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前文章,有相信之狀,即彼此相待,像坐下寫信。讀它們是在讀信,不是讀書——— 《古文觀止》讀議(三)
總覺得,秦漢的文章是一封封的信。打開左傳國語國策呂氏春秋要氏春秋諸子百家,像拆信。
文章的好時代:人隻寫信,人隻會寫信。《古文觀止》上冊,就是個書信集。
落筆“你好!”,就你,和我。“見字如晤”,一下就咬耳朵了。縱然是“司馬遷牛馬走再拜言”,也是跪嗑一人,將心對心。
初,鄭武公娶於申 ,日武薑。(鄭伯克段於鄢)
(議:頗像“村東二狗結婚了,她叫桂蘭。” 是信裏的話。“天生麗質難自棄 一朝選在君王側”,是詩朗誦;“大霧彌天,人在廣州”(魯迅),半信半文;“立,不要出口傷人”,微信之言,戳出來的。
左丘明不以為在寫信,因為那時人,隻寫信,隻會寫信。
因為,文字的發明,就為留個信。)
宋公及楚人戰於泓(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子魚論戰)
(議:
回想當年寫信說事,就這樣的。“但見那”,是話本;
致蘇雪林信(1995年4月22日) 雪林師: 感謝您還記得我,照片上您容止安詳,想玉體康泰,為禱為頌 |
(楊絳)這是客套說油了嘴,一下筆就想著接收的讀給別人聽。
寫信唉,當然是“媽病了,讓住院,不幹,說太貴了”。所謂“宋公及楚人戰於泓”。
文樸,見識了;字質,也見識了。)
今先生儼然不遠千裏而庭教之(9),願以異日。(蘇秦以連橫說秦)
(議:信裏說的好話,往往中聽。很油的人,才落筆就“大作拜讀,不勝榮幸”。他在寫“公開信”。)
讀《左傳》《史記》,就會想“信史”,原意當與寫史如寫信,從而使信於史,使史如信有關吧!
是信,不是信息。秦漢之前文章,隻顧所寫,李斯那種“學不致用,還學什麽?別裝了”,讓人看不起。寫罷,幾個好友傳傳。再寫。互通的是“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不是“方方日記”,“往事並不如煙”,使不致“集體失憶”“記錄曆史真相”。
“肉食者鄙”,信裏才有的話,滿登登的真;“天下苦秦久矣!”,摯友信箋裏的感歎;“每想起文革的苦難歲月”,是在寫“美文”。
何嚐不關心國家大事?讀起來,卻那多的“私”心!長平之戰,城下之盟,齊楚交惡,考試一完,誰記得誰傻;毛遂自薦的自信,蹇叔哭師的真誠,沒要求記,好久好久之後,仍會深受影響。為何?他們將國家當人,國事當了家事,不是“中美關係展望”,“為習近平支招”而是“見信如晤”。
所以,秦漢前文章,有相信之狀,即彼此相待,像坐下寫信。讀它們是在讀信,不是讀書。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