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欽
2022年5月6日,波黑首都薩拉熱窩的一個普通的露天汽車電影院迎來了非常特殊的一天,因為這一天,沉寂的電影院人滿為患。
在車上坐著的人,大多是年紀比較大的夫婦,他們此次前來是為了紀念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50周年。
除此之外,在《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拍攝地,薩拉熱窩的電影院也有很多電影院重映了這個電影。市中心的博物館也舉辦了很隆重的紀念活動。
這部電影45年前在中國上映,作為一部前南斯拉夫的戰爭片,雖然它在上映的時候把一些劇情都刪減掉了,但是它在當時仍然在我國境內引起了一片轟動,更是人人稱讚的一部經典。
那麽《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究竟講了什麽?為什麽直到現在都讓很多人念念不忘呢?
1972年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在薩拉熱窩非常著名的斯肯德文化中心上映,在上映第一天就引發了當地市民的熱烈追捧,隨即它就火遍了全球。
雖然這隻是一部間諜類的動作片,但是它的主角和地點都是有原型的。薩拉熱窩是波斯尼亞的首都,也是經濟、政治中心。
在二戰之後,薩拉熱窩也經曆了很多跌宕起伏的時刻。薩拉熱窩曾經是南斯拉夫的首都。薩拉熱窩風景秀麗,群山環繞。雖然地理麵積不大,但是在這裏產生過很多曆史性的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就是在這裏產生。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主要講的是一個遊擊隊長憑借個人非常優秀的能力,以及與他同行的遊擊隊員的幫助,成功了揭露敵人陰謀而讓他們大獲全勝的一個故事。
至於為什麽《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受到這麽多人民的歡迎,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故事發生的背景。
在第一次大戰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薩拉熱窩成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經曆過戰爭之後,這個國家並沒有像之前發展的那樣繁榮。
1941年,德國的納粹入侵南斯拉夫之後,直接將薩拉熱窩當成一個目標進行轟炸。這個城市由此開始了它最黑暗的時刻。尤其是在1943年到1944年,他們遭遇了盟軍的轟炸,人民的生活也受到了破壞。
在這個混亂的時期,德國法西斯其實也陷入了四麵楚歌的境地,薩拉熱窩人民在反抗中越挫越勇,蘇軍和盟軍也越發的英勇善戰起來。
在薩拉熱窩當地存在著很多遊擊隊,他們的聯合使得德軍處於一層又一層的包圍之下。
對於已經要失敗的德國來說,他們唯一能控製的地區隻有多瑙河這邊。他們需要從南斯拉夫和希臘撤軍,但是他們的部隊自己準備的燃料無法支撐他們回到柏林。
中間還需要靠薩拉熱窩的燃料才能夠保證他們後續燃料的充足。所以為了能夠周全的進行撤軍,德國的軍隊擬定了一個秘密的計劃,名叫“勞費爾行動”。
如果要確保這個計劃萬無一的實行,必須要防止當地的遊擊隊對他們進行阻撓。
其中薩拉熱窩民眾當中最著名的遊擊隊長就是瓦爾特。為了能夠逮捕這個遊擊隊隊長,德國軍隊付出了很多努力,他們甚至在薩拉熱窩待了一年的時間,抓捕審訊超過100名隊員。但是他們不僅連瓦爾特的身份都不知道,連他真實的樣貌都拿捏不清楚。
思考到這裏,德軍決定讓他們的上尉康德爾,利用這個機會假扮成瓦爾特和遊擊隊進行聯係,打探他們內部的消息。
為了能夠讓自己的身份受到認可,康德爾多次積極參與到當地的鬥爭當中,甚至還和德軍相互配合,以展現自己的作戰能力、協調能力。
再加上本來遊擊隊當中就有德軍的眼線,所以康德爾很快就取得了遊擊隊的信任,迅速打進到他們的內部。
之後的行動當中,康德爾利用假象來迷惑遊擊隊隊員,給他們的計劃造成了諸多阻礙。
很快,接二連三的失敗就引發了其他遊擊隊長的注意。於是他們將計就計,決定不僅挖出假隊長,還有把與康德爾接頭的叛徒也抓出來。
與此同時,康德爾也在尋找真正的瓦爾特。康德爾得知隻有一個遊擊隊員知道瓦爾特的真實身份之後,他也進行了自己的計劃,而這個唯一知道瓦爾特身份的遊擊隊員就成為兩方爭奪的目標。
在尋找真正瓦爾特的過程當中,遊擊隊經曆了很多傷亡,很多失敗,喪心病狂的德軍為了找到真正的瓦爾特,不惜用更多人的性命拿來當誘餌。
最終在瓦爾特的努力和全部薩拉熱窩遊擊隊員的配合下,他們終於抓住了內奸,也破壞了勞費爾行動,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受歡迎
而這部電影在中國上映之後,火遍了大江南北。大街小巷的電影海報、小人書和各種紀念照片都成為當時流行的趨勢。
