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玩
六十年代物質匱乏,卻成就了孩子們各種遊戲大放光芒。
記得我剛到部隊大院沒幾天,對大院孩子們最初地認識就是從一場印象深刻的遊戲開始。冬天的太陽總是暖洋洋得,我坐在走廊的小凳子上打量周圍還不熟悉的軍營,突然!馬路對麵的水溝裏爬上來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子,穿著戴肩章的軍裝,牛皮哄哄地站起身子,拿著一把木製指揮刀向前一指,學著電影《地道戰》剛開演日本山田中隊長指揮日本兵掃蕩的鏡頭:“瞎子給給嘛咧!”,一群孩子的頭從溝裏冒出來,手裏揮舞端著各式刀槍,五花八門的帽子邊上貼著像日本兵屁簾布長長得紙條,一個個鼻子下麵塗著小黑胡,嘴裏夾雜著亂七八糟的“八格牙魯、三鼻子滴給、死拉死拉滴、幺西、咪西”的日本話衝過路麵,架起各自的槍,嘴裏發出“噠噠噠”的打槍聲,激戰片刻孩子頭一聲呼喊,孩子們又一陣風地跑得無影無蹤。
到了晚上更加熱鬧,小路上孩子一排站好,嘴裏哼著電影《平原遊擊隊》鬼子進村的音樂,手裏端著木棍,沿著小路齊步向遠處走去,聲音之大讓在安靜的軍營回蕩,當你在家聽到這種聲音,會不管不顧的衝出家門拿著木棍加入其中,隨著大家的步點邁著正步,喊破喉嚨一趟趟的沒完沒了。
大院女孩子一般是玩跳繩、踢毽子、刻蠟紙、收藏糖紙。能和男孩子玩到一起的有扔沙包抓子和藏貓貓。說起藏貓貓,要想別人找不到想盡了各種辦法。一孩子突發奇想鑽進二樓的垃圾洞裏,雙手雙腳呈大字支撐在洞壁,正趕上三樓的大媽倒垃圾,一簸箕煤灰爐渣傾瀉而下,倒了一頭一臉,嗆得他直打噴嚏,一不留神從二樓掉落到一樓垃圾堆上,恰好孩子們經過,聽見這麽大動靜,急忙打開垃圾洞的鐵門,用手電照著大喊出來,隻見爬出來的這個孩子整個一個灰頭土臉。還有一個孩子鑽進騾馬班的草垛裏,把洞口偽裝好等著被抓,也許裏麵太暖和太舒服居然睡著了,孩子們沒有找到以為他回家了。等遊戲結束孩子們陸續回家睡覺,而躲在草垛睡著的男孩家大人可急壞了,不見兒子回家睡覺,就去敲參與玩遊戲的孩子的家門,孩子們玩累了早已進入夢鄉,被這位媽媽詢問,迷迷糊糊說不出所以然。這位家長就一家一家地敲,敲的家屬房雞飛狗跳,營區裏到處回蕩著焦慮的呼喚聲,許多大人也出動,手電光不斷在樹叢垃圾箱水溝房頂閃爍,這小子終於被大人從草垛裏找出來,隻見這位母親一手揪著這小子的耳朵一隻手扇著他的屁股,嘴裏還不停地罵著,拽著這小子回家時還不忘謝謝幫忙的大人孩子們。第二天我們問他怎麽想到鑽草堆?沒想到這小子卻振振有詞地說,電影裏八路軍傷員躲避日軍追查都是鑽草垛,所以他的外號就變成“稻草垛”。以後我們再玩藏貓貓遊戲,尤其對騾馬班的草垛是重點搜查,還有樣學樣的學日本兵拿棍子死命地捅草垛,這外號稻草垛的孩子也許對草垛情有獨鍾,上次在下麵打洞,這次改從頂上向下打洞,我們還是沒有抓住他。看來這小子把“孫子兵法”學到家了,兵不厭詐,真正成了名副其實的稻草垛。
那時候男孩子還有收藏煙盒的嗜好,我父親一般抽的是精裝大前門,三角五分一盒,那年代記憶深刻的是工字煙、黃金葉、三門峽、光榮、迎賓、飛馬、恒大、前進、先鋒、永紅、紅光、芒果等等尤其大中華格外珍貴。為了收藏我們幾乎走遍了整個軍營的坑坑坎坎,尤其是垃圾堆,我們是幾天掃蕩一次,對於一些重點地區我們幾乎天天光顧。當時北京中科院學部下放到父親部隊,他們的煙是五花八門,我們最恨一些煙民抽完煙把好好的一個煙盒揉成一團,這明擺著是破壞收藏嗎!迫使我們回家還要整理,遇到保存完好的煙盒我們會大喜過望,有時候為爭一隻煙盒還會打起來。
連隊當兵的就抽幾種大眾牌子的香煙,但這幾種煙盒可以用作另外一個遊戲。就是把煙盒疊成三角放在地上,對方找到其不平的地方用力煽風,如果三角翻過來,你就贏得對方三角,否則輪到對方繼續煽。我們偏好一種帶油光的煙盒,作為自己的王牌,如果王牌輸了會很難受。為了贏煙盒,我們專門穿寬袖子的衣服,為的是增加風力,玩煙盒是我們冬天持續時間很長的遊戲。
回憶那些年一起玩過的童年遊戲-幼教綜合服務平台-2016兒童節專題
還有一種遊戲是收集杏核,找一個大的做老母。方法是放在水泥地上將其磨穿,把裏麵的杏仁掏出放進鉛,再把外麵封好,老母就做好了。找一塊磚,每人放十粒杏核堆在磚上,人站在磚旁邊,把老母放在眼前瞄準下麵一堆杏核,手一鬆老母重重落下把許多杏核砸下,掉下的全是你的。如果老母沒有下來你就倒黴了,隻有用其他小的代替,這時候老母成了重點攻擊對象。如果別人把你的老母砸下來,你會一聲歎息,如果老母被你自己砸下來,又是一聲驚呼!
彈球是孩子最喜歡的遊戲之一,它有技術,一般畫線挖坑,各地規則不同,但目的一樣,就是贏彈球。那種五彩的彈球我們輕易不拿出,通常是用無色的彈球,手力大的會一下把你的彈球打碎或打掉一塊。那時候為練準頭,可以是冬練三九,為什麽不夏練三伏?是因為該遊戲通常在冬天玩,越是下雪天玩得越起勁。小夥伴們伸出被凍得道道血口的小手,哈著熱氣聚精會神地趴在地上瞄準對方的彈球猛力一擊,那玩起來真是忘乎所以。回到家常常受到父母的訓斥,一身的土和那雙髒得像烏雞爪的手。記得父親到鄭州鐵路局支左,母親擔心我學壞,要求每天必須拉4小時小提琴,放學回家站在窗前,看著軍管大院裏的孩子們玩彈球,心裏那滋味別提了。真恨不得去加入激戰。
部隊大院夏天還玩一種抓子遊戲,分五子和七子兩種,首先找到大小相同的石子,遊戲規則是把石子撒在水泥地上,拿起一個高高扔起,迅速抓起地上一個,然後依次拋起抓起其它再重新撒,最後抓住所有石子拋起,手迅速翻過用手背接住,再拋起迅速抓住,抓住幾個得多少分。大家特別喜歡聽石子與石子碰撞的聲音,七子較難,適合手大得,小手很難贏。
遊戲的方法太多了,如抽陀螺、砸磚塊、滾鐵環、水中小船、螺旋槳、紙飛機、玩火、滑冰、掏洞、摔跤、鬥雞,在這裏就不詳細介紹了,以圖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