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自以為書讀得多,看別人都是文盲……特別是媽媽,文盲中的文盲。
媽媽覺得爸爸很笨,家裏的事一樣都拿不起來……百無一用,書生裏的書生。
他們也有意見一致的時候:在他們看來,我遺傳了爸爸的無用、媽媽的文盲,就是個很笨的小文盲……對此我毫無意見,他們也懶得管我。
每天放學回家,我把書包一扔,就去弄堂裏找小朋友玩,天快黑了自己回家吃飯。日子就這樣過著,直到二伯母來上海看病,在我家住了一個月。
一天二伯母問我:你怎麽放學後從來不讀書啊?
我不懂:書在學校裏已經讀過了呀,回家還要讀嗎?
二伯母很鄭重地跟媽媽說了這事,媽媽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很擔心我會一直文盲下去。等二伯母走後,媽媽就督促爸爸教我讀書。
讀什麽好呢?爸爸略加思索,決定教我讀古詩。
他拿了本唐詩三百首:引號啊……學校裏教的古詩都太短了,爸爸教你最長的。長的讀會了,短的以後自己就會讀了。
於是我先讀了琵琶行,再讀長恨歌……念到“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時,我問:爸爸,人為啥要變鳥啊?
爸爸:這個麽……就是說兩個人特別要好,好到天上地下都要在一起。
我:為啥要好了,就天上地下呢?在家裏、弄堂裏也一樣可以玩啊?我和小朋友不都是這樣的嗎?
爸爸:那是小孩子,大人要好了,就會想上天入地都在一起的……
我:哦?大人還會變成鳥啊?
爸爸:這……人不會變成鳥的,隻是比喻……先背下來,長大就懂了。
小和尚念經,一段時間後我就背下了。
語文課上,老師讓大家說一下,有哪些好詞好句是描寫友誼的。
同學們:心心相印,推心置腹,莫逆之交……
我有點猶豫,說了句:在天願作比翼鳥……
老師:什麽?……老師沒聽清楚,能再說一遍嗎?
我站起來大聲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老師忍住笑,示意我坐下。
不久,老師來家訪,爸媽都在。
寒暄幾句後,老師問:引號在家學古詩?好像知道蠻多的。
爸爸一臉驕傲:對對,我教她的……指了指桌上的唐詩三百首,說:從最長的讀起。
老師表情複雜:小孩子,還是讀短一點的好,容易理解。
爸爸:沒關係,小孩子記性好,能背多少就背多少。
老師:學校不是發了兒童古詩嗎?先讀那些吧,比較合適……
爸爸:那些太淺了……
老師:……
老師走後,爸爸對媽媽說:這個老師對學生的要求也太低了。
媽媽白了他一眼:書呆子……先讓引號學短一點的。
爸爸點頭稱是。
幾天後,放學回家。爸爸找來一本唐宋詞選,對我說:這裏麵的詞,跟唐詩比都很短,既然媽媽說要學短的,我們就學這個。
隨手一翻,秋風清,秋月明……說:字你都認得,就先讀這首……
媽媽接過唐宋詞選看了一眼,轉頭對我說:別讀了,出去找小朋友玩吧。
我:媽媽最好了!
從此,我又能天天放學就跑出去玩了。
長大後才知道,這世界真的有很多鳥。
還是當文盲快活。哈哈,文盲就文盲,明月照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