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楊繼繩餓死三千萬謬論的三個破綻

來源: Chiyankun 2014-08-26 14:23:5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7625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Chiyankun ] 在 2014-08-26 17:05:4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初探楊繼繩餓死三千萬的謬論的三個破綻


  遲延崑

摘要


楊繼繩等人跟在外國人的後麵啃大躍進餓死三千人這根骨頭,首先硬是要把少出生的當成餓死的,這是曠古未聞的奇聞,也未見哪位西方學者在任何其他國家其他曆史事件上使用,這種為中國量身打造的怪論應當拋棄了;第二他們所依據的那個1984年公布的人口數字,還很原始很粗陋,本文討論了這個數據的自洽性,指出其誤差之大根本不能支持所謂非正常死亡的計算;楊繼繩們的另一個假設是忽略不計逃荒人口,而根據2000年等人口普查數據可以看到1960年出生的人在2000年存活的甚至高於1960戶籍登記的出生數字,這表明有大量逃往人口存在。根據這個人口普查,保守的估計逃往人口超過一千萬,也就是說楊繼繩們的這個忽略導致的誤差,超過60%。這樣的計算還有什麽意義?


 國內外都有一批人斷言大躍進後期的所謂三年困難時期中國餓死了三千萬人口,有的說是四千萬,他們的根據就是1984年中國政府公布的一個人口數據。(見1,我取自胡鵬池校友在清華校友網的文章《啃啃這塊硬骨頭:關於大饑荒:關於餓死人》胡鵬池說他校驗了幾個筆誤)根據這個數據的死亡率與一個他們選定的“正常死亡率”之差算出一個“非正常死亡率”,從而算出一個非正常死亡人口,他們認為這就是餓死的人口。同時有用一個正常出生率減去公布的出生率,得出一個出生率的減少,由此算出一個少出生的人數,“非正常死亡”與少出生之和,被稱作人口損失,然後就把這個人口損失統統當做餓死的。下麵的表就是那個“國家正式公布的曆年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 份

 

 
年末總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長率

 

 
1953

 

 
58796

 

 
37.00

 

 
14.00

 

 
23.00

 

 
1954

 

 
60266

 

 
37.97

 

 
13.18

 

 
24.79

 

 
1955

 

 
61645

 

 
32.60

 

 
12.28

 

 
20.32

 

 
1956

 

 
62828

 

 
31.90

 

 
11.40

 

 
20.50

 

 
1957

 

 
64653

 

 
34.03

 

 
10.80

 

 
23.23

 

 
1958

 

 
65994

 

 
29.22

 

 
11.98

 

 
17.24

 

 
1959

 

 
67207

 

 
24.78

 

 
14.59

 

 
10.19

 

 
1960

 

 
66207

 

 
20.68

 

 
25.43

 

 
4.75

 

 
1961

 

 
65859

 

 
18.02

 

 
14.24

 

 
3.78

 

 
1962

 

 
67295

 

 
37.01

 

 
10.02

 

 
26.99

 

 
1963

 

 
69172

 

 
43.37

 

 
10.04

 

 
33.33

 

 
1964

 

 
70499

 

 
39.14

 

 
11.50

 

 
27.64

 

 
1965

 

 
72538

 

 
37.88

 

 
9.50

 

 
28.38

 

 
1966

 

 
74542

 

 
35.05

 

 
8.83

 

 
26.22

 


 


    1國家正式公布的曆年總人口(萬人)、出生率()和死亡率(


楊繼繩取的正常死亡率是10.47‰,比大躍進之前的最好的年景還低,從表1可以看到這個最好的年景是一九五七年的10.80,我不知道到困難時期怎麽還能要求正常死亡率是前所未有的10.47?他們爭辯說這是前後多年的平均。看來大躍進困難時期過後共產黨改進工作減少了死亡率倒成了加重他們罪名的依據。我隻能說這是為了提高他們算出的死亡人口的一個伎倆。同樣他們取的正常出生率35.10‰,也是比此前多年的數字都高。我們的這些精英校友就是能做出這種在我看來很有悖良心的選擇。


他們根據這種有偏向的選擇,算出非正常死亡1600萬,少出生3100萬(取自楊繼繩演講,我隻取兩位有效數字,這種計算搞出四位五位數字毫無意義,因為出生率與死亡率相減的增長率的誤差已經很大,而死亡率與正常死亡率相減的誤差就更大,頂多有兩位有效數字。)


