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有近三百年的小發明器物

來源: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2022-01-09 09:34:5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04134 bytes)

中國古人的智慧可以說定不亞於現代的人們。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部分重要發明的發源地,比如,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造紙、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中國人獨創的發明涉及到機械學、水力學、數學等諸多領域,這些學問被應用在計時、冶金、天文、農業、工程、樂理、工藝、導航以及軍事上。據考證,時至戰國時期(前403年至前221年),中國已擁有先進的冶金技術,包括高爐和熔鐵爐。後來在宋朝(960年至1279年),複雜經濟製度的崛起促使了如紙幣的發明。中國古航海家靠著十一世紀發明的指南針及一世紀發明的尾舵等的幫助,讓船隻得以穿越遠洋到達非洲東部和埃及,等等。

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件古人的實用器小發明物件。可以說,它充分見證了古人的創新智慧。這件獨特的,也許是目前絕無僅有的小器物,雖然談不上是一個重大的發明(以現代人的眼光),但充分彰顯了古人對常規器物有進行改良的積極思維和技術手段,同時亦能因地製宜地製造出既實用又美觀的特製“湯勺”。即便在當今的苛刻的審美標準下,這件“湯勺”仍然不失為一件精美的當之無愧的藝術品。

這件器物始於一個銅胎畫琺琅小碗(直徑7.2厘米)。根據該器物的包漿(表麵氧化程度)、製作工藝、紋飾及繪畫等特點,本人鑒定它應該是生產於清代康乾盛世時的雍正乾隆階段,為廣州地區製作。(這裏科普一下:畫琺琅起源於法國,在16世紀由歐洲商人及傳教士經廣東傳入中國。初始是在銅胎上畫琺琅或用其它金屬如金、銀,傳到中國後,又有康熙創製的瓷胎畫琺琅產生。其所用的釉彩俗稱“琺琅彩”,又稱“洋彩”。銅胎畫法琅最早在廣東製造,在廣東被稱作“燒青”或“廣琺琅”、“洋琺琅”。這種異常精美的工藝一進入中國便受到皇帝的喜愛與重視,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皆於北京皇宮造辦處及廣東兩地設立琺琅作坊,並多次從廣東選送優秀畫琺琅工匠進京效力,大量生產,所作琺琅製品皆供皇室享用。琺琅製品在清朝康、雍、乾三代曾達鼎盛。)

說這個銅胎畫琺琅小碗之精美,不僅僅在於它內麵畫有豔麗精美的畫琺琅人物花卉圖案,更是在外牆有精細而吉祥的鏨刻紋飾,再加上三麵畫琺琅的山水小開光,可謂集清代手工藝之大成。

更有甚者,也許是因為哪位小王爺的實用需要,或者因為普通的金屬或瓷湯勺體量要麽太小或要麽太大,或是太容易把湯勺中的流體、液體灑潑,所以就在這個銅胎畫法琅的小碗形製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也就製成了呈現在我們麵前的這個實用而美觀的發明:用一個明代的和田玉小帶鉤作為把手,通過鑄造一個銅支架,把玉把手通過銅支架固定並焊接到銅胎畫琺琅小碗的碗邊。同時,為防止小碗不平衡而可能發生傾倒,這個小發明的設計還在銅支架的另一端鑲嵌了一個銅鈴狀的立腳。這樣,在小碗傾斜時可以作為支撐。此外,即便是在鑄造的銅支架及銅鈴狀支腳表麵,也進行了和小碗外壁相一致的吉祥圖案鏨刻,可謂是一個精心打造的出現在清三代盛世時期的小發明精品!

下麵所附的照片即為這件古人在近三百年前所發明的和田玉把手銅胎畫琺琅湯勺,請大家欣賞和評論。

 

謝謝大家來訪。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如果做實用器的話,會不會不是湯勺?而是調料的沾碗加上筷架呢? -jianchi9090- 給 jianchi9090 發送悄悄話 jianchi9090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0/2022 postreply 14:12:28

如果玉的部分是活體的, 可以拆或合, 會不會是另類的水丞? 瞎說八道。 見笑。 -jianchi9090- 給 jianchi9090 發送悄悄話 jianchi9090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0/2022 postreply 14:33:50

雖然作為文物很值錢,但實用價值不高所以沒有留傳下來。 -pofushanren- 給 pofushanre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1/2022 postreply 01:09:4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