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知青的回憶

來源: YangLin64 2021-11-16 22:57:3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579 bytes)

知青,是知識青年的簡稱。特指那些讀過中學的年輕人,“自願”從城市下放到農村成為農民的青年。從1953年《人民日報》發表社論《組織高小畢業生參加農業生產勞動》,一直到1977年最後一批上山下鄉的中學生結束,知青存在了四分之一世紀。我是從農村來,回到農村,故稱為另類知青。

一、題外話

那個年代的鄉下孩子,從小就要幫家裏砍柴、打豬草、攢工分。加上當時讀書無用,很少有人讀到中學,好些連初小都沒有讀完。還有些人則由於出身不好而被迫停學。我們村富農的幾個兒子都很聰明,但最多讀到小學畢業就被迫終止了。他們家在文革時倒是未曾挨鬥,因為前麵有一個地主和一個惡霸富農【注一】頂著,他們自己平時為人也很謹慎。

我是我們村最早的高中畢業生之一。直到八十年代,我倆還是村子裏僅有的高中畢業生。村裏和我同時高中畢業的另一位,高一時幾乎輟學。由於他聽了我“再堅持一年,將來或許有用”的勸告,使我未能成為我們村唯一的高中畢業生。他在村子裏呆的時間比我短。大概一年以後,他的叔叔把他弄到了他所在的茶場。七七年高考前縣中辦補習班,我不能參加。他總是拿著筆記來讓我幫他解惑。他考取了師範,後來就當了老師。當時全公社就我們倆一個考取大學、一個考取中專,令其它村的人羨慕不已,都說我們村的風水好。

我小時比較文靜,五歲不到就被送到了隔壁的小學讀書。這所小學也是整個大隊(十三個自然村,最遠的村離我們大約十裏路)唯一的小學,因為隻有我們村有祠堂,好作教室。我們村一直是周圍最富的村,有一個地主、兩個富農,其他一半以上是中農或上中農。有些村連一個富農都沒有。土改時,好些土地分給了其它村。由於上學過早,比同年級的一般小三歲以上,況且我在同齡中個子本來就小,使我在同學中很難找到玩伴,隻是被他們當作小弟弟而已。我的體育不好與此有極大關係。也正是因為年齡小、個子小,我才得以完成中學的學習,並有機會參加高考。我的父親在另一個公社的糧管所工作,家中缺乏男勞力。我是老大,要是我能頂半個勞力,我父母就不會讓我讀完高中。要是我高中畢業時年齡大幾歲,等到恢複高考時,我可能就已經結了婚,而失去考大學的機會。離我們不遠的一位同學,比我才大一歲,畢業後到他們公社的一所學校教初中,把一個學生的肚子搞大了。那位學生成為了他的老婆。高考時他應該還沒到法定結婚年齡,但已有事實婚姻及孩子,不能參加高考。不過,他後來在鄉下也混的挺不錯的。

我們高中畢業前夕還有一段插曲。我同班的一位同學,姓王,跟我的關係不錯。他平常喜歡搗鼓無線電,想自己組裝收音機,但沒有成功。後來廁所裏發現了“打到毛主席”的標語,調查結果說是王同學寫的。在批鬥會上,還把他同村的地主作為教唆犯帶去同台批鬥。王同學就被學校開除了,同時被開除的還有另一個班的同學,說是寫了反動詩。大概是1978年,學校給這兩位同學平了反,補發了畢業證,據說兩人都哭了。一次我回國時,王同學得到消息,特意帶著他的兒子來看我。他還說廁所裏的“反動口號”不是他寫的。