與此同時,與電影有關的紀錄片、電視節目、博物館都異常的火爆,甚至還有一些藝術家偽造了一張流傳非常廣泛的中國產的瓦爾特牌啤酒的酒標。
與電影相關的各種周邊產品也深受人民的喜歡,比如說還有一本專門手繪的90頁的英雄連環畫。
當人民美術出版社將它引進到中國之後,成為了當時最成功的連環畫圖書之一,一經上市就脫銷,成為炙手可熱的圖書。2014年,它在中國發行超過了800萬冊。可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在國內的火爆程度。
不過,有一些看過這部片電視版的觀眾稱,其實在我國上映的這部電影版刪減很多鏡頭,時長超過20分鍾。
這也是為什麽有些片段看起來並不連貫的原因,但是整體並沒有對電影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依舊不影響電影在我國的火爆程度。
與此同時,作為電影的男主角,他還多次來到中國進行活動。就在2017年,人民出版社還專門為他的主演出版了一部書。除此之外,男主角還多次在塞爾維亞會見到達此地的中國客人。
這部電影所傳達的勇敢抗擊外國侵略者的一種愛國情懷,不禁深深的鐫刻在主演的心裏,也成為了一代中國人的記憶。
最重要的是,這部電影當中的主角是有原型的,那就是弗拉基米爾-佩裏奇。
原型弗拉基米爾-佩裏奇
佩裏奇1919年12月出生於塞爾維亞。1939年加入了南斯拉夫共產黨。僅僅一年之後,他就來到了薩拉熱窩進行工作。
在德國的納粹入侵的時候,佩裏奇成為了薩拉熱窩地下遊擊隊當中最英勇善戰的成員,他主要負責的就是召集工人進行運動。
1942年,佩裏奇加入遊擊隊,盡管他才20多歲,但是他的經驗已經相當豐富了。他率領著部隊多次和德軍進行作戰,效果顯著。
1943年,他回到薩拉熱窩擔任地下組織的領導者。為了能夠保密身份,他化名為瓦爾特。用這個別名建立一個新的身份,同時也建立起一個非常有效的地下情報網,佩裏奇不僅組織當地的遊擊隊進行活動,而且為他們提供了很多物質以及精神上的援助。
當時的佩裏奇不僅是遊擊隊的領導者,更是一個神龍不見尾的傳奇。雖然電影當中的行動是虛構的,但是它非常形象的表現出了佩裏奇在戰鬥過程當中英勇善戰的一麵。
真實永遠比電影更危險和複雜。1945年,德軍麵臨的情況越來越危急,而瓦爾特也開始了最後的行動,他當時最重要的目的是保證薩拉熱窩的基礎設施能夠正常的運行,不被德軍所破壞,保證居民們正常的生活用水以及用電。
但是,盡管當時遊擊隊已經對薩拉熱窩的德軍發起了進攻,局勢也對佩裏奇有利。
在4月份某一天的晚上,佩裏奇卻在與敵人的鬥爭當中不幸犧牲。在他犧牲的第二天,南斯拉夫遊擊隊就解放了薩拉熱窩。
1953年,佩裏奇被授予民族英雄的稱號,而這部反應佩裏奇真實故事的一篇電影,之所以受到大家的追捧和喜愛,也是因為像瓦爾特這樣的英雄受到了大家的追捧和感動,他們是抗擊德軍的英雄。
觀眾們被數以萬計個瓦爾特這樣勇敢機智的隊員所感動,他們保衛國家、抗擊德國納粹的決心令人感動。
這部影片在20世紀70年代上映的時候,震撼了無數中國觀眾的心,他們在民族解放戰爭前默默無聞,英勇獻身。
他們的曆史與我們的曆史又是何曾的相似,可能這也是我們備受感動的原因之一。
根據南斯拉夫的不完全統計,他們的人民解放軍和遊擊隊在反法西斯戰爭當中犧牲的人數超過30萬人。
這還隻是保守的統計,真正的損失遠遠比這個數字要多的多的多。這些電影當中用英勇善戰的遊擊隊員,那些果敢付出的普通人民,那些為國捐軀的表現都不是電影當中的刻意表現,真實的情況往往比電影展現的更加慘烈。
我們不應該忘記曆史,也不應該忘記之前每一個為了國家獨立而獻出自己生命的英雄們。
這些遊擊隊員為我們反法西斯戰爭做出的貢獻,也值得我們一直被我們深深的記在心裏。
《橋》是1969年由南斯拉夫波斯納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一部戰爭影片。由哈·克爾瓦瓦茨執導,斯·佩洛維奇、韋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伊·加洛等人主演。
影片講述的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的時期,一小隊南斯拉夫遊擊隊員經過一係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鬥爭將德軍撤退途中一座必經的橋梁炸毀的故事。
這是二戰末南斯拉夫遊擊隊員與德軍鬥智鬥勇的經典演繹,不僅體現了為了守護更多人的性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大無畏精神,更留下了許多讓人印象深刻的經典鏡頭…
班比諾在泥潭中恐懼而充滿希望的眼神;紮瓦多尼為不讓德軍活捉而必須親手炸死基友後的咆哮;沉默寡言的狄希用飛刀時臉上的冷靜與精準;工程師最後在橋上緩緩拉動開關炸掉自己修建的橋時堅毅的眼神;老虎的忠誠、完成任務的決心以及洞察一切的睿智…