首先,把少出生的算成大躍進餓死的,這是那些汙蔑中國的人們的一個發明


本人孤陋寡聞,縱觀世界曆史,還沒有這樣的人口研究的先例。遠的不說,1929年開始的大蕭條,美國人也挨餓,也有餓殍,但是從來沒有看到哪位人口學家用這種人口損失的方法研究研究美國人口的損失,或者研究研究世界任何其他國家在那次大危機中損失了多少生靈。無論如何,沒出生的少出生的,你總不能說是餓死的吧?“把沒出生的餓死了”,楊繼繩們跟在外國人的後麵為外國的“研究”背書,我隻說他們崇洋媚外到了連外國人對中國的汙蔑和謾罵都成了寶貝的地步。如果這位楊繼繩先生還有一點民族自尊心,我勸我這位同年級的校友,還是回頭是岸,至少先拋棄這個少出生的就是餓死的奇談怪論。這裏沒有什麽高深的哲理沒有什麽理解上的困難吧?這裏隻在一念之間,隻在愛中國還是愛X國人的理論的一念之間。


第二,他們根據的數據並不能支持這樣的計算


一個研究人員,總要對自己的研究的基礎首先做一點考察,是否可靠是否能撐得起自己構造的大廈。而楊繼繩等人從來沒有做過這個準備工作。他們把那個粗略的多處不能自圓其說的數據視為至寶,弄出他們那個“研究”。


作為局外人,我所能做的,是看看這個數據的自洽性。這個數據本身的自洽性就很差,誤差很大。有人說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根據出生數字和死亡數字計算出來的。而年末總人口是統計數字。


其實呢,所謂年末人口數字也隻是層層上報的戶口數字,不是人口普查數人頭的結果。原因也很簡單,當時中國還沒有實行大規模人口普查的條件。按理說,在一個有嚴格戶籍製度的中國,這個數字應當比較準確。但是其實不然。中國的戶口管理在大城市,的確比較嚴格,北京市的人口死亡率出生率等等都是很準確的,但是在廣大的農村以及小城鎮則不然。數字是層層報上去的。在有災荒的年景,就更難說了,人逃荒走了,但是縣裏甚至省裏明文反對逃荒,統計的時候不見了的人,就可能算成死亡,而逃亡之人生的孩子自然上不了戶口,也就不可能體現在統計之後。 


 



 
A

 

 
B

 

 
C

 

 
D

 

 
E

 

 
F

 

 
G

 

 
H

 

 
I

 

 
J

 

 
年 份

 

 
年末總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長率

 

 
上年末戶籍*自然增長率

 

 
B+F      上年加增長

 

 
B-G
 
戶口與增長之差

 

 
H累計

 

 
累計比例

 

 
1953

 

 
58796

 

 
37

 

 
14

 

 
23

 

 
本年增長人口

 

 
 

 

 
多餘戶口

 

 
 

 

 
 

 

 
1954

 

 
60266

 

 
37.97

 

 
13.18

 

 
24.79

 

 
1458

 

 
60254

 

 
12

 

 
 

 

 
 

 

 
1955

 

 
61645

 

 
32.6

 

 
12.28

 

 
20.32

 

 
1225

 

 
61491

 

 
154

 

 
167

 

 
0.27065

 

 
1956

 

 
62828

 

 
31.9

 

 
11.4

 

 
20.5

 

 
1264

 

 
62909

 

 
-81

 

 
86

 

 
0.137072

 

 
1957

 

 
64653

 

 
34.03

 

 
10.80

 

 
23.23

 

 
1459

 

 
64287

 

 
366

 

 
452

 

 
0.698537

 

 
1958

 

 
65994

 

 
29.22

 

 
11.98

 

 
17.24

 

 
1115

 

 
65768

 

 
226

 

 
678

 

 
1.027377

 

 
1959

 

 
67207

 

 
24.78

 

 
14.59

 

 
10.19

 

 
672

 

 
66666

 

 
541

 

 
1219

 

 
1.813098

 

 
1960

 

 
66207

 

 
20.68

 

 
25.43

 

 
-4.75

 

 
-319

 

 
66888

 

 
-681

 

 
538

 

 
0.812243

 

 
1961

 

 
65859

 

 
18.02

 

 
14.24

 

 
3.78

 

 
250

 

 
66457

 

 
-598

 

 
-61

 

 
-0.09186

 

 
1962

 

 
67295

 

 
37.01

 

 
10.02

 

 
26.99

 

 
1778

 

 
67637

 

 
-342

 

 
-402

 

 
-0.59742

 

