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為什麽把時間花在四書五經上
蔣聞銘
中國到了春秋戰國,大大小小的諸侯國之間,戰爭不斷。秦國用法家治國,從商鞅到李斯,代代相傳,到了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一統天下,將財權人事權集中到了社會組織金字塔的最上層,用中央集權的體製,消彌區域之間的戰爭。
不過依靠大一統的集權製度維護社會的總體安定,開始的時候,不怎麽行得通。統治天下的權力,如果集中在精明強幹的皇帝手上,用人用權得當,壓得住,就是太平盛世。老皇帝死了,接下來的新皇帝,如果也是一樣的文韜武略,會用人會用權,沒問題。但是如果他或者年幼或者不怎麽聰明能幹,大權就會旁落,不是落到太監,就是落到外戚,或者是權臣手上。這個大權旁落的問題,實際上是社會管理,皇帝可以相信誰依靠誰的問題。 秦漢兩朝實踐下來,得到的答案,是誰也信不得靠不住!不能靠兄弟姐妹,不能靠娘家人,不能靠幫你打天下的朋友,不能靠一天到晚伺候你的奴才太監。誰也信不得靠不住,一信一靠就悲劇了。
誰都不能信不能靠,怎麽辦?解決的辦法,是另起爐灶,硬生生的造一群能相信能依靠的人。怎麽造?從小孩子開始,儒家的倫理道德,社會理念天天講,用四書五經給讀書人洗腦。中國人對社會全體的分工,士農工商。士是讀書人的群體,是勞心者統治階級,農工商是勞力者被統治階級。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人從識字開始,天天講忠孝仁愛,禮義廉恥。這樣的一群人造出來了,實實在在的可信可靠。不過一大群讀書人,具體用誰不用誰呢?這個大家公平考試,比誰的文章寫得好。考上了做官,沒考上的繼續學習。這就是中國延續了過千年的科舉製度。
中國人現在還在說的一句話,叫打天下坐天下。這句話說全了,是皇帝打天下,皇帝和他的子孫坐天下。 皇帝不能跟幫他打天下的人,一起坐天下,他必須找另一幫人來跟他一起坐。跟幫他打天下的人一起坐天下,皇帝坐不穩,他的子孫,就更不行。所以他要開科取士另找人。
皇帝通過獨立公正嚴格的考試,選拔幫他治理天下的人才。這樣皇帝和跟著他打天下的兄弟們,才不會你爭我搶,你死我活。開國功臣,皇帝可以跟你做親家,把女兒嫁給你兒子,但是如果你兒子不讀書,通不過考試,也做不了官。這就是中華文明,馬上得天下,讀書人治理天下的智慧。
最後一點必須講清楚。共產黨過去現在,在中國搞的專製獨裁,是現代西方的獨裁製度的變種。這樣的政治體製,既沒有現代民主的智慧,也沒有中華文明傳統的科舉治國的智慧。共產黨建國的時候,中華民國的一大幫子讀書人,留在大陸,想入朝做官幫毛澤東治天下。不幸列寧主義裏麵,沒有信任依靠讀書人治國這一條。所以毛家王朝,這幫子留下來的讀書人,就慘了。毛澤東列寧主義的中國,社會治理,共產黨內部大家一起坐天下,結果就是獨裁者沒有真能信真能靠的人。大家不講仁義禮智信講權術搞陰謀詭計,不停地內鬥,沒有一刻安寧。對比中國古代的皇權科舉製度,中共建國後實行的政治製度,倒退兩千年,回到了秦朝漢朝焚書坑儒的水平。現在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