一首意大利民歌《Bella Ciao》穿插於全片,歌曲原為意大利斯洛維尼亞民歌(“Bella Ciao”是種有趣的表達方式,意大利男人大街上遇到閑逛的漂亮姑娘時通常用這句話來打招呼。意思是“你好,美女!”或分別時為“姑娘,再見!”)。二戰期間歌曲在意大利遊擊隊中廣為傳唱,成了遊擊隊員之歌。隨著電影《橋》在中國的熱映,由這首意大利民歌改編的主題曲《啊!朋友》也被廣為傳唱。
據不完全統計,從1956年的《舊恨新仇》到1990年的《熾熱的愛情》,共有26部南斯拉夫電影在我國公開上映,其中,尤以上世紀70年代末的《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和《橋》給我國觀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時至今日,南斯拉夫這個國名已成曆史,但是南斯拉夫電影所帶給我們的美好回憶曆久彌新,永不磨滅!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和《橋》分別拍攝於1974年和1969年,均由哈伊魯丁·克爾瓦瓦茨執導。半個世紀過去了,兩部影片中的大部分演員已不在人世,即使在世的也已步入古稀之年,徹底告別了影壇。
韋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2016年5月22日因心髒病去世,享年83歲。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飾演比勞特/瓦爾特,配音魯非),《橋》(飾演老虎,配音魯非)
巴塔是塞爾維亞人,身高1米87,畢業於貝爾格萊德戲劇學院,早年從事話劇表演,22歲憑借《庫巴拉之歌》一片首次登上銀幕,從此開啟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從影生涯。他一生共參與了300多部影視劇的拍攝,三度榮獲南斯拉夫最佳男演員獎,被認為是南斯拉夫電影史上最偉大的演員之一。
除《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和《橋》外,他主演及參演的《夜襲機場》《內雷特瓦河戰役》《蘇捷斯卡戰役》《黎明前到達》《遊擊飛行中隊》《你好出租車》《臨時工》等也都曾與中國觀眾見麵。
巴塔先後10次來華訪問,是迄今為止來中國次數最多的外國演員,以至於他視中國為第二故鄉。
銀幕下的巴塔也是一位政治家,早在1990年,他就成為塞爾維亞社會黨的第一批黨員,2002年還以該黨副主席的身份參加了塞爾維亞共和國的總統大選。正是強烈的政治傾向,他與在《橋》中扮演的“貓頭鷹”的演員、同時也是克羅地亞政治家的雷利亞·巴希奇成為了真正的敵人,與扮演爆破專家紮瓦多尼的克羅地亞演員鮑裏斯·德沃爾尼克由原來的朋友變成了陌路人。
巴塔的妻子朱莉雅娜是一名舞蹈演員,他們育有一兒一女,兒子是一位頗有名氣的律師,女兒是一名語言學家。
2012年,在主演了生涯最後一部影片《冰》之後,巴塔終因健康問題告別了影壇。晚年的他因右腿上的壞疽失去了行動能力,三次腦中風更使他的語言能力嚴重受損。在他去世後,時任塞爾維亞總理武契奇在唁電中表示,巴塔·日沃伊諾維奇在塞爾維亞電影史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他的逝世不僅是塞爾維亞電影界,同時也是受到“瓦爾特”激勵的幾代人的重大損失。
留比沙·薩馬季奇,2017年9月8日因患腦瘤去世,享年81歲。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飾演吉斯,配音雷鳴)
留比沙出生在馬其頓斯科普裏的一個煤礦工人家庭,童年生活非常艱苦。年輕時的他曾夢想當一名船長和飛行員,但最終他發現自己的才能還是表演,於是決定去考戲劇學院。在貝爾格萊德戲劇學院,他的導師認為這個身高1米98,長著一個大鼻子、兩個大耳朵的學生是可造之材,建議他往喜劇方麵發展。
畢業後,留比沙進入當地一家劇團,從事話劇表演。1961年,25歲的他偶然得到了在電影《腳手架上的遊戲》中演出的機會,有了這次觸電經曆,他決定投身電影。
1962年,留比沙在取材於二戰真實戰役的《科紮拉之戰》中扮演了一個小角色,因此結識了該片的主演、比他年長3歲的巴塔。
留比沙出演了巴塔主演的多部影片,除了《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外,還有《胡桃木》《炸彈》《黎明前到達》《遊擊飛行中隊》等。在這些驚險和戰爭題材的影片中,留比沙總是扮演富於喜感的角色,就像是他扮演的吉斯,詼諧不羈,與影片的緊張氛圍產生強烈反差,正因如此,他成為了一個深受觀眾歡迎的演員。
留比沙與巴塔合作的最後一部電影是1980年的《臨時工》,在這部影片裏他們調換了位置,留比沙擔任主角,巴塔演一個配角。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留比沙受歡迎的程度並不亞於巴塔,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他出演的《內雷特瓦河戰役》《蘇捷斯卡戰役》以及主演的《開往克拉列沃列車》等都曾在中國內地上映,他那迷人的微笑給中國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留比沙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他和妻子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德拉甘學的是電影製片專業。1993年,父子倆聯手創辦了一家製片公司,留比沙擔任導演,德拉甘出任製片人。不幸的是,德拉甘在35歲因病去世,令留比沙傷心欲絕。