 
1963

 

 
69172

 

 
43.37

 

 
10.04

 

 
33.33

 

 
2243

 

 
69538

 

 
-366

 

 
-768

 

 
-1.11024

 

 
1964

 

 
70499

 

 
39.14

 

 
11.5

 

 
27.64

 

 
1912

 

 
71084

 

 
-585

 

 
-1353

 

 
-1.91902

 

 
1965

 

 
72538

 

 
37.88

 

 
9.5

 

 
28.38

 

 
2001

 

 
72500

 

 
38

 

 
-1315

 

 
-1.81236

 

 
1966

 

 
74542

 

 
35.05

 

 
8.83

 

 
26.22

 

 
1902

 

 
74440

 

 
102

 

 
-1213

 

 
-1.62673

 


2. 表1自洽性檢驗


為了驗證這個數據的可靠性,對表1做了一些計算製成表2。它的左半部就是表1,右半部是為了驗證自洽性的計算。


如果這個數據是正確的自洽的,那麽上一年的年末人口乘以本年增長率(出生率減死亡率)得到的就是本年內增加的人口,這就是表2的F項。這一項加上上年末的人數就應當是本年的年末人數,這就是G欄。如果數據自洽,則第一項本年的戶口數字減G項應當接近於零,在誤差範圍之內。但是不幸的是,不是這樣,而且這個誤差是有傾向性的,在1954年到1959年短短的幾年間,累計相差一千二百一十九萬,達到人口的1.8%!也許這就是1960年戶口數砍掉一千萬的根據。請注意由於數據來源的限製,我隻能根據網上的這個表,就隻能看到從54年以來的積累,至於前幾年是否也有類似的問題就不得而知了。為什麽會出現這個有偏向性的係統性的誤差?這就需要到曆史中去尋找原因。建國以來,特別是從1953年一五計劃以來,工業大發展,大量農民進城,進城就要上城市戶口否則就沒有商品糧,而原來的農村戶口可能有一部分沒有及時注銷。因為農民不吃商品糧,戶口不那麽重要,政府對農村人的戶口管理也鬆懈得多。到60年困難時期,下放了不少人回鄉,注銷了城市戶口,那些本來就沒有注銷農村戶口的,也就不會給他另外再上一個戶口了,而且這時候為了控製糧食消費嚴格戶口管理,戶口總數一刀砍掉一千萬。這絕不可能是統計的結果而是一刀切掉的。至於是什麽時候切的,是1960年調整鞏固時候切的,還是1984年公布這個人口數字的時候切的?是誰切的,總有一天會知道了。


這個數據,僅僅這一項係統誤差就高達2%的水平,那麽再用兩個小數字相減得出什麽“非正常死亡率”等等,能算出什麽有意義的結果呢?更何況那個正常死亡率又是可以根據他們的愛好來選取,誰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大的誤差。本人沒有興趣陪著這些人玩他們的遊戲。隻要上了他們道,無論如何調整排布數據也跳不出他們的框框。再說,這樣算出來的非正常死亡人口也包括了大量的因食物不足健康惡化病死的,這些病死的雖然跟糧食缺乏直接有關,但是跟餓死的還是有很大的差別。比如解放之前中國的人均壽命隻有三十幾歲,其中許多種病死的與營養不良都有關係,但是畢竟不能說全是餓死的。


總之這個1984年公布的人口數據,不能支持任何精確的計算。說起來所謂餓死1600萬是個很大的數字,但是跟中國的總人口相比還是一個不到百分之三的小數字,需要非常精確的統計數據才能支持這樣的計算。如果他們硬要這樣做,我們就要問一問,他們對自己的計算誤差有沒有任何概念?很遺憾,楊繼繩這位在清華大學畢業的有著高級工程師職稱的高級記者,卻沒有任何誤差概念,拿五六位的有效數字唬人。下麵我們將會看到這個誤差至少也是60%以上。


 


第三,“忽略”逃荒人口,把逃亡的當成死亡的是楊繼繩的又一個嚴重錯誤,後來的人口普查透露出逃亡人口存在的不可磨滅的證據,這個“忽略”導致的誤差超過60%


 


我剛才說過,死亡率所根據的死亡人數並不是數屍體的統計,而是層層上報的數字。這個數字就有較大的誤差。特別是在上級嚴禁逃亡的時候,把逃往人口報成死亡的就是很自然的事情。楊繼繩根據有些地方派民兵阻止逃亡,就否定逃亡的存在,這就必然把逃亡的都算成死亡的,餓死的。我們可以從文革以後的人口普查得到確實的證據證明逃亡人口的存在。派民兵阻止逃荒的現象確實有,但是有多少能夠認真阻止下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是大多數。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曆來如此。


