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政府在廣州時期,就有廖仲愷被暗殺。
清黨後國民黨基層組織和成員極度萎縮,不得不引入很多地痞、流氓充當爪牙,也使用很多暴力、非法手段對付自由、民主人士。後來沈定一、楊杏佛、史量才、楊永泰也被暗殺。楊永泰死後一個多月,西安事變就爆發。
淞滬會戰失敗後,幾十萬大軍棄守蘇嘉防線,據說原因是找不到鑰匙進入碉堡群作戰。至此民國“黃金十年”的神話徹底破產。如果由廖仲愷或楊永泰管理,怎麽會出現這種問題?可見左、右不是關鍵,邏輯和能力才決定成敗、勝負。
威權主義不同於納粹。納粹是極端主義。而廖仲愷和楊永泰也不是極端主義。威權主義則建立在權勢基礎上,獨裁無膽、民主無量,當然就不允許邏輯的充分發展,也容不得廖仲愷和楊永泰的才華。結果幾十萬大軍找不到進入蘇嘉防線的鑰匙而棄守、潰散。
威權主義的代表性白手套是張治中將軍。跟邏輯嚴謹的人容易招致左、右共憤相比,他八麵玲瓏,左右逢源。因淞滬會戰中的表現、長沙大火和1949年率國民政府和平談判團去北京和談失敗後就勢投共而載入史冊。如果和談失敗後,他先回南京述職後再投共,也不會有這麽大爭議。但這樣他和CCP要人就不親熱了,不能掃人家興啊。
淞滬會戰前夕,平津已失守,中日在上海劍拔弩張。ROC因失去東北工業基地及平津地區已被大大削弱,日本則越來越強。上海又是國際都市。以英、美、法、德、意為代表的國際社會確實有借口和興趣幹預,但畢竟不是主要利益所在,也鞭長莫及。
而ROC認為國軍的幾個精銳德械師對上海的少數日本守備部隊有壓倒性優勢,所以想在上海速戰速決,用蔣介石的話是:打給外國人看看。於是命張治中將軍率軍開打。
但張治中將軍喜出風頭,愛開記者會,卻指揮無方。在優勢階段無法勝利,日軍大量增援後,就陷入不利的處境,連白崇禧等等名將都失敗。以後長沙大火就不用多說了。
我的曆史係列也可以告一段落。所以,還是好好研究新邏輯和新科學。五年內實現通用人工智能靠得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