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二戰期間,日本占領了英屬印度管轄的緬甸,結果就在次年,孟加拉卻出現了350萬人被餓死的情況,這也是孟加拉曆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人為造成的饑荒。
2盧比一公斤的大米瘋漲到40盧比,導致窮人根本吃不起糧食,無論你走在城市還是農村,到處都是被禿鷲和狗啃食的屍體。貪婪、戰爭和種族主義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因素。
更加諷刺的是那幾年雨水充沛,糧食產量處於正常水平,但餓死的大部分都是種田的農民。
遠在英國的丘吉爾首相還表示:“我討厭印度人,他們是殘忍的民族,有著野蠻的宗教。饑荒是他們自己的錯,如果沒有饑荒,他們繁殖起來就像兔子一樣快。”
死在路邊的孟加拉饑民
孟加拉在英屬印度管轄期間,從1770年開始到1943年,總共出現了7次大規模的嚴重饑荒,其中1770年是最為嚴重的,死亡的人數達到一千多萬人。
所以在1770年的饑荒發生後,英國人為了在孟加拉謀取更長遠的利益,在1773年英國議會通過了《調整法案》。
其中一條就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和孟加拉當局,對原本的土地政策進行了改善,在將原本種植開心果的土地保留的情況下,開始開墾種植糧食的新土地。
之後孟加拉的糧食產量確實得到了提升,稀釋掉原有的耕地一起計算的話,有88%的耕地都在種糧食,成為了英屬印度的糧食第一大省,可見在開墾這方麵他們是有多賣力。
但即便是這樣,那為什麽之後還是會出現大規模的嚴重饑荒呢?
問題1—我是你爹,你養我
剛才提到的這個土地改善政策換句話說就是,“我的東西你別動,想吃飯就自己想辦法,順帶幫我也添兩碗。”
MD人家一輩子都沒吃上過三個菜,你居然還要別人給你添兩碗飯。
所以這個政策的關鍵詞就在這個“兩碗飯”上麵。
東印度公司在其中沒有起到任何的幫扶作用,作為統治和決策者,他僅僅是同意孟加拉人民可以重新找地方種糧食而已,反正最後也是給自己打工。
但這些新開墾出來的土地歸誰呢?反正不歸那些親手開墾的人。
拉姆·克裏希納·蘭詹Ram Krishna Ranjan
《1943年孟加拉饑荒的種姓下層想象:創造性合作實踐的方法論基礎》
根據哥德堡大學的拉姆·克裏希納·蘭詹Ram Krishna Ranjan博士,在他的《1943年孟加拉饑荒的種姓下層想象:創造性合作實踐的方法論基礎》論文中,就對孟加拉受災地區的幸存者,做了一個實地考察采訪。
他和同事馬努·奇特拉卡 (Manu Chitrakar)來到孟加拉國的哈裏帕拉村(Hari Para),與村子的村民進行了非正式的對話得知——
這些農民是沒有土地擁有權的,全都歸屬於地主和精英階層,農民可以分配到分屬土地產量20%的糧食,然後自己到地裏挖野菜吃。
於是為了家裏能夠多弄些糧食,就必須種更多的地,這樣就需要讓家裏增加人口,也就是靠多生育來解決人口不足問題。
所以在多出人口還無法進行勞動生產的時候,分配到的糧食僅僅能夠達到最低的溫飽線,根本存不下一顆米。
但富人和地主就有非常充裕的糧食儲存,就算麵臨大的災難也能夠靠庫存挺過去。
地主就是多添的第一碗飯,而多添的第二碗飯就是東印度公司的。
不僅富人要往上麵繳納糧食稅收,連已經被壓榨過一次的農民還要繳納5%的稅收,所以這些低種姓農民永遠都是在溫飽線上掙紮。
所以在遇到災難或戰爭的時候,大批人就會被餓死,這就是饑荒的核心問題之一,下麵我們在來講第二個核心。
問題2—戰爭
在二戰開始之前,緬甸和孟加拉一樣也屬於英屬印度管轄,每年有15%的糧食從緬甸運送到孟加拉。
但是從1942年開始,小日子就從泰國組織兵力進攻緬甸,然而緬甸人民麵對長期的壓迫,由昂山將軍帶頭起義,加入到殲滅英國軍隊的戰鬥中。
而英國方麵那是節節敗退,導致有五十多萬印度人逃到了孟加拉避難,糧食的需求也隨之升高。
在這個時候,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傳統藝能又展現了出來,開始大量囤積和收購糧食,糧食價格也開始瘋漲,而且不允許外部的糧食進入孟加拉。
1770年饑荒的時候,英國東印度公司就用這個方法,在災難時期賺到了比平時多三倍的利潤。
同時日本占領了緬甸後,也就失去了原有的15%的糧食進口,當然緬甸的糧食並不是最關鍵的問題。
丘吉爾
而是在事情發生後,當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就產生了一個想法。
日本在東南亞的攻勢非常迅猛,英國這邊的戰況非常吃緊,他們也不知道能不能夠堅守住孟加拉。
所以丘吉爾就想:“孟加拉有這麽多糧食庫存,萬一小日子打過來豈不全都便宜了他們?”
