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百年

來源: stonebench 2019-05-01 10:04:2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726 bytes)

五四一百年了,有學者認為中國人對五四的態度越來越複雜。

其實另一種可能是這些複雜的態度可能始終存在,隻是以往表達出來的聲音少,現在表達出來的更多了。

凡事有利就有弊。五四也一樣。

如果說劇烈變革是革命,那麽政治有革命,文化也有革命。而五四就是中國的第一次文化革命的高潮。這次革命的重點,就是徹底擺脫舊文化的束縛,全麵擁抱來自於西方的新文化。

這次革命其實從清末開眼看世界就開始了,從科技器物開始。在中西碰撞中,中國敗退一次,文化革命的力量就積聚一分。到巴黎合會,舊文化已經完全失去了救國之士的信任,五四就爆發了。

從這一點上看,文化與人並不完全是一回事。文化衰敗了,中國人的自強精神並沒有衰敗。中國人一直在奮鬥,一直在探索。五四以前,這種自強精神對舊製度或者半新不舊的製度還有一絲希望;五四,標誌著以往的形式上的變革根本無法滿足中國人獨立自強的願望。舊文明舊製度已經無法牢籠中國人被憂患激發的鬥誌。在精神上,在靈魂深處,中國人已經與對舊文化徹底失望了。表麵上,代表士紳思想的北洋或者國民政府依然在統治,但是對那個靈魂深處已經被喚醒、必然浴火重生的中國,無論是軍閥還是民國,都注定隻是一個暫時的過渡形式。

在這個意義上,土共力量的迅速崛起,以摧枯拉朽之勢取代民國,都不過是精神文化革命的自然體現。這不是民心所向,而是天心所向 (因為民心已經用濫了,欲望貪婪也是打著民心的旗號)。中國這個經曆幾千年的民族,這個未曾間斷的文明,它的生命力依然強大旺盛。到新中國建立,第一次文化革命初步成功了。

這次成功是中國重生的第一步。是五四之利,也是五四之弊。利在釋放與摧毀。弊也在釋放與摧毀。它釋放出來的力量橫掃一切,摧毀了舊製度與舊文化,讓中國人擺脫了舊思維的束縛,重新站起來。但是它所借用的形式,共產主義,並不足矣承當中國複興的任務。因為共產主義本質上是基於經濟分析的政治理想,對人性的複雜及其產生的問題,幾乎毫無預見,更不要說解決的辦法(簡單的例子,老馬認定資產階級培養了自己的掘墓人。卻未想到無產階級也會培養自己掘墓人)。要限製欲望對崛起產生的障礙,就要在思想上繼續革命。這就是60年代的文化革命。60年代起的這次十年革命,與其說是文化革命,不如說是思想革命,是五四文化革命的繼續與延伸。它的目標依然是摧毀與釋放,在人的思想與靈魂中。

這次革命,部分成功,總體失敗。成功的部分,是強化了中國人的整體的集體主義思想與觀念,提升了兩代人的人精神素質(吃苦與奉獻)。失敗,是指它根本無法改變人的靈魂,無法壓製人的欲望。事實證明,建國後到70年代前出生的幾代人中能吃苦的人多,崇洋媚外的軟骨精英也多。整體上看,這其實也是五四之弊:在文化上打碎了舊的文化,卻沒有建立適應中國人靈魂的新文化。結果就是,當下的精英,要麽在做西化崇洋的新夢,要麽依然沉浸在無產階級馬主義的舊夢裏。

當然,這也是必然。對舊東西,如果它是束縛,就不能即打碎又保留。對新東西,如果它是營養,也不能隻得其益而拒其害。所謂精華與糟粕之說,隻是表麵形式上的差別。任何東西,在深層都是一個體係。精華與糟粕是一體兩麵,絕無完取其利而全避其弊的可能。

從現實上看, 五四文化革命的好處和壞處都已經充分顯現。放到曆史長河之中,如果天佑中華,下麵要發生的,應該是探索與建立可以安放中國人精神與靈魂的新的文化與文明。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寫得好 -- 給 吾 發送悄悄話 吾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1/2019 postreply 15:02:58

今天看到一央視節日談到郭台銘評論民進黨斷送年輕人,想想有誰年輕人真的可以仰賴,在台島…… -青鬆站- 給 青鬆站 發送悄悄話 青鬆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2/2019 postreply 08:46:5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