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檳郎先生

來源: 檳郎 2016-12-12 06:25:1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887 bytes)

尊敬的檳郎先生
  14生物師範 張京

  因一門選修課而結識到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師,是我這學期最大的收獲。與先生檳郎的相識可謂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當初選課時,一心隻想選門文學院的課,而檳郎授課的全校公選課“比較詩歌”,當時選課名額隻剩不到十個。心想若不是此老師的課有趣,便一定是因為此老師是個大帥哥,於是毫不猶豫抓住選課時間最後的尾巴成功選上了。
  第一次課看到這位老師,便覺得可愛至極。他的外貌、他的口音都令人心情舒暢。檳郎個頭不高,戴著一副黑框眼鏡,乍一看頗有一種古代教書先生的感覺,可是接觸久了,你會發現檳郎自身所散發出的個性與柔情是與眾不同的。檳郎先開“新詩賞析”課,講授中國現當代新詩。後來應學生的要求,又將中國古代詩歌和外國詩歌合在一起,另開這門“比較詩歌”課,給我們講解古代和外國著名詩人的代表詩作,還特別專題地介紹了古代詩人寫我們南京的相關詩詞。我們在詩歌上的收獲都很大,對南京曆史文化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檳郎的生活情趣很高,當然,這也被他帶入到了課堂。課前一些經典老歌讓我們平靜內心,摒棄煩惱,從而讓他能夠更好的帶領我們走進詩人的世界。檳郎的講課方式是我大學三年裏遇到最好的。大學老師的講課一直受到很多爭議,照本宣科,我讀你聽,似乎已經淪為一種形式。可是檳郎的授課讓我這個平時能朝後坐絕不向前邁一步的人每次都坐到前排。如果究其原因,大概是他的個人魅力更高於他所講課的內容。
  評價一位老師的好壞,不僅要看他的學術知識,更要看他的師德品行。檳郎幽默隨和、平易近人,雖不講笑話,可是言語間自帶笑點,隨時可以逗樂我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次他點名,點到一位同學沒有來上課,台下有位女生說她請假了。檳郎生氣地說:很早就說過請假要在課前說,點完名才代請假,算曠課。當我們全班都看他準備在點名冊上做標注時,他突然停了下來,說“算了,這次就算她請假吧”。引得我們哄堂大笑。檳郎從不會故意為難我們,他的善解人意也吸了不少粉,可是他也並不是隨和到教學上可以“敷衍了事”。其實現在的大學課堂,學生多被手機吸引,或寫其他作業或睡覺。檳郎自知這種現象不是幾句話就可以改變,但是他還是會經常教育我們,切忌得不償失,而且還自製一係列方法來提高我們的學習興致。他喜歡課堂提問,對他來說也是一舉兩得的事,既抽點了名,又可集中我們的注意力。而且規定,課桌最後四排是不可以坐人的。這樣一來,他與我們的距離就更近一步,交流就顯得更加親近。
  課間十分鍾,對其他學生來說是逃離教室放鬆自己的好機會,可是對我來說,更願意坐在教室裏放鬆自己。隻因為檳郎每次課間都會用多媒體播放經典歌曲視頻。由此可見,檳郎不僅欣賞詩還欣賞歌。而更意外的是檳郎喜愛的歌曲,我都曾多次聽過,這更加深了我對他的印象。
  而真正近距離接觸他,真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天意。忘記是第幾次課,當我走進教室剛放下書包,他走過來笑眯眯地讓我幫他去拿一下多媒體鑰匙。他說之前拿鑰匙的人最近出去實習,所以需要麻煩我接下來的幾個星期代他幫忙,開關多媒體。現在想想,真要感謝那位需要出去實習的同學,給了我一個近距離了解檳郎的機會。雖然大學裏第一次幫老師負責多媒體的開關,但是平時課上也見過許多其他同學有此經曆。與其他老師不同,每次過去開關多媒體,檳郎總會對我說“謝謝,辛苦你了”之類的話。或許隻是老師的無意之言,可是在我心中,他的平易近人形象更加令人深刻。尊重關心每一位同學的勞動,檳郎對我來說,不僅是良師,更是想要結交的益友。也因為開關多媒體,有幸得到檳郎的微信。對於我這樣一個“足不出戶”閱曆少的可憐的人來說,他的朋友圈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寶藏。檳郎經常在朋友圈發一些他所遊曆過的名勝古跡,所參與的各色活動,分享春天的百花秋天的月,夏天的涼風冬天的雪,每一張圖片每一段文字都是他詩的靈感源泉。
