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父親的一場演講,100年後仍是現代父母不可超越的教育真經

史上最牛父親的一場演講,

100年後仍是現代父母不可超越的教育真經

作者:桃花月球 · 主播:簡寧

來源:樊登讀書(ID:readingclub_btfx)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教學生學會做人。

 

 01 

教育的本質是學做人
在這個流量霸屏的年代,有人說,“花無百日紅”是一種常態。
但在教育界,卻曾經有這樣一場演講,跨越百年依然在發揮著影響力。
這個“超級流量”現象的製造者,就是著名的教育家梁啟超先生。
從曆史課本中我們知道,梁啟超曾經是戊戌變法的領導人之一。
政治家改行做教育,跨度有點大,可能有人會質疑,這樣的人能把學生教好嗎?
然而,曆史的真相是,梁啟超的教育非常成功。
不但桃李滿天下,培育出梁實秋、徐誌摩、蔡鍔這樣的弟子,還被公認為清華四大導師之一。
他家中子女九人,也全部被他培養成了國之棟梁。
長子梁思成是建築學的奠基人,長女梁思順是詩詞研究專家,小兒子梁思禮更是成為火箭專家,入選了中國科學院的院士......
1922年,梁啟超受邀在國立東南大學和法政大學等校授課。
蘇州學界聽說他南下,強烈要求他前往蘇州做一場演講。這場演講讓他“紅了”100年。
演講中,梁啟超說透了教育的本質,直到今天還在被推崇。
他認為:
“教育分為知育、情育、意育三部分。知育要教導人不惑,情育要教導人不憂,意育要教導人不懼。”
“教育最終目的,不是單純的灌輸知識,而是要教學生學會做人。
養定其根本智慧,保護好其自由意誌,最終要讓其擁有自己的人格和人生觀,做個不惑、不懼、不憂,頂天立地的人。”

 02 

“不惑”
在演講中,梁啟超談到,要做個“不惑”的人,第一要有判斷力,這是最具時間價值的根本智慧。
而精準的判斷力,不但要有相當的常識,還要有專門的知識,並且能運用這些知識,遇事智慧處理。
梁啟超看得很清楚,一個孩子最終會走向社會,書本的知識很重要,生活的知識也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和累積,消化吸收,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種能力,是一個孩子在生活的每個時段,都需要的。
康有為去世的時候,梁啟超曾經前往幫忙處理恩師後事。
但到了康家,老師的子女們處理問題的方法方式,讓他非常失望。
這些孩子沒有任何主見,兒子沒有判斷力,女兒渾渾噩噩,家中事務全憑荒唐的女婿來做主,一點秩序也沒有。
他感歎著說:“我們家孩子斷不至下流,大概總可放心。”
梁啟超主張讓孩子們憑借情誌,全麵發展,但卻經常給他們扶正方向。
知識上,梁啟超指導孩子們說:
“凡做學問總要‘猛火熬’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交互著用去。
在慢火燉的時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實有諸己。”
讓孩子們學會融會貫通,為人生服務。
生活上,梁啟超鼓勵孩子們多麵發展,汲取各種知識來豐富自己。
比如梁思成,父親就鼓勵他,涉獵多學科知識。
梁思成既能畫得一手好素描,還是有名的足球健將,會鋼琴、小提琴、小號,還會吹短笛。
這些當下生活的豐富,成就了梁思成總體的智慧,讓其未來受益匪淺。
梁思成後來選擇建築學,因為美術功底深厚,讓他能夠輕鬆繪製建築學圖紙式樣,體力上的優勢讓他即便跋山涉水,也能夠適應。
這種綜合智慧,更是讓他在無數時刻都保持著清醒,對自己的選擇,明確而且精準。
比如回國後,選擇在東北建立了中國大學的第一個建築係;抗日戰爭時期,選擇從北京出走,南下昆明前往西南聯大等等。
正是綜合能力的累積,成就了這些有遠見,有價值的選擇。

