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國民黨軍從東西兩麵分向永新,酃縣進攻,開始對井岡山發起第三次圍剿。朱毛召開黨政軍緊急會議,商討對策,會議決定朱毛親率紅四軍主力向贛南方麵突圍,轉移到閩贛邊區遊擊。剛上井岡山的彭德懷指揮紅五軍(七八百人)和袁文才,王佐部留守井岡山。
會議之後,當晚,毛澤東向朱德提議:其一,因二十九團在湘南八月失敗後損失了一個主力營,之後又在曆次戰鬥中傷亡甚大,如今兵員不足,應該縮編為一個營,以利於作戰指揮。其二,調三十一團黨代表何挺穎任二十八團黨代表,並將二十九團政治幹部調二十八團工作,以加強黨(其實是毛澤東本人))對二十八團的政治領導。朱德表示同意,立即進行了上述縮編和調整。
朱毛率紅四軍於一九二九年一月初突破國民黨軍包圍向大汾方向進發,部隊人員約三千五百餘名。後在大庾縣城外與國民黨軍發生激戰,戰死三百餘人,新任二十八團黨代表何挺穎負重傷,於三日後死去。何挺穎是參加秋收暴動後跟隨毛澤東上井岡山的,忠誠勇敢能幹,深得毛澤東信任,他的死使毛澤東至為痛惜。
從井岡山突圍東進後,毛澤東掌握紅四軍的心情和需要更加迫切,二十八團是朱德帶上山的嫡係,也是紅四軍中戰鬥力最強的主力,團長王爾琢死後,團長職位當時還是由朱德兼任,下麵的營長隻有林彪與毛澤東關係較好,其餘幾個營長都是朱德的擁護者,唯朱德馬首是瞻。當在井岡山準備突圍時候,毛澤東提議從三十一團調何挺穎任二十八團黨代表,其目的就是加強對這個主力團的控製。但僅有何挺穎一人,孤掌難鳴,仍覺控製力不夠,因此,毛澤東希望提升林彪擔任二十八團團長,以加強自己對二十八團的掌控力。當紅軍占領大庾縣城時(之後沒幾日何挺穎就負傷死亡了),毛澤東向朱德提出:在目前軍事行動緊張時期,朱德應該集中精力指揮整個四軍,不應再繼續兼任二十八團團長,分散精力。關於二十八團團長一職,應從現任三個營長中遴選一個年輕有為的充任,以分擔一部分責任。朱德答複說:現在兵力不大,盡可由他先兼任,眼下又正在行動時期,不應更動人事,以免影響軍心。而且現在的三個營長中,論資曆周子昆最適合,可惜他健康不佳。林彪勇敢有餘但經驗稍嫌不足,且資曆尚淺,恐難服眾,所以暫時仍以維持現狀為好。毛澤東不便強行堅持,暫時作罷。但他事後找林彪談心,把他與朱德的上述對話告訴了林彪,林彪當時才二十出頭,血氣方剛,自負不凡,聽了毛澤東的話,在感激毛澤東對自己賞識的同時,也對朱德心生不滿,耿耿於懷,從此之後,林彪在朱毛之間一直是堅定的“擁毛反朱”派。
紅四軍占領占領大庾縣城後,國軍黨軍反攻,紅四軍被迫撤出,何挺穎負傷死去,當時掩護退卻就是由林彪擔當指揮。之後由粵贛邊區一路流竄途中,被國民黨軍跟蹤追擊,處境艱難,林彪指揮打了許多仗,終於脫離了國民黨軍的追擊,使得部隊得到喘息機會。那時朱毛和陳毅等人又開了一次會議,討論部隊整理問題時,毛澤東提出兩個方案:第一方案,把二十八團(缺少一個營)改編為第一縱隊,以林彪為縱隊長;把由二十九團改編而成的二十八團第二營及團部直屬隊的獨立營,特務營合編為第二縱隊,以朱德或胡少海任縱隊長,三十一團改編為第三縱隊,以該團團長(原團長是張子清,張子清後受傷,團長改由他人擔任,具體姓名未查到)為縱隊長。第二方案,以林彪為二十八團團長,以便確實掌握部隊,隨機應變。毛澤東進一步解釋說,我們是革命隊伍,任用幹部的原則,隻問能力及對黨是否忠誠,不能仍似軍閥軍隊般專講資曆或人事背景,你們(朱德陳毅等)對人事上的安排,必須打破舊觀念,樹立革命的新觀念,新作風,才能適合黨的要求。朱德認為改變為三個縱隊的方案,本屬可行,但倉促編組,恐怕動搖軍心,於是改為同意第二方案,將林彪升任為二十八團團長。時間大約是在一九二九年二月間,如此,林彪從一九二八年四五月間朱毛井岡山會師時候的連長,到同年八月間王爾琢意外死去,袁崇全叛逃後,升任為一營營長,再到一九二九年二月間升任二十八團團長,在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脫穎而出,成為紅四軍裏耀眼的青年將領,當時年僅二十一歲出頭。此後一年(一九三零年),林彪升任紅四軍軍長,又兩年(一九三二年)升任紅一軍團軍團長,時年二十五歲。林彪的紅一軍團與彭德懷的紅三軍團當時是朱毛紅一方麵軍(也就是中央紅軍)中最富戰鬥力的主力部隊。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