下麵的表3,是從胡鵬池同學在清華校友網上的帖子拷貝下來的。謹此再次致謝。胡校友的對這個表格有一段話,他說:


看看這些矛盾百出的數字,你怎能相信中國人口統計部門的水平!全是亂碼!沒有什麽可信的。但是你必須研究它,即使不是唯一的也是重要的依據,看出它的規律,看出它的破綻,作出合理的解釋。



 
年 份

 

 
年末總人口

 

 
出生率

 

 
以上年末計算出生人口

 

 
以平均數計算

 
出生人口

 

 
公安部公布的出生人口

 

 
82普查時活著的人

 

 
90普查時活著的人

 

 
2000普查時活著的人

 

 
1958

 

 
65994

 

 
29.22

 

 
 

 

 
 

 

 
 

 

 
 

 

 
 

 

 
 

 

 
1959

 

 
67207

 

 
24.78

 

 
1635.3

 

 
1650.4

 

 
1647.4

 

 
1428.4

 

 
1437.8

 

 
1306.0

 

 
1960

 

 
66207

 

 
20.86

 

 
1401.9

 

 
1391.5

 

 
1389.3

 

 
1430.7

 

 
1444.3

 

 
1468.5

 

 
1961

 

 
65859

 

 
18.02

 

 
1193.1

 

 
1189.9

 

 
1188.6

 

 
1069.1

 

 
1150.4

 

 
1141.4

 


           3.19591961出生的人口數及其在其後三次普查中的變化   


他是同意楊繼繩的觀點的,他認為楊的計算是合理的。不過我倒是從這組數據中看到楊繼繩所否定的逃往人口的存在。這裏的“矛盾百出”的數字恰恰隱藏著逃往人口的不可抹殺的重要信息。(經過網上的初步辯論,胡鵬池同學也同意這裏麵有大量逃往人口的信息。我對他的這個進步表示衷心的歡迎。)


我則認為,所有這些數據都是許許多多人辛勤工作的結果,這些看起來矛盾的數字恰恰可能包含了這段曆史的秘密。為了提取逃亡人口的信息,我們先得對這個表做一些說明。


·       前兩項,年末人口和出生率,是從表1,即84年公布的人口數據拷貝過來的。


·       接著的兩項是計算出來的當年出生人數。一個是用上年末的人口數乘以出生率,另一個是用年中的平均數來計算,即上年末與本年末的平均再乘以出生率。


·       下一項是公安部公布的出生數字。這個應當是報戶口的數字。(按說這個數字應當是計算出生率的依據,但是似乎還是對不上號。這個問題對下麵的分析關係不大。)


·      
下麵的三項是三次人口普查時這些年份出生的人的存活數字。


做了這些說明,明白了這些數字的意義,就可以做下麵的分析。


先看59年的數據,奇怪的事情發生了,90年的普查數字比82年的大,這怎麽解釋?其實如果了解中國的國情這個問題並不難解釋。曆次人口普查都要求所有的人都如實申報,並保證這個申報不影響他們的實際利益,那就是因為有人不敢申報。特別是逃亡的沒有戶口的“黑人黑戶”。


而更離奇的是1960年出生的人口,出生登記的比上一年少兩百多萬,但是到2000年居然比上一年出生的的多出160萬?!甚至比四十年前報戶口的還多了近70萬。他們是壽星倒也罷了居然越活人越多。這隻能說是逃亡人口當初沒有報戶口,到後來人口普查時出來申報。我認為2000年的數字是比較真實的,接近實情,年代越久遠,可能的人為操作的“誤差”就越小。而82年和90年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偏差較大。一個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這兩次普查時還有人心有餘悸不敢申報,或者還沒有申報的條件。無論如何,這個人口普查的數字說明1960年的出生的人有相當大的數量當時沒有報戶口。他們應當是逃亡者生下的。這是逃亡者存在的鐵證。


我相信這個定性分析是站得住腳的。說明有大量的逃亡(逃荒)人口存在。經過幾次在網上的討論,胡鵬池,這位楊繼繩的堅定支持者,也認為這裏有逃亡人口的不可否認的信息。不過他說不知道如何估計這個逃亡人口。


怎麽估計這個逃亡人口的規模?首先我們可以嚐試計算有多少人是在1960年出生但是沒有報戶口。如果表3
再有前麵幾年比較正常的年份的數據就好了,我們就好做比較詳細的估計推算了。現在我隻好假設59年是比較正常的年份。


首先我們定義一個第n歲的存活率Sn)——一個人可以活到第n年的幾率。[1]比如說1959年出生的1647.4萬人,到2000年,即第41年還有1306.0萬人,所以


S(41)=1306/1647.4=0.7928.