留比沙對薩拉熱窩這座城市充滿了感情,晚年他曾多次回訪《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拍攝地,並到導演哈伊魯丁·克爾瓦瓦茨的墓前悼念。
拉德·馬爾科維奇,2010年9月10日因心髒病突發而去世,享年89歲。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飾演鍾表匠謝德,配音馬爾路)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中,外表沉默、內心堅強的老遊擊隊員、鍾表匠謝德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壓抑著悲痛,勇敢地上前認領女兒屍體的畫麵令人記憶猶新;他替瓦爾特赴死,被子彈擊中緩緩倒下的慢動作鏡頭曾被當時的國產片爭相模仿;而他和奸細對暗號的那幾句話也成了該片的經典台詞:“空氣在顫抖,仿佛天空在燃燒,是啊,暴風雨就要來了。
拉德出生在塞爾維亞的貝爾格萊德,是歌劇演員迪夫娜·馬爾科維奇的兒子。早年他在大學讀的是工程係,後來又改學哲學,無論是當工程師還是哲學家都符合他本人的氣質,但他卻迷上了戲劇。
拉德在舞台上塑造過100多個角色,幾乎拿遍了所有戲劇表演獎,對他來說,拍電影隻是他的副業,即便如此,他在60年的演藝生涯中也陸陸續續地拍攝了78部電影,除《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外,他出演的《蘇捷斯卡戰役》《縮小包圍圈》《黑名單上的人》《26個畫麵的占領》等都曾在中國上映。1989年,他因對前南電影所作出的卓越貢獻而被授予終身成就獎。
拉德的妻子奧莉薇拉·喬德耶維奇也是一名戲劇藝術家,他們唯一的兒子戈蘭·馬爾科維奇則是著名導演,他在南斯拉夫解體當年拍攝的《鐵托與我》獲得了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拉德和奧莉薇拉均參加了該片的演出。2008年,戈蘭還根據他的父母在二戰期間的經曆拍攝了《巡回演出》一片,在蒙特利爾電影節上大獲好評。
拉德晚年在貝爾格萊德私立藝術學院擔任表演教授,還嚐試執導了兩部紀錄片《舞台上的笑聲》和《我們之間》。
鮑裏斯·德沃尼奇,2008年3月23日因心髒病去世,終年69歲。
《橋》(飾演爆破專家紮瓦多尼,配音侯冠群)
鮑裏斯出生在克羅地亞的第二大城市斯普利特,他從8歲起就是一名兒童劇演員,後來進入諾維薩德表演學校學習表演,在這裏,他遇到了比他大6歲的巴塔,兩人曾一起報考戲劇學院,在多次碰壁的經曆中結下了深厚友誼。
最終,巴塔考入了貝爾格萊德戲劇學院,幾年後,鮑裏斯也被薩格勒布戲劇學院錄取,進校第一年,他便以男主角的身份參加了《第九圈》一片的拍攝,該片代表南斯拉夫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鮑裏斯也因此一舉成名。
從1963年的《鄉下人》起,鮑裏斯和巴塔一共合演了17部電影和電視劇,其中《橋》是他們的第二次合作,鮑裏斯因該片在普拉電影節上獲得最受觀眾喜愛演員獎。《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拍攝時,劇組曾邀請鮑裏斯飾演片中的遊擊隊員布蘭克,但他嫌這個角色太小而拒絕了。
1990年,鮑裏斯與巴塔合作了電視劇《毀滅》之後便分道揚鑣。隨著南斯拉夫解體,民族矛盾不斷激化,他倆以演藝明星的身份分別當選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議會議員,成為政治上不共戴天的敵人。
2006年,巴塔突發心肌梗塞,接連做了兩次心髒搭橋手術,從手術台下來後,他便讓家人給遠在斯普利特的鮑裏斯打電話,約他到貝爾格萊德一見。這一消息傳開後,很多克羅地亞人表示,如果鮑裏斯前去探望巴塔,那將是一個政治上的魯莽決定,是對南斯拉夫內戰死難者極大的侮辱。迫於壓力,鮑裏斯最終放棄了與老友見最後一麵的打算。沒想到的是,巴塔頑強地活了下來,而鮑裏斯卻先走了一步。
鮑裏斯的兒子迪恩和迪諾都是克羅地亞的知名演員,其中小兒子迪諾在父親去世不到6個月後便因吸毒過量而身亡,他的女兒艾拉,也就是鮑裏斯的孫女,是一名走紅的模特和流行歌手。
雷利亞·巴希奇,2017年4月7日去世,享年 88 歲。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飾演德國間諜阿克瓦裏斯少尉,配音關長珠),《橋》(飾演“貓頭鷹”考斯,配音關長珠)