  說到詩,還沒有介紹檳郎老師的另一個身份。檳郎本名為李檳,是一位網絡詩人。他的詩作有兩千首左右,近期內容多以記遊為主。他去過很多地方,而單單南京這座城市就給他帶來無數的寫作素材。他喜歡參觀各處的名鎮古跡,小到一座墓,大到一座城。他的博客記錄了他近年來的很多作品,細心瀏覽便可知曉他寫詩風格的獨特真實、自然貼切,他走過的每一個地點都可讓他思緒萬千,寫過的每一首詩都情真意切。沒有一個詩人,不熱愛美好的生活,沒有一個詩人,讚美陰謀與野蠻。孫宜學在《詩人的精神》中說:“詩人若一味隻唱個人的歌,那這個詩人可能很優秀,但絕對稱不上偉大”。檳郎的詩多為古人、為自然、為社會所作。
  偉大詩人的人格魅力與精神感召力在詩歌中得到充分釋放展現。《我要尋找阿拉丁》是檳郎2014年寫的一首詩。這首詩給我的感觸很深,初次拜讀便讓我聯想到魯迅先生,其在國家危難時刻借文筆拯救中國。而檳郎借這首詩則同樣表達其對社會不公平的憤懣,對遭受壓迫的可憐人的同情,“我要尋找阿拉丁,他的神燈可以使被強拆,而失去家園的同胞恢複安寧”,“我要尋找阿拉丁,他的神燈可以使礦山坑,濁河恢複五千年來的潔整”,“我要尋找阿拉丁,他的神燈可以取代兒女已投敵的裸官和茅台軍保衛國境”。阿拉丁是檳郎尋找可以解決社會不公的“救世主”的代名詞。檳郎心係天下,他追求光明自由、追求公平公正,奈何空有一腔熱血卻被無情的社會壓迫。隻因我們都生得太平凡,自身沒有能力去解決這些社會的不公待遇,對於普通的我們來說,隻能期待能去解決這些不公。
  檳郎先生的老家在安徽巢湖。每次講到有關故鄉的詩句,他都會停下來用家鄉口音,意味深長而飽含無限熱情的語氣向我們介紹他的故鄉。詩歌《燕子歸鄉》中寫道:“多少年沒有再見了?在被它遺棄的外省都市裏,老屋的門還微開著,故交已似我一樣變老吧?”這讓我想到宗次郎的一句歌詞:“悠悠鄉音,娓娓訴說,溫存似你,天真如我,那是哪年淩晨的月色,在我窗前辭別的故友,恍然追尋消逝的身影,已是我們相繼遠赴的生活。”他詩歌《故鄉的雪》中,檳郎談到了他的家人,他的父母親,他的兄弟妹。他愛故鄉,他更愛他的家人。小時候,下雪天,他被父親用棉衣裹在背上冒著大風雪從縣城步行十五裏回家,而感受到的父愛的溫燙;閑暇時跟母親到被雪覆蓋的菜地去拔蘿卜的經曆;下雪天與兄弟妹在取暖火桶邊閑談言誌的抱負,一切都是那麽美好,一切又是那麽讓人回味。其實有的時候,連我自己都會突然回憶起小時候的事,然後自己感動自己,更何況是一位飽經滄桑、久別故鄉的流浪詩人。
  “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種人,一朵鮮花能讓他們嗅到春天,一滴水能讓他們感知大海。白雲過隙處,她們的思想能穿過時光隧道,徜徉在曆史的長河裏。他們是善感的,多情的”,他們就是詩人。檳郎近幾年的詩歌多與名勝古跡有關,他現在的居住地南京,這座金陵古城就帶給他無數的創作靈感,而學校附近的方山,對他來說更是意義非凡。《方山納夜涼》、《方山西櫟坪》、《方山的月亮》、《詠方山八卦泉》《千秋嶺論道》等等一係列作品都體現了他對方山的情之深,意之切。檳郎在課上提過,他曾經在方山腳下開墾有一片菜地,想像陶淵明那樣過一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歸隱田園生活,可是後來由於方山山地開發建房而迫使他放棄了他的躬耕生活,這被他寫成了《方山記事》。
  《那夜天使找我》中,檳郎寫道:“上帝有預謀地降你生人間,成人時選為先知,你就成為他在紅塵的采詩官”,這可見檳郎寫詩的抱負。檳郎愛詩,愛得情真意切,他曾說他永遠不會停止寫詩,所以他行經之處必有詩作留下。大抵詩人都具有一雙慧眼,能看穿世間萬物的真諦,領略自然之風騷,檳郎的確如此。
  有一天無意間看到他幾年前的詩作《詩人檳郎之墓》時,不免有些感傷。“他的詩稿散逸在網絡的旮旯,被人看到卻從未收集成冊,他的眼淚溢滿詩行間,漂流著苦難大眾的哀吟,和一顆脆弱靈魂愛的顫栗”。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在今天這種信息龐雜紛紜,泥沙俱下,商業娛樂日漸盛行,消費之上理念廣受追捧,種種誘惑與壓力之下,很多詩人漸離詩心軌道,失去了對詩歌精神和曠達誌向的訴求,也失去了書寫和表達的價值標杆。而先生檳郎即使鬱鬱不得誌,依然寄情於詩,抒一憂憤與愁思紙上。在這個似乎已忘記詩歌的年代,他始終能夠保持一顆平淡純淨之心專注於詩,令人敬佩更令人心疼。
  這就是我的老師檳郎,一位愛詩勝過一切的詩人,不過我更喜歡尊敬地稱他檳郎先生。
  2016-12-7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