 03 

“不懼”
梁啟超推崇啟發式教育,趣味性教育,崇尚自由的學風,注重保護孩子的自由意誌。
這與我們當下倡導的“寓教於樂”,不謀而合。
他認為自由意誌,就是一個人的思想可以在不受外物控製的情況下,決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一個人如果意誌力薄弱,便有很豐富的知識,臨時也會用不著;便有很優美的情操,臨時也會變了卦。”
所以演講中,梁啟超強調做個“不懼”的人,一定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在活得坦蕩的基礎上,遵從自由意誌。
當一個人人品中正,意誌磨煉到家,才能擁有最勇敢的心,做任何事都不會再遲疑,扛起來便做,“雖千萬人吾往矣”。
梁啟超的學生回憶說,梁啟超是清華最受歡迎的老師,課堂氣氛自由,堂堂爆滿。
他接受學生跟他抬杠,喜歡學生找他辯論,在辯論中探討。
他上課全情投入,如同即興表演,講到精彩處,手舞足蹈,有時掩麵,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歎息。
有一次他講《桃花扇》,講到投入處,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到不能自已。
他掏出手巾拭淚,學生們也被他的情緒感染,很多人自此對於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不管是學生還是自己的孩子,他都鼓勵他們選擇擅長的方向學習,讓他們遠離劣等欲望的牽製,不要活成提線木偶。
有一次,他給在加拿大麥基爾大學讀書的女兒梁思莊寫信說,現代生物學是中國目前的空白,建議選擇這個專業。
沒想到,梁思莊的誌趣不在生物學,進入這個專業以後,學起來很吃力,苦惱萬分。
了解到自己的想法影響了女兒的選擇,梁啟超非常後悔,馬上寫信糾正說:
“我所推薦的學科未必合你的式,你應該自己體察做主,不必泥定爹爹的話。”
這讓梁思莊得到了鼓勵,及時調整,重新思考,選擇了圖書館學重新開始,最終成為我國著名的圖書館學
家。

 04 

“不憂”
梁啟超在演講中提到的第三點是,建議學生們做個“不憂”的人。
他認為,一個孩子,知識儲備再強,如果不能通達樂觀,是最有害的。
因此幫助孩子樹立通達、強健的人生觀,開闊心胸,擴大格局,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很重要。
挫折是生活常態,隻有通達、強健的人生觀才能讓孩子在逆境中保持樂觀,幫助他們戰勝困難,走得更遠。
他說:“人生之旅曆途甚長,所爭決不在一年半月,萬不可因此著急失望,招精神之萎葸。”
他鼓勵孩子們吃苦,認為“有誌氣的孩子,總應該往吃苦的路上走。”
他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不畏艱難的愛國者,九個孩子也都是各領域的開拓者。
這些成就,都與他倡導的通達的人生觀有關。
梁啟超說:
“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
人生在世,常要思報社會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
他和孩子們做朋友,給孩子們寫信第一行總是“寶貝”、“baby”這些親切的字眼,用平等溝通的方式和他們交流,鼓勵加上引導
當年,梁思莊剛到國外學習,又要適應環境,又要趕功課,非常焦慮。
梁啟超就寫信告訴她, 說:
“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莊莊今年考試,縱使不及格,也不要緊,千萬別要著急,因為他本勉強進大學。
你們兄妹各個都能勤學向上,我對於你們的功課絕不責備,卻是因為趕課太過,鬧出病來,倒令我不放心了。”
讓女兒不要關注分數和成就,保持好的心態,慢慢來,一步一個腳印的去適應。
因為,健康才是一切的資本,欲速則不達,養精蓄銳,才能厚積薄發。
太多時候,一個引領者的態度至關重要。
直接促成了一個孩子人生觀和內心格局的雛形,也最終決定了孩子未來所站的位置,所走的道路,所能做出的貢獻大小。
先做人,再做事;先健康,再學習;先獨立,再創造,先趣味,再累積。
求穩,求積累,求樂觀,求格局,求長遠。
梁啟超告訴我們,一個孩子的靈魂是充盈還是枯竭,才是未來的關鍵。
那些內心充盈的孩子,擁有著學習知識的主動性,掌握的是打開新世界的方法,最終也將擁有改變世界的能力。
這些孩子自發的靈魂覺醒、思想升華、人格獨立、思維敏捷,無比清晰地知道自己是誰,想要什麽,能做什麽。
自然能發揮最大的潛力,讓生命最大程度地綻放。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作者:桃花月球,原創作者,出版《少年的你:李白的詩酒江山》《胡雪岩傳》等作品,文章來源於樊登讀書(ID:readingclub_btfx),讀書點亮生活。

特別推薦

 

15部茅盾文學獎合集

中小學必讀名著聽書合集

四大名著專題合集(珍藏版)

國學經典誦讀合集(珍藏版)

聽書《唐宋名家詩詞故事》合集

聽書《1-12年級必背古詩文》合集

圖片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