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 網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 11月30日下午委員會經過評審,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 二十四節氣— 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係及其實踐” 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 氣候、物候等方麵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係和社會實踐。 中國古人將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 節氣”,統稱“二十四節氣”。具體包括:立春、雨水、驚蟄、 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 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大寒。“二十四節氣”指導著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 是中國傳統曆法體係及其相關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係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我在農村分校務農那兩年BLOG,除了學會了基本農活之外, 也學會背頌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穀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
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
下半年來八廿三。
其實,二十四節氣不但對古時的農業有著指導的作用, 對人體健康也有重要的提示。所謂"氣象醫學,CLIMATE MEDICINE",就是探究人體在不同氣候/ 節氣健康的變化規律性,和得病的易感性,以及預防措施。
現代醫學的流感疫苗, 就是在深冬之前開始接種而減輕流行病的發病率。 乙型腦炎則多發於夏季,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多為7~9月。 不少病毒,如SARS,在春季容易襲人。等等。
節氣,在中醫還被用來養生。 皇帝內經說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以下是皇帝內經四季養生有關起居,情誌調養的描述: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 被發緩形,以使誌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 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 使誌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 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 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 與雞俱興,使誌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誌, 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飱泄, 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 必待日光,使誌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 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 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看來,古人有不少智慧的東西值得我們挖掘。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