雷利亞出生在克羅地亞薩格勒布,母親是克羅地亞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和鋼琴家。他不僅繼承了母親的猶太血統,而且是一名鋼琴神童。
雷利亞是一位高產的演員,他演過3766部舞台劇,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此外,他還演過56部國產片和70部合拍片和外國片,其中包括了曾在中國上映的《蘇捷斯卡戰役》和《臨時工》等。由於能說流利的英語、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斯洛文尼亞語,他的合作者中不乏沃爾克·施隆多夫、阿貝爾·岡斯、彼得·烏斯蒂諾夫、理查德·伯頓、馬塞洛·馬斯楚安尼等國際影壇的大腕。
雷利亞並不諱言他與鐵托有很深的交情,因為鐵托很愛看電影,而且隻看國產電影,所以他才欣然接受邀請,參加了歌頌鐵托領導反法西斯鬥爭的《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蘇捷斯卡戰役》等片的拍攝,盡管他在這些影片中扮演的是反派或外國人(英國軍官)。
在拍片現場,他與以巴塔為首的塞爾維亞演員相處融洽,但有時也會為一些政治問題發生激烈爭執,南斯拉夫解體後,他們站到了對立的政治陣營。
雷利亞是克羅地亞社會自由黨的忠實支持者,克羅地亞獨立後,他曾代表薩格勒布市競選議會上院議員獲得成功。2004年,他被評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52位和平藝術家之一。
2010年,雷利亞因為摔了一跤,導致股骨骨折而失去了行動能力,此後的7年中,他做了四次大手術,但收效不大,最終癱瘓在床。
德拉戈米爾·吉德拉·保江尼奇,1993年11月11日因肝癌去世,終年60歲。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飾演假瓦爾特/康德爾,配音葛存壯)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中,為了對付神出鬼沒的瓦爾特和他領導的遊擊隊,德國反遊擊戰專家、黨衛軍馮·迪特裏施上校想出了一條毒計,他派黨衛軍軍官康德爾上尉冒充瓦爾特混入薩拉熱窩的地下組織,企圖造成該組織的混亂和癱瘓,讓他們無法阻擋秘密運輸燃料的“勞費爾行動”。
根據劇情要求,“假瓦爾特”要有以假亂真的效果,所以就必須找一位與瓦爾特扮演者巴塔相仿的演員來飾演這個角色,導演首先想到的就是吉德拉。
吉德拉與巴塔可謂前南斯拉夫影壇的絕代雙驕,他們不僅是當時前南最受觀眾喜愛的演員,而且有著很多相似之處,首先,他們都把自己的外號寫進了名字裏,巴塔是老虎的意思,吉德拉意為九頭蛇;其次,他們都是彪形大漢,巴塔身高1米87,吉德拉身高1米89;更令人稱奇的是,他們同為1933年6月生人,吉德拉的生日是6月13日,隻比巴塔小8天,而且他們同在1955年步入影壇。
吉德拉出生在塞爾維亞的克拉古耶瓦茨,很早就失去了雙親,母親諾夫卡死於肺結核,父親喬萬是塞爾維亞軍隊的一名軍官,在二戰中被槍殺。他早年就讀於食品加工學校,畢業後進入一家罐頭加工廠,在那裏工作了一年。在此期間,他開始接觸戲劇表演,並最終考入貝爾格萊德戲劇學院,成為了巴塔的同門師弟。1955年,吉德拉憑借《軍醫們》一片首登銀幕,此後便一發不可收,成為絕對的男主角人選。從1967年的《薑戈,最後的殺手》起,他接連主演了10部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奠定了國際影星的地位,在歐洲的名氣遠在巴塔之上。
在拍攝《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之前,吉德拉與巴塔已經有過三次合作,演的都是正麵形象,此番則是他們第一次演對手,而吉德拉也是在導演的百般說服下才同意出演反派。
吉德拉的妻子麗傑婭·康蒂奇也是一位演員,他們是貝爾格萊德戲劇學院的同學。不過,他們的婚姻很具傳奇性,經曆了離婚和複婚,最終攜手到老。如今,吉德拉的外孫喬萬·斯托亞諾維奇已經長大成人,他繼承了外祖父的身高和相貌,是塞爾維亞的超級男模。
博羅·貝戈維奇,1993年1月8日去世,終年60歲。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飾演遊擊隊員博羅),《橋》(飾演迪希,配音王炳彧)
博羅出生在黑山的丹尼洛夫格勒,從16歲起就登台演出,是黑山國家劇院的主要成員。
博羅出演的第一部電影是1955年拍攝的反映黑山從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獲得獨立的史詩電影《假皇帝》,此後的10年中,他遵守自己的信條,拒絕了眾多電影的邀約,直到1965年才參加了蘇聯和南斯拉夫合拍片《檢查——和我無關》的拍攝。