我所在的縣城,交通不便,沒有火車。唯一的工廠是茶葉加工廠,大多數城鎮居民也是靠種田種菜為生。我們那裏一個正勞力【注二】一天能掙七八毛,還自己養豬養雞,加上蔬菜自給,生活比縣城的人差不了多少,所以就對城鄉差別感受不深。讓我明顯感到鄉下人受到歧視,是我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後的事。那時,提職稱、分房子都講工齡,真正受影響的是分房。城市戶口的,隻要下放到農村或工廠勞動兩年以上,從中學畢業起,讀大學、研究生都連續算工齡,而我的工齡要在研究生畢業後才開始算。跟我同年畢業的同學,工齡比我長七八年。我在農村老老實實地種田,不是“革命”,那些在鄉下偷雞摸狗(有些下放知青和農民打成一片,勤勤勉勉地幹活。但偷雞摸狗的下放知青也不少)的,卻算“革命”﹔我跟他們坐在同一個教室裏不是“革命”,他們卻是﹔我直接考上了研究生不是“革命”,而他們沒考取留下來的(有些後來讀“在職研究生”,實際上是專職)又是“革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你家屬於”一頭沉“, 即當家的在外工作吃商品糧, 老婆孩子在農村家中, 這是地縣一級城市職工中非常普遍的現象 -華府采菊人- 給 華府采菊人 發送悄悄話 華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7/2021 postreply 03:48:06

這叫“半邊戶” -立竿見影-1- 給 立竿見影-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17/2021 postreply 07:40:15

記得當家的退休了,一個子女可以允許頂替 -fakegreen- 給 fakegree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17/2021 postreply 07:53:02

那是改開前後開始的時,1976年前不行的 -華府采菊人- 給 華府采菊人 發送悄悄話 華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7/2021 postreply 10:23:40

是的。改開後,為了盡快解決城市青年就業,提出在職人員可以提前退休,子女頂替。 -信筆由墨- 給 信筆由墨 發送悄悄話 信筆由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7/2021 postreply 14:20:26

是的,我小弟弟頂替了。 -YangLin64- 給 YangLin64 發送悄悄話 YangLin64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7/2021 postreply 17:02:09

我母親也是土改幹部。困難時期響應黨的號召申請下放農村(回鄉)。寫了申請的就“批”了,每寫申請的就留任。所以,她後來跟我說,報紙不 -YangLin64- 給 YangLin64 發送悄悄話 YangLin64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7/2021 postreply 17:12:42

關於下鄉知青算工齡, 回鄉知青不算, 確實很不公平, 沒辦法, 戶口製度就這麽規定 -華府采菊人- 給 華府采菊人 發送悄悄話 華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頁 (366 bytes) () 11/17/2021 postreply 04:12:22

沒有辦法,等級製度是維護黨統治的基礎,需要把人從娘胎裏就分成369等,一小撮特權,小部分高等,絕大部分發次等奴隸,小部分罪犯階層 -yunshangao- 給 yunshangao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17/2021 postreply 08:17:24

1978年還有下鄉的。 -老生常談12- 給 老生常談12 發送悄悄話 老生常談12 的博客首頁 (310 bytes) () 11/17/2021 postreply 06:19:44

回鄉知青 -ID的D主- 給 ID的D主 發送悄悄話 ID的D主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7/2021 postreply 13:21:48

是的,比較正式的名字叫回鄉知青。 -YangLin64- 給 YangLin64 發送悄悄話 YangLin64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7/2021 postreply 17:03:48

跟你一樣遭遇的人有很多 -流浪北美的螞蟻- 給 流浪北美的螞蟻 發送悄悄話 流浪北美的螞蟻 的博客首頁 (1220 bytes) () 11/17/2021 postreply 13:37:06

哪有絕對公平的事。回鄉知青應該有土地。畢竟當時大隊的土地是集體所有製。後來單幹後土地歸自己。此外還有房基地 -前後左右- 給 前後左右 發送悄悄話 前後左右 的博客首頁 (128 bytes) () 11/17/2021 postreply 14:51:00

回鄉知青有家,有親友。而下鄉知青絕大多數單身一人。 -ID的D主- 給 ID的D主 發送悄悄話 ID的D主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7/2021 postreply 18:22:21

一個工分七八角很好了 --hutu-- 給 -hutu- 發送悄悄話 -hutu-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7/2021 postreply 14:12:22

我們大隊還有一個村,正勞力每年5000公分,每10分有1圓左右,高的年頭好像到過1.2圓。家家都蓋新房,姑娘爭相往那裏嫁。後來知 -YangLin64- 給 YangLin64 發送悄悄話 YangLin64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7/2021 postreply 17:08:4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