如果我們能算出S(40),就可以根據2000年40歲的人數算出1960年的出生實際數字,從而知道有多少人是在逃荒中出生的沒有報戶口。


設出生人數為Nb,則活到四十歲的 為Nb*S(40),


而下一年還活著的Nb*S(41)人,應當是上一年的Nb*(40)減去這一年中去世的人,即
 


 Nb*S(41)=Nb*S(40)*(1-rd)


rd——當年的死亡率。


所以S(40)=S(41)/(1-rd);


同理S(39)=S(40)/(1-rd)=S(41)/(1-rd)^2。


這個rd,應當取1960到2000年的平均值。不過我們估計很粗略隻要不會過高估計了逃往人口就行了,就假設為1%。於是


S(40)= 0.7928/(1-0.01)=0.8008,取0.800


S(39)=S(40)/(1-0.01)=0.8080.


那麽,從2000年尚存的40歲的1468.5萬人,可以推算出1960年出生的實際人數應當是1468.5/0.800=1835.6萬人,而1961年出生的應當為1141.4/0.808=1412.6萬人。


這裏需要對S(41)的誤差做些說明。鑒於公布的59年的出生率比上一年的低得多,這一年也應當有逃往人口,而且41歲的存活率為0.793,也是偏高了,這要求平均死亡率低至5.65‰,所以S(41)是偏高的,也就是我們估算的逃往人口是偏低的。


而1960年登記的出生者隻有1391.5萬,所以逃亡者生的孩子為


1835.6-1391.5=444.1萬,1961的為1412.6-1188.6=224萬,兩年合計668萬。


這裏麵,會有兩年連續出生的親兄弟姊妹,也會有雙胞胎,但是這些幾率也應當有資料可查,是可以計算的。不過這裏隻做粗略估計,忽略這個因素,因為還有更大的不確定性。那就是他們的父母是否雙雙俱在?此外還有沒有生下兒女的逃亡者。關於這兩點,我們現在沒有任何數據,除非我們找到幾百個這樣在逃荒中出生的人,對他們的父母的生存狀況做調查,才能對第一個問題有一個可靠的依據。不過要得到一個準確率為三個百分點的結果需要至少一千人的樣本。第二個問題也可以通過調查得到一個比較可靠的估計。我是沒有做這些調查的可能了。那麽為了估計假設個上下限。上限好說,所有的人出生的時候雙親都在,即因子為2,下限當然可以設所有的人都是單親母親生的,這個肯定是絕對的下限。不過這種可能是沒有的。我以為假設一半的人出生的時候沒有父親已經是一個很低的下限了。也就是說因子為1.5。我們可以說,大躍進的逃往人口,從這些逃亡中出生的人口來看應當在668萬乘以(1.52)之間,也就是1000萬到1300萬之間。(取兩位有效數字。)


此外肯定還有在這兩年中沒有生育的逃荒人口。但是應當少於這個育齡(2050歲)的逃往人口。我們可以有很充分的把握保守地說,困難時期的逃荒人口至少有一千萬。我相信,我們,我和楊繼繩等同學,當年都曾經在什麽時候見到過這些逃亡者中的某些人,而楊繼繩同學居然能夠否認逃亡者的存在,弄出那個餓死1600多萬的數字。這個一千萬的“誤差”,就是60%,而且可以說至少是這個60%


本人無意否認在大躍進後的困難時期發生過餓死人的慘劇。但是楊繼繩等人跟在西方“學者”後麵搞的“人口損失”=餓死的所謂研究絕對不靠譜。我希望楊繼繩同學能夠正麵回應這個批評。辯論也歡迎,當然我更希望他能承認錯誤。以他現在的條件完全可以做我這裏提及的更深入的調查和分析。


