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節懷念華夏文化大宗師屈原

來源: 山哥 2016-06-09 06:10:1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627 bytes)

今天是中國傳統的端午佳節,也是東亞韓國(包括北韓),越南,琉球等地人民的傳統佳節。在這個發端於2千多年前古老節日裏,人們要吃糯米粽子,賽龍舟,隆重紀念主前278年農曆5月初5自沉湖南汨羅江的中國戰國時代傑出文學家,民族英雄屈原。

    說到大宗師,大家多自然想到孔子。其實屈原也是大宗師。盡管儒家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文化,孔子的曆史地位幾乎無出其右,但隨著華夏文化的不斷吐故納新,屈原的曆史地位和屈子精神不但沒有被歲月淹沒,而是越發顯示其不朽的價值。

    中華文明在很多年裏被誤認為等同於黃河文明,也即中原文明。20世紀下半葉以來的許多考古發現,都證明其實長江流域也是華夏文明的搖籃,許多方麵甚至不輸於黃河流域。例如人類曆史上最早的水稻生產,在20世紀7,80年代的教科書上還被認為起源於印度,現在已經公認起源中國南方。在袁隆平發明雜交水稻的湖南懷化(原名黔陽),上世紀末發現了最古老的栽培水稻種子;幾乎與此同時,位於湘北的常德地區發現了最古老的水稻田。長江流域的稻作文明(8000-10000年),也遠早於黃河流域(5000-7000年)的小米大豆生產。

    另一古文明的標誌冶金業的起源,長江流域也可能早於黃河流域.

    因此,長江也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母親河.

    讀到這裏,一些博友可能會不滿了:我們端午節紀念屈原,與長江黃河有關係嗎?

    當然有.

    孔子思想和儒家文明可以說黃河中原文明集大成者.而屈子精神,則繼承發展了長江流域古老獨特的百越文化,形成了燦爛的楚文化和湖湘文化.

    20世紀初由於西方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肆虐,在西風壓倒東風的同時,屈原的曆史地位也被那個時代貶低到了極點.

    大學者胡適甚至懷疑屈原這個人的存在.另一位國學大師顧頡剛則把屈原認同沅湘流域百越原住民巫神信仰,並把這些信仰貫穿於他的那些不朽詩篇的創舉,斥之為在經受國破家亡的不幸遭遇後的頹廢墮落.在這些社會達爾文主義熏陶出來的新文化大師們看來,既然南楚百越最終被中原文明征服,那麽他們的文化信仰便必然是低級落後的.

    儒家”遠鬼神”的世俗主義固然曾經中興了偉大的華夏文明,使她屹立在東方2千餘年.可是高度的皇權專製與腐敗享樂主義也如影相隨.更何況,適應於太平盛世的重文輕武,安享田園山野生活的儒釋道合流的文明社會,一旦遭遇野蠻外敵入侵,或者由腐敗造成的大規模內亂,則常常跌入國家崩潰,生靈塗炭的深淵.

    湖湘文化以屈子精神為內核,敢為人先,憂國憂民,不畏生死.這樣的精神,孕育了近代無數仁人誌士為了民族的救亡和複興,去求索,去奮鬥犧牲,以致慷慨捐軀.

    今天的中國既處在美好盛世,也處在醜惡末世.唯物論的世俗主義無益於靈魂淨化,專製拜偶像之於社會改良更是無異於緣木求魚.

    我們如果能從那支敬畏神明的古根上,虛心求索真理,真正認罪悔改,則個人有救,家庭有救,民族複興有望.否則,即使能夠未來產生另一個北宋式的盛世,也會很快土崩瓦解,灰飛煙滅.

    這就是我山哥,一位華人基督徒紀念偉大的求索者屈原時的真實心境.

    相關博文:

    屈原配得上“愛國詩人”的桂冠嗎?

    中國人為何缺乏高貴氣質?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