《橋》是博羅出演的第六部電影,該片的故事發生在黑山,拍攝地也選擇在黑山的杜米托爾國家公園和塔拉河穀大橋。導演克爾瓦瓦茨十分希望希望找一位“英俊且彪悍”黑山人扮演迪希這個角色,於是博羅就成為了最佳人選。博羅扮演的迪希是一個話不多的狠角色,驍勇善戰、擅長飛刀的他是老虎為炸橋小分隊招募的第一位成員,因為他之前不慎放跑了叛徒而被小分隊中的曼奈懷疑是德國奸細,最終他協助老虎完成了炸橋任務,凱旋而歸。
博羅也參加了《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的拍攝,但隻是扮演了一個小角色——名字也叫“博羅”的遊擊隊員。此外,他還在《蘇捷斯卡戰役》中飾演鐵托的親密夥伴杜拉·斯潘卡,在《南方鐵路之戰》中飾演遊擊隊員馬克西姆。
伊萬·嚴尼奇耶維奇,1992年2月26日去世,終年60歲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飾演警長斯特裏,配音關長珠),《橋》(飾演炸橋小分隊成員曼奈,配音勞力)
伊萬出生在塞爾維亞,畢業於貝爾格萊德戲劇藝術學院,與巴塔是同班同學,也是最要好的朋友,在《橋》之前,他們就已經在《越獄》一片中有過合作。
伊萬長著厚實的嘴唇、濃密的黑發和粗獷的臉龐,這種長相與西方人概念中血性彪悍的巴爾幹人不謀而合,所以他有機會在許多合拍片中扮演反派角色。在1965年法國、意大利、南斯拉夫和西德合拍的《湯姆叔叔的小屋》中,他扮演了一個凶殘的奴隸主,該片於1983年經上譯廠譯製後在我國上映。
伊萬的成名作是1970年的《提琴手》,他在片中成功塑造了吉普賽音樂家伯杜什的形象,在整個歐洲範圍內都受到了好評。意大利著名製片人迪諾·德勞倫蒂斯把他帶到了好萊塢,與米高梅公司簽下了5年合約。
當時米高梅公司正籌備將《教父》搬上銀幕,最初考慮讓伊萬飾演邁克爾·柯裏昂一角(後由阿爾·帕西諾飾演),但條件是他必須先學會說英語。偏偏這時伊萬的簽證到期了,他不得不回國辦理續簽。沒想到意外發生了,在貝爾格萊德街頭,伊萬駕駛雪鐵龍汽車發生了車禍,他的一個坐在副駕駛位置上的朋友被甩出窗外,當場斃命,伊萬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刑一年。
出獄後,伊萬一度很消沉,隻能靠街頭表演養家糊口,但在朋友們的幫助下,他很快又回到銀幕上。巴塔也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邀請他《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中扮演打入警察局內部的遊擊隊員斯特裏,這也是他最擅長的角色。
伊萬還參演過《黑名單上的人》,上世紀80年代,他轉入喜劇表演,主演了一係列喜劇片,死後被追授南斯拉夫電影終身成就獎。
娜達·斯帕索耶維奇,1981年7月16日因癌症去世,年僅40歲。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飾演米爾娜,配音於藍)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中,貪生怕死的女叛徒米爾娜,也就是假瓦爾特口中的“肖特”,給觀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她是一個混進革命隊伍的投機分子,被俘後因忍受不了嚴刑拷打而叛變,不僅出賣戰友,還作為德軍的臥底蒙騙了吉斯,暗中破壞抵抗組織,娜達非常出色地扮演了這個既可憐又可恨的角色。
娜達出生在一個演藝世家,父親米洛拉德·斯帕索耶維奇是前南的著名演員。她少女時代就以模特成名,直到24歲時才步入影壇。她一生共拍攝了60部電影,包括另一部在中國上映的前南電影《南方鐵路之戰》,並在普拉電影節上獲得過最佳女配角金競技獎。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是娜達31歲時的作品,當年北影廠譯製該片時,導演淩子風竟然請51歲的“江姐”於藍為她配音。於藍特意為這個角色設計了有點沙啞的聲音,力求刻畫出人物內心的空虛和掙紮,尤其是那句“我隻能這樣,我沒有別的辦法,沒辦法沒辦法……”既表現出這個女叛徒的絕望,也讓觀眾心生一絲憐憫。
娜達曾與前南著名畫家布拉尼斯拉夫·米利奇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生下了女兒伊莎多拉·米利奇。她去世後,女兒由父親養大成人,最終也成為了一名演員。
斯洛博丹·迪米特裏耶維奇,1999年12月4日去世,終年58歲。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飾演蘇裏,配音侯冠群)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中,沉默寡言卻身手不凡的蘇裏是瓦爾特最親密的戰友,他像影子一樣伴隨在瓦爾特左右,每到緊要關頭總能出現在最需要他的地方。對於南斯拉夫人來說,蘇裏是一個具有異國情調的神秘綽號,而他的扮演者則是被認為長得最不像南斯拉夫人的斯洛博丹·迪米特裏耶維奇。
斯洛博丹·迪米特裏耶維奇出生在塞爾維亞第三大城市尼什,二戰後隨全家搬到了克羅地亞首府薩格勒布。他長了一頭黑發,卻有一雙綠色的眼睛,無論對於塞爾維亞人還是克羅地亞人來說都極其少見。