在世界曆史上,餓死人的而事情屢屢發生,但是我們從來沒有看見有誰用這種“人口損失”的方式對除了大躍進之外的其他曆史事件做類似的所謂“研究”。比如1929年的大蕭條,美國人也挨餓,也有餓殍,但是沒有人做這樣的研究。這是對中國的大躍進量身定做的宇宙奇談。早在1985年我在西德就聽到這個餓死兩千萬還是三千萬的奇談怪論,當時是一位德國朋友問我有沒有這樣的事,我莫名其妙一笑置之徹底否定。沒想到,此後這個“學說”越來越發展壯大,餓死的人數也從兩千萬漲到三千萬,四千萬。在學術領域我們中國人有崇拜西方的習慣,也難怪,從鴉片戰爭以來的一百多年中國落後了,失去話語權,知識分子崇拜知識,大多數總是要跟著話語權走。這大概是楊繼繩等人跟從外國人開創的這個“人口損失”研究的原因吧。不過我希望,如果還有愛國之心,就應當重新回顧一下這個研究的脈絡,麵對我這裏指出的三大破綻:第一少出生的畢竟不是餓死的;第二,你們所依據的84年公布的人口數字不準確不可能支持你們的計算;第三,你們忽略逃亡人口導致你們的“非正常死亡”計算誤差至少在60%以上。更何況即便消除了所有這些誤差,你們這麽算出的大約幾百萬非正常死亡也包括了大量的因食品供應匱乏導致抵抗力下降因病死亡,並不完全是餓死的。如果你們還愛這個國家,你的祖國,就請你們與帝國主義者發明的這個為中國量身打造的反華的反動理論劃清界限。


***************************


注釋:


[1]存活率是張國棟同學在清華校友網64年紀社區提出的,我認為很好,特此致謝。


 


所有跟帖: 

你看看我的舊文在說話吧。你隻需要回答一個問題,就是我文中最後那句話。 -asiancarp- 給 asiancarp 發送悄悄話 (4208 bytes) () 08/26/2014 postreply 17:12:37

你說的不全麵。天災的大小也要看你的抵抗能力,如果抵抗能力弱,小災也是大災!這是相對的,再者,還債,還欠前蘇聯的債,這很容易查。還 -筆架山- 給 筆架山 發送悄悄話 (168 bytes) () 08/28/2014 postreply 08:57:22

你認得四川農村的嗎?問問他們那時候村裏沒餓死的有幾個? -種男人- 給 種男人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6/2014 postreply 18:48:52

成都平原地區應該不至於餓死人,周邊的山區大概少不了有餓死的。 -asiancarp- 給 asiancarp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6/2014 postreply 18:56:51

據說川東餓死的比較多,山區反而比較好,不少人逃到原西康省的山區(藏區)去了 -Chiyankun- 給 Chiyankun 發送悄悄話 Chiyankun 的博客首頁 (63 bytes) () 08/26/2014 postreply 20:16:09

1000萬人逃荒,婦女停經居然生了660萬孩子?220‰的年出生率? -26484915- 給 26484915 發送悄悄話 26484915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6/2014 postreply 20:42:10

1965年中國出生率為37.88‰! -26484915- 給 26484915 發送悄悄話 26484915 的博客首頁 (38606 bytes) () 08/27/2014 postreply 07:33:11

26先生知道十月懷胎吧?1960年出生的大多數是59年懷胎,而61年出生數字銳降才是饑荒的影響 -Chiyankun- 給 Chiyankun 發送悄悄話 Chiyanku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7/2014 postreply 07:35:21

你看看人口普查結果:60年前後四年出生率大幅下降! -26484915- 給 26484915 發送悄悄話 26484915 的博客首頁 (14112 bytes) () 08/27/2014 postreply 07:38:33

遲先生再看看這個: -26484915- 給 26484915 發送悄悄話 26484915 的博客首頁 (109 bytes) () 08/27/2014 postreply 08:01:36

2先生,清聽清楚我並不否認大躍進後餓死過人,指示反對誇誇其談無限誇張網中國人頭上扣屎盆子 -Chiyankun- 給 Chiyankun 發送悄悄話 Chiyanku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7/2014 postreply 13:30:12

謝謝告知。 -26484915- 給 26484915 發送悄悄話 26484915 的博客首頁 (1500 bytes) () 08/27/2014 postreply 14:32:34

你跟這位吃先生多說也無用。 -gear- 給 gea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7/2014 postreply 16:39:21

楊繼繩這種人就是老百姓口裏‘沒良心’的那種人。根據他自己的敘述:他爹快要‘餓死’了,他卻心安理得在他爹床前享用他爹“省” -東坡學士- 給 東坡學士 發送悄悄話 東坡學士 的博客首頁 (382 bytes) () 08/27/2014 postreply 09:17:2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