於是英國軍事當局啟動了“焦土”政策,摧毀了孟加拉沿海的所有船隻和大米庫存,並且禁止一切非英國的船隻靠岸,寧願將糧食給毀掉,也不願分給窮人們吃。
然而光毀掉庫存糧食還不夠,老百姓手上也有很多糧食呀!
烏薩·帕特奈克(Utsa Patnaik)
印度的經濟學家烏薩·帕特奈克(Utsa Patnaik)就對這段曆史發表了這樣的總結:“英國故意實施通貨膨脹政策,節製普通人的消費,並將資源從普通民眾手中轉移到戰爭支出上,從而大幅減少人們對的食品消耗。”
意思就是:“你們給我少吃點,把糧食都給前線作戰的士兵,他們也是保家衛國,當然先由我這邊暫時管理,畢竟我是你們的家長。”
但底層人民也不是傻子,自己都吃不飽怎麽會上繳糧食呢!於是英屬的印度士兵就開始在農村挨家挨戶的搜刮。
同時還沒收了66000艘大小漁船,禁止當地人捕魚和運輸產品。
在絕望中村民開始搶劫軍隊倉庫和運糧的車子,但這些地方都有荷槍實彈的軍人守衛,麵對搶糧求生的饑民他們毫不猶豫的開槍了。
根據一些估計,從1943年3月至7月,因為搶奪糧食,死在軍隊手裏的人數高達30萬人。
農民走投無路又搶不到食物後,就隻能被迫往城市遷徙,當然城裏人也不會隨便給他們食物吃,這些人為了充饑,就在城裏人做飯的時間去跪著哀求一碗淘米水,然後回去煮著喝。
蘇米特拉·查特吉(Soumitra Chatterjee)
孟加拉演員蘇米特拉·查特吉(Soumitra Chatterjee)在饑荒期間隻有八歲,他回憶說:“每個人看起來都像一具骨架,骨架上麵包著一層皮。人們會在做午飯的時間,可憐兮兮的跪著哭求一碗米漿,因為他們知道沒有人會給出糧食,任何聽到這種哭聲的人永遠都不會忘記。”
雖然喝米漿在短時間內可以維持身體,但時間長了就根本吃不消,因為伴隨而來的還有各種傳染疾病。
大家都知道,孟加拉人的生活習慣連印度人都要喊聲佩服,難民聚集在髒亂差的環境下滋生了瘧疾,每天都有無數人死亡,還有些餓的受不了的人就開始吃起了同類。
然而可笑的是,印度士兵搜刮回來的糧食也沒有多分一點,而是被運回到了歐洲賣給其他抗戰國,英國光是靠賣糧食就賺了兩百億美元。
這就是孟加拉饑荒的第二個原因。那麽我們再來看看第三個,也是其中最可怕的一個核心問題。
問題3—種族滅絕
在1943年大饑荒發生時,德裏政府向英國發出了一封電報,描繪了當時災難的可怕情景和巨大的死亡人數。
丘吉爾聽後的唯一反應是:“為什麽甘地還沒有死呢?”可見他對於印度的人民本身就不在乎。
認為印度人隻是英國的附屬,是生產工具,如果工具壞掉了就扔掉,如果是戰爭時期,沒用或帶不走的工具就直接毀掉,千萬不能便宜到敵人。
於是就向印度的英軍指揮官回複了一條這樣的電報,上麵說:“權力將落入無賴、遊手好閑者和自由引導者的手中。沒有一瓶水或一塊麵包可以逃過稅收,隻有空氣是自由的,阿特利的頭上將流淌著這數百萬饑餓者的鮮血。”
無奈和遊手好閑的人指的就是印度人,自由領導者說的就是甘地,如果失去了對印度的統治,那麽英國將不在是世界第一強國,所以為了鞏固這種統治,就需要犧牲掉沒有用的生產工具。
對於印度的難民不進行救助,就是對他們屠殺的最好和最快捷的方式,同時也消磨了他們的主體民主意誌。
所以帶英根本就沒有把印度人當人看,更何況帶英對自己的愛爾蘭人與蘇格蘭人也是如此。
當時帶英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最後一個印度人不倒下,他們的帝國就不會倒下。”
不過丘吉爾為了避免這樣的罵名,他找來英國百代公司給他拍攝賑災的紀錄片
裏麵有大批難民等待發放食物,哪怕能夠吃上這麽一頓也是足夠幸運的,但有沒有想過,也許他們吃的這一碗米飯,本身就是從他們手上搶走的呢?
因為這個紀錄片和真相的隱瞞,以及帶英培養出來的知識分子的吹捧洗白,丘吉爾並沒有像希特勒那樣背負上屠夫的罪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曆史真相都會浮出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