斯洛博丹1961年步入影壇,出演的第一部電影是《腳手架上的遊戲》,該片也是吉斯的扮演者留比沙的銀幕處女作,但他比留比沙小5歲。
最先發現斯洛博丹奇特長相的是德國人,當時他們正在與南斯拉夫合拍仿好萊塢西部片《銀河寶藏》,請了一批美國演員演牛仔,但卻選中斯洛博丹飾演了印第安人。由於該片在歐洲大受歡迎,斯洛博丹立刻成為了一名國際影星,先後在德國、瑞典、意大利、法國等拍攝的《石油之王》《亡命小道》《黃昏的決鬥》《勒索魔鬼黨》《神槍客》等片中飾演冷麵的危險人物。
在南斯拉夫電影鼎盛時期,斯洛博丹還與巴塔聯手演出了遊擊隊題材的《綠山高穀》,他與巴塔、留比沙合演的越獄題材的《黎明前到達》和主演的南斯拉夫和平時期反間諜題材影片《縮小包圍圈》也都曾在中國上映。
斯洛博丹的國際影星身份始終沒有改變,隻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已無法繼續勝任動作戲,更多的是在《空中浩劫》《諜綱陰謀》《天生就騎》等歐美製作的影片擔任配角。1995年,他還參與拍攝了邁克爾·傑克遜的《地球之歌》MV,扮演一個重返家園的戰爭幸存者。在1997年的好萊塢大片《末日戒備》中,他飾演一名塞爾維亞政治家,這是他最後一次在大銀幕上亮相。
沃伊斯拉夫·米裏奇,2019年4月23日去世,享年86歲.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飾演伊萬)
氣質儒雅的米裏奇在高中時代的夢想是當一名建築師和律師,然而在陪一個朋友去劇院排練新劇時,他卻被導演看中,讓他在劇中扮演了一個80歲的老人。
正是這次經曆改變了他的人生,服完兵役後,他進入貝爾格萊德戲劇劇院,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演員。他曾出演過50多部影片,其中包括我們熟悉的《黑名單上的人》《縮小包圍圈》《南方鐵道之戰》等,並以《苦行僧與死亡》一片在南斯拉夫普拉電影節上獲得金獎。
上世紀80年代,米裏奇宣布退休,從此過上了遠離舞台和電影聚光燈的安靜生活。
斯洛博丹·西卡·佩羅維奇,1978年5月2日去世,終年52歲。
《橋》(飾演工程師,配音雷鳴)
佩羅維奇出生在塞爾維亞克拉古耶瓦茨的一個軍官家庭,二戰期間曾被關進德國集中營,回國後社會福利機構將他安排到南斯拉夫戲劇院擔任會計,他因此對戲劇表演產生了濃厚興趣。從貝爾格萊德戲劇學院畢業後不久,佩羅維奇出演了他的第一部電影《他倆》。
佩羅維奇是一位擅長冷幽默的喜劇演員,在《橋》之前,他就以喜劇片《不要碰幸福》獲得過普拉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
當年,導演克爾瓦瓦茨為《橋》中的工程師一角找了很多演員,但都覺得不合適,而他最終選擇了佩羅維奇,是因為“他有一雙憂鬱的眼睛,他的眼神足以表達出一個工程師要去炸毀自己心愛作品時內心的痛楚”。
佩羅維奇是一名自由藝術家,他不屬於任何機構,平時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周遊世界,他曾花了幾年時間在印度旅行和修行,即便如此,他仍被認為是南斯拉夫最傑出的演員之一。
弗拉丹·霍利奇,2004年11月4日在洛杉磯去世,年僅57歲。
弗拉丹·霍利奇在《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中飾演遊擊隊員、鍾表店老板謝德女兒阿茲拉的男友布爾吉。
此外。他還在《黑名單上的人》中扮演米萊,米萊有著知識分子的軟弱和遇事膽小,這也注定了他革命的不堅定,在《叛徒》一集中他背叛了大家,僅存的一點良知驅使他向敵人開槍,最後死在敵人槍下。
霍利奇的其他作品還有《血紅大地》和匈牙利影片《腳下生風》,南斯拉夫解體後,他移民到了美國。
帕維爾·武吉西奇,1988年10月1日因癌症去世,終年62歲。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飾演車站調度員佛蘭克斯,配音王炳彧)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中,火車站長佛蘭克斯是個小角色,但他的扮演者帕維爾·武吉西奇卻是全片資曆最老的演員。
武吉西奇於1950年出演了他的第一部電影《魔劍》,之後的30多年中,他一共飾演了177個電影角色,被稱為南斯拉夫影壇最知名的麵孔。即使對中國觀眾來說,這張麵孔也不陌生,除了《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我們還在《內雷特瓦河戰役》《黑名單上的人》《你好出租車》等片中見到過他。
武吉西奇早期因為主演喜劇片《卡車司機》而成名,是當時國內受歡迎的電影明星。他敢於公開表示對鐵托的不滿,這源於他的父親因反對鐵托的集權統治而受到迫害。他平時酷愛喝酒,每當去酒館時,他總要帶上一條毯子,將酒館牆上的鐵托畫像遮擋起來,“因為看到這張臉,我便毫無興致。”
即使這樣,鐵托夫婦仍然把他當做座上賓。鐵托出席《內雷特瓦河戰役》首映式時發現武吉西奇不在場,便立即派人將他從家中接到現場,當時他還穿著居家的大花短褲。
