建議,你什麽時候能不能放下身段,不要總是以教人的口氣寫東西!

附:Gone with the Wind 一譯: 亂世佳人
   《小武》譯作Break the Silence
    Waterloo Bridge譯作《魂斷藍橋》
    等等,不勝枚舉!

所有跟帖: 

他本人就是現代方鴻漸,你還真自降身份和他計較 -whatha1- 給 whatha1 發送悄悄話 (273 bytes) () 01/21/2014 postreply 21:27:29

讀了你的post,終於明白為什麽要用fortress -好學又好問- 給 好學又好問 發送悄悄話 好學又好問 的博客首頁 (381 bytes) () 01/22/2014 postreply 09:09:4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