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二三十年來一直都說慈禧是個極有天賦和能力的政治家。尤其1860年代從亡國的內憂外患中把清王朝帶出來,進入洋務運動時期,“同光之治”實際的掌舵人是慈禧。人臣,誰都可能賣國,唯有滿清統治者不可能賣國,因為封建時代“國就是家”的觀念決定了國是屬於皇室一家一姓的。
但是慈禧的曆史局限性也是明顯的。她最在意的是權力,所以盡管她晚年也想改革,但光緒搞變法,她就一定站到對立麵,等把光緒搞下去了,她自己也搞些實際上的變法措施。她是一個封建帝國的掌舵人,而19世紀全世界的大潮流,一是民族主義,二是民主主義。這是時代洪流,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奧匈帝國的弗蘭茨-約瑟夫皇帝是個親民勤政的好皇帝,也沒有什麽暴虐荒謬的行為,但是仍然無法避免帝國分崩離析,各個民族獨立建國。慈禧的見識,大清的國力軍力,還遠不如歐洲五大強國之一的奧匈帝國,她就更無法和曆史的潮流對抗。所以,慈禧、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這些人能做的,最多也就是裱糊一番,勉強多維持幾年而已。這個又跟弗蘭茨-約瑟夫是一樣的。如果不是弗蘭茨-約瑟夫皇帝登基,奧匈帝國早在1848年就解體了。
孫中山,不是說他能力有多強,他驅逐韃虜的民族主義,建立共和的民主主義,是順應了當時世界曆史的大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