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國畫院的故事
1956年在全國政協二次會議上,畫家葉恭綽和陳半丁提了“擬請專設研究中國畫機構”的提案,受到有關領導人重視。同年6月,國務院會議通過了文化部“北京與上海各成立一所中國畫院”的報告和實施方案。上海隨即在1956年7月成立了“上海中國畫院籌備委員會”。 籌委會推選時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常務副主席賴少其為主任委員,唐雲、潘天壽、王個簃、謝稚柳、劉海粟、伍蠡甫、吳湖帆、傅抱石、賀天健、陳秋草、白蕉、汪東、沈尹默13人為籌委會委員。
建國以後的50年代,藝術市場消失,處於基本無人買畫,不少書畫篆刻名家處於“少畫餓死、多畫累死”的失業狀態。一些畫家為了生活,隻能承接外貿公司畫搪瓷盆、水瓶創作設計的工作,畫一毛錢一麵的扇子,如陸儼少、錢瘦鐵等人就畫過檀香扇。
畫師邵洛羊就曾在一篇自述文章中寫道,當時花一麵檀香扇隻能拿4分錢,而那時候一顆茶葉蛋都要5分錢。
如唐雲就在久新搪瓷廠工作過:
唐雲在久新搪瓷廠指導設計畫稿
有了畫院,畫家們就可有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了,所以盡快成立畫院是畫家們的期盼。北京的中國畫院1957年5月就正式成立了。但上海的似乎有點難產,直到1960年6月才正式成立,為什麽籌備這麽久沒人或沒文章提及過原因,但從下麵一些籌備期間資料可悟到一些原因。
按這些資料,原定的畫院院長應該是吳湖帆,
最初應該定的吳湖帆,吳湖帆還以院長身份列了一份畫師推薦名單:
但下麵的推選票說明原定的院長已不作數,需重新定了。
賀天健提名選票
劉海粟提名選票
吳湖帆提名選票
王個簃提名選票
唐雲提名選票
到成立時卻是豐子愷當院長,雖然豐子愷本人幾番推辭。
從院長的難產大概可推及畫院難產的原因了。
後文再介紹一些入選畫師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