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son剽竊了富蘭克林嗎?(ChatGPT)

Watson剽竊了富蘭克林嗎?
 
ChatGPT said: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也是科學史上長期爭論的話題。
簡短回答是: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弗朗西斯·克裏克(Francis Crick)確實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使用了羅莎琳德·富蘭克林(Rosalind Franklin)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她拍攝的“照片51”(Photo 51)和她的X射線衍射數據,但“剽竊”是否成立,取決於你如何定義這個詞——在法律上,他們沒有被認定為剽竊;在道德和科學倫理上,許多曆史學家認為他們的行為至少是不道德的

以下是事件的主要經過:


背景

1950年代初,倫敦國王學院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是一位出色的X射線晶體學家。她拍攝的DNA X射線衍射圖像,尤其是著名的 “照片51”,清晰地顯示了DNA的螺旋結構。

與此同時,沃森和克裏克在劍橋大學嚐試建立DNA的模型,但他們缺乏關鍵的實驗數據來支持模型。


爭議的關鍵

1953年,國王學院的研究者 莫裏斯·威爾金斯(Maurice Wilkins) 在富蘭克林不知情的情況下,向沃森展示了“照片51”。
此外,沃森和克裏克還從報告中得知了富蘭克林對DNA分子空間參數的測量結果。

這些數據對他們構建雙螺旋模型至關重要。
幾周後,沃森和克裏克完成了DNA雙螺旋模型的構想,並發表在《Nature》雜誌上(1953年4月)。富蘭克林的論文被安排在同一期刊的後麵,作為“支持性數據”。


? 道德與曆史評價

  • 沃森和克裏克在論文中沒有明確致謝富蘭克林對數據的貢獻。

  • 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獎(1962年),而富蘭克林已於1958年因癌症去世,諾貝爾獎不授予已故人士。

  • 後來的曆史學家普遍認為,沃森和克裏克在沒有征得富蘭克林同意的情況下使用了她的數據,是嚴重的倫理失範

  • 然而,他們也確實在理論構建上做出了極具創造性的工作。


總結

方麵 評價
法律意義上的剽竊 否,沒有違反當時的正式規定
科學倫理層麵的剽竊 是,未經許可使用了關鍵數據
創造性貢獻 沃森和克裏克在模型建構上有重大原創貢獻
曆史評價 富蘭克林應被視為DNA結構發現的共同功臣

如果你願意,我可以給你提供一份沃森、克裏克與富蘭克林論文的對比解讀,展示哪些數據來自她的工作、他們如何使用這些數據,這樣你會更清楚這場爭議的實質。
要我幫你整理那部分嗎?

所有跟帖: 

科學倫理層麵的剽竊 :是,未經許可使用了關鍵數據。 -''''''- 給 ''''''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3:11:45

然而,他們也確實在理論構建上做出了極具創造性的工作。 -精木- 給 精木 發送悄悄話 精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3:16:52

事情的原委這篇文章都說了。照片也是合作方、她的同事提供的。 -精木- 給 精木 發送悄悄話 精木 的博客首頁 (275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3:20:16

要怪也應該怪那位同獲諾貝爾獎的同事,而不是他! -精木- 給 精木 發送悄悄話 精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3:27:58

數據所有權基礎上再引入隨之伴隨的解讀權的概念,是否剽竊就清晰了。華生該是非法獲取了富蘭克林的第一解讀權。 -絕對匿名- 給 絕對匿名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6:16:57

未經同意/不知情: 威爾金斯和富蘭克林之間的溝通存在問題,富蘭克林並不知道她的數據被分享給了競爭對手 -精木- 給 精木 發送悄悄話 精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3:11:58

要怪也應該怪那位同獲諾貝爾獎的同事威爾金斯,而不是他-Watson! -精木- 給 精木 發送悄悄話 精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3:40:07

英文wiki上說Franklin後來還跟watson有信件往來,說明關係還可 -晚春就是牛- 給 晚春就是牛 發送悄悄話 (129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5:03:47

劍橋(Watson和Crick)和倫敦國王學院(Franklin和Wilkins)的團隊之間有很多交流的。 -精木- 給 精木 發送悄悄話 精木 的博客首頁 (1891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5:14:06

事後致謝: 沃森和克裏克在1953年發表於《自然》的裏程碑論文中,確實在致謝部分提到了富蘭克林和威爾金斯的工作 -精木- 給 精木 發送悄悄話 精木 的博客首頁 (1156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5:15:16

成果肯定應該是華生的。沒有疑問。但人們也應該(並且一直在)對華生的行為提出質疑。我聽過他的演講,當場有人提問。他安靜回答 -金筆- 給 金筆 發送悄悄話 金筆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5:31:57

正如我下麵說過了的,華生的優勢在於他是醫學生,因而他知道細胞的分裂是一分為二。據X衍射圖當時有人認為DNA鏈應該是三條的 -金筆- 給 金筆 發送悄悄話 金筆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5:35:07

讚歎DNA"雙螺旋結構",這個美到了極點的自然選擇的結果!!!怎麽讚美都不為過。看看那些物理界的成果吧,不到幾年就被質疑 -金筆- 給 金筆 發送悄悄話 金筆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5:49:14

而且,在後來的提取plasmid(質子)的高速離心法中,這個“雙螺旋結構”的閉環又進一步得到驗證!!! -金筆- 給 金筆 發送悄悄話 金筆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5:52:11

倫理意義大於法律意義。違理不違法的事多了,多以理判斷是非曲直。具體講,數據的所屬者該擁有第一解讀權,其餘不被授予解釋權的 -絕對匿名- 給 絕對匿名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5:58:06

侵占了所屬者的優先解讀權該被不予承認。瓦森法理(不是法律)上屬於剽竊,可以下結論。 -絕對匿名- 給 絕對匿名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6:03:03

Watson 有什麽錯?不是他偷的 -哪一枝杏花- 給 哪一枝杏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8:18:06

這完全是Kings college的內部競爭造成的 -哪一枝杏花- 給 哪一枝杏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8:19:38

和華生是否偷盜數據其實已無關。客觀上他不具備這些數據使用解讀權。如同銀行誤放了筆資金在某人賬號上,那人並不具備使用權 -絕對匿名- 給 絕對匿名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9:31:35

隻有Kings college有權說他不能用。數據是金給的,金就在kings college -哪一枝杏花- 給 哪一枝杏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10/2025 postreply 09:08:00

沒說他不能用包含了數據不屬於你理所當然不能正式使用的自明之理。如銀行對誤放的資金沒說不能使用,用戶仍不能動用一樣 -絕對匿名- 給 絕對匿名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10/2025 postreply 10:20:3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