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印度民眾歡呼,港獨分子如喪考妣,

來源: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2024-05-04 21:31:5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79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 在 2024-05-04 21:38:47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據印度經濟學家烏特薩帕特奈克(Utsa Patnaik)研究,1765年至1938年間,英國從印度拿走近45萬億美元,如此高昂的財富轉移,為大英帝國崛起提供了巨大支撐,也讓印度人遭受了巨大的悲劇。

二戰時期,英國人有一句玩笑話:“打光最後一個印度人,不然英國決不投降。”這句話實實在在地傷害了印度人的自尊心。此時,在英軍隊伍中的印度軍人蠢蠢欲動了。二戰期間,印度出現大饑荒,英國人依舊肆無忌憚地從印度搜刮財富,導致大批印度人餓死。對此,時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還大言不慚地說:“既然甘地還沒餓死,印度就不存在饑荒。”

在1837至1838年度,英屬印度財政總收入達2086萬鎊,支出卻隻有1755萬鎊。按鴉片戰爭前的匯率計算,英屬印度年收入是同期大清的兩到三倍。須知,大清的人口和經濟規模無疑比英屬印度更大。對比一下,十八世紀後期孟加拉的統治者,每年征收田賦不過80萬英鎊。可是,英國人接手後三十年裏,每年征收則達到268萬英鎊。這是原有統治者稅率的3倍多,足見英國人搜刮水平之高強,當地人民之苦難。

以1794-1813年為例,英國輸往印度的紡織品從156磅,一直增長到了108824磅,足足增長了700倍之多。這些物美價廉的商品,徹底摧毀了印度本土的紡織業,讓大量的印度紡織工人失業挨餓,但是英國卻在此期間賺到了驚人的財富,具體數額有多少呢?十九世紀末,英國在英屬印度地區的年淨收入已經高達4400萬英鎊,有1600萬英鎊以稅款形式匯回英國,成為英國的主要財政來源之一,剩下的是巨大的市場收益。這些財富到底價值多少呢?以中國人比較熟悉的銀兩來計算。晚清最大的賠款是《辛醜條約》中的“庚子賠款”。當時,一兩銀子的價值可以折合成0.15英鎊,可以計算當時英國在印度的淨收入合計為29333萬兩白銀,即有10666萬兩白銀匯入英國本土,成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重要助力。這4400萬英鎊的收益,並非英國在印度的總收入,隻是刨除成本外的淨收入。如果計算總收入的話,英國政府在英屬印度一年半的財政盈餘差不多相當於一個庚子賠款。

所有跟帖: 

有趣的數據!看來印度人中也有很多人是有骨氣的。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04/2024 postreply 23:50:3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