武吉西奇並不認為自己有什麽高超的演技,他的看家本領是他那張富有表現力的臉和改善糟糕劇本的能力。他認為表演就是一種謀生手段,所以,在他出演的影片中,他總是拿最高的片酬,《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也不例外。
武吉西奇的代表作是1981年的《誰在那兒唱歌?》,該片獲得了蒙特利爾電影節評委會特別大獎,1996年,南斯拉夫電影藝術與科學協會評出戰後南斯拉夫最偉大的十部藝術電影經典,該片名列第一。他還主演了著名導演埃米爾·庫斯圖裏卡的處子作《你還記得多莉貝爾嗎?》和成名作 《爸爸出差時》,後者獲得了第38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武吉西奇的弟弟杜尚·武吉西奇也是一位知名演員,曾在《黑名單上的人》中飾演傑夫塔。
希比娜·米亞托維奇,1970年6月22日死於車禍,年僅40歲。
《橋》(飾演葉琳娜,配音吳素琴)
葉琳娜是《橋》中唯一的女性角色。她是沒有出場的遊擊隊接頭人拜爾塔的姐姐,拜爾塔被蓋世太保抓走後,她充當向導帶領炸橋小分隊穿越了沼澤地,卻被德軍臥底貓頭鷹誣蔑為奸細。最終她協助小分隊完成了炸橋任務,與幸存的老虎、迪希一起凱旋而歸。
葉琳娜的扮演者是希比娜·米亞托維奇,她也是南斯拉夫總統茨維耶廷·米亞托維奇的第一任妻子。
希比娜出生在塞爾維亞的尼戈廷,畢業於貝爾格萊德戲劇學院,畢業後不久就嫁給了時任南斯拉夫最大黨報《共產主義者周報》的社長和總編輯茨維耶廷·米亞托維奇。茨維耶廷在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戰爭期間是東波斯尼亞反法西斯民族解放運動的主要政治和軍事領導人,戰後被視為民族英雄。
1961年,茨維耶廷出任南斯拉夫駐蘇聯大使,但希比娜為了自己的表演事業並未一同前往莫斯科。1962年,她出演了取材於他丈夫真實戰鬥經曆的影片《科紮拉之戰》。1969年,也就是《橋》上映的那一年,她還參加了《內雷特瓦河戰役》一片的拍攝,該片耗資1200萬美元,是南斯拉夫電影史上造價最高的電影,美國影星尤爾·伯連納、奧遜·威爾斯,蘇聯功勳演員謝爾蓋·邦達爾丘克等均參加了演出。
希比娜為茨維耶廷生了兩個女兒,不幸的是,1970年6月22日,在她的大女兒米拉9歲、小女兒瑪嘉隻有4歲時,她在貝爾格萊德的一起車禍中喪身,年僅40歲。
希比娜去世時,茨維耶廷的職務是南共聯盟中央主席團執行局委員,後來他娶希比娜的閨蜜、電視女明星米拉·斯圖皮卡為妻。1980年鐵托病逝後不久,他當選南斯拉夫新任總統。
受母親的影響,希比娜的兩個女兒也都進入了文藝圈,尤其是大女兒米拉,她是一支著名搖滾樂隊的主唱,是南斯拉夫年輕一代的偶像。然而,優渥的生活卻讓她們染上了惡習。1991年,30歲的米拉因過量服用海洛因去世,幾個月後,妹妹瑪嘉也因為同樣原因離開人世。
1993年,茨維耶廷·米亞托維奇在總統任上病逝,享年80歲,他被安葬在貝爾格萊德新公墓的一個普通墓地,他本可以葬在人民英雄墓地或功勳市民林蔭路,但根據他的遺願,他和他的第一任妻子希比娜和兩個女兒合葬一處。
米莉婭·武亞諾維奇,2005年6月4日病逝,終年60歲。
《橋》中,炸橋小分隊前往聖黎德修道院取炸藥,卻不知由於臥底貓頭鷹事先告密,德軍已經在修道院周圍設下埋伏,隻等小分隊自投羅網。關鍵時刻,一名年輕的修女敲響大鍾,發出警報,小分隊安全撤離,而她則倒在了德軍的槍口之下……
雖然隻有短短的一個鏡頭,這位美麗的修女卻給當時的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的扮演者是具有傳奇經曆的南斯拉夫演員米莉婭·武亞諾維奇。
米莉婭出生在貝爾格萊德,是1967年度的塞爾維亞選美皇後。1969年,她首登銀幕,主演了爭議作品《第一份工作》,該片獲得了第1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橋》是她出演的第二部電影。
上世紀90年代初,這位美女明星突然宣布退出演藝圈,全身心地投入到占星術中,成為了一名著名的占星家。
米莉婭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與當時南斯拉夫的政局不無關係。1990年,隨著東歐巨變,原本就存在民族分歧的南斯拉夫也卷入分崩離析的漩渦,國家前途未卜,民眾憂心忡忡。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米莉亞利用她以往的知名度在電視上開辦了“千裏眼女王”節目,以古老的占星術指點江山,預知未來。
米莉亞的節目大獲成功,她用賺到的錢買了別墅,與米洛舍維奇總統做了鄰居。
然而,她卻沒能預言自己將要麵臨的悲劇——2000年5月,她的前夫、前南退役軍官奧布拉德·澤賈克出於個人恩怨,闖入她的寓所,對她連開兩槍,其中一顆子彈射穿了她的脊柱。
米莉亞死裏逃生,但從此癱瘓在床,一直未能康複。她在病榻上堅持寫作,出了幾本占星術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