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美國不管打不打,做好預案還是必須的。不然到時候要麽拍腦瓜決策,要麽不打不降不走,都不是會事。
這事兒沒法做實驗研究,隻能分析曆史案例。最接近的模型就是二戰時的日本帝國對抗英美的太平洋戰爭了,通過分析日本應對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來對比提出中國的對策。
珍珠港戰役之前的,都是過去式了,總體而言,日本應對得不錯。雖然珍珠港沒消滅美國的兩艘航空母艦,但效果差不多,在接下去的半年時間內,日本席卷了整個西太平洋,順利地奪取了它夢寐以求的東印度石油,堅實地保護了其運輸線。日本在所占島嶼上都建設起了堅固工事,並修築了很多機場。日本取得這樣偉大的戰績,美國的兩艘航空母艦也沒起到一點兒阻擋作用,和被炸掉了沒什麽區別。
日本原來的計劃,就是通過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從而剝奪美國半年到一年的製海權。日本也預計到美國工業力量的強大,一年內生產十艘航母毛毛雨。這個目的,日本實現了。
日本本來打算在已有戰績的基礎上,和英美談判,瓜分西太平洋勢力範圍。日本小看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戰鬥民族本性了,美國根本不屑於和日本談判,美國一開戰的想法就是要把日本徹底摁死。對於美國,你要麽別惹,要惹就必須惹到底。日本這時犯了第一個錯誤,誤判了對方的戰鬥意誌,沒有切斷美國援助蘇聯的太平洋航線。日本一個國家歸根結底是無法戰勝美國的,隻有指望盟國德國戰勝蘇聯,日德依仗歐亞大陸的控製權,才能抗衡盎格魯撒克遜集團,從而追求一個理想的和談和勢力範圍分割。日本沒想到這點,還固守和蘇聯的中立條約,豈知當蘇聯回過氣來,眼睛也不眨地對日宣戰了。
如果日本一直持守成戰略,也行。但為了美國的一次不成熟的轟炸東京的行動,日本軍方改變了既定方針,要環日本建立半徑3000海裏的安全區,使得在這個範圍內不能有美國的航母和機場。如此,就要往南占領澳大利亞不遠的所羅門群島,向東占領中途島。這把日本的力量拉伸到極限,又偏偏運氣不好,美國破獲了日本的密碼,日本在戰鬥中運氣不佳,以致出現了中途島戰役大敗,珊瑚島戰役平局,日本損失了珍貴的六艘航母和大量有作戰經驗的飛行員和機組人員,日本失去了製海權!
既然安全區戰略已經不可能了,製海權也失去了,美國造航母的能力像造香腸一樣。日本這時的戰略,應該是利用已有海軍收縮保護石油運輸線,同時利用占領的大量島嶼上的機場,那是一艘艘不沉的航母,來對抗美國的海空攻擊。但日本卻執著於占領所羅門群島和新幾內亞,海軍不行了,就用陸軍。結果在攻擊莫爾斯港的過程中損兵折將,在爭奪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戰役中,日本不但損失了數以十萬計的陸軍,也損失大量海軍艦隻。這一係列目的在於擴大安全半徑,切斷澳大利亞與美國聯係的戰役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實力。澳大利亞本身就地大物博,並不靠美國供給,而企圖切斷其與外界的聯係的目標太大了,日本損兵折將,一無所獲。
接下去,美國獲得了主動權。這時美國內部對日作戰戰略出現了分歧,麥克阿瑟代表的陸軍,希望一塊塊打下日本占領的所有南洋領土,特別是使他蒙羞的菲律賓,而尼米茨代表的海軍,則提出置南洋於不顧,直接奪取台灣,切斷日本供應線的戰略。應該說,海軍的戰略多快好省,但鑒於政治原因,每個軍種都想自己的功勞更大點,美國總統支持了陸軍的路線,這給了日本一個機會。
這場戰爭是為了石油而打的,日本奪取南洋,就是為了東印度(印尼)的石油。但從南洋到日本的航線很長,如果美國直接攻占台灣,日本不但石油運不回去了,南洋的所有軍隊都得不到補給,那是死定了。現在美國決定從所羅門群島往北打,給了日本一個機會,除了以部分部隊阻滯美軍進攻外,日本可以集中所有運油船,護航艦隊,盡可能多地將東印度的石油,通過尚安全的航道,運回滿洲儲存。大量在滿洲建設地下工廠,倉庫,把日本的重要設施和工廠也遷到滿洲。
當一切就緒後,主動退縮,壓縮戰線,將軍隊退出南洋,隻駐守於與大陸相連的一圈,從東南半島一直沿著中國海岸線到朝鮮。如此,日本還有很強大的陸軍,海,空軍,連成一片的大陸地區非常廣闊,沒有供應線問題。美國要登陸作戰,自己的艦隊和供應線將麵臨日本尚存的強大空海軍襲擊,就算攻上去了,也將麵臨擁有固守工事和穩固供應線的日本反擊,將麵臨巨大的困難。另外,由於南洋失地盡收,氣也消了一半,雙方談和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但實際作戰中,日軍每島都死守,而且日本人賭性很重,每次都賭上老本,如馬裏安戰役,派上了九艘航母,(那時美國有十五艘),賭輸了就沒本錢了。這不是處於劣勢下的作戰戰略,處於劣勢時,應該像毛主席說得那樣,打持久戰,保存實力,拖死對方。但實戰中,日軍從1944年起,就處於絕望中了,是在任性而不是有理智的出手。處於劣勢的時候更要理性!
現在來談談未來的中美戰爭,我假設已經開戰了,導火索是南海擦槍走火,美國打沉了中國一艘航空母艦,中美互相宣戰,印度,日本,英國,澳大利亞,台灣,新加坡參加美國一方,中國沒有盟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朝鮮,韓國,俄國,蒙古,巴基斯坦,孟加拉等附近國家保持中立。
中國麵臨的第一個問題,和當年日本的問題一樣,石油!中國石油的90%靠進口,而70%需要通過中東輸入。現在不談其它的貿易線路,經濟下滑是肯定的了,現在是戰爭,生死存亡之際,沒有石油,工業就完了,軍隊也癱了,石油線路是必救的。現代石油量消耗之大,也不可能像二戰時期那樣,儲存一年兩年的石油,有三個月就到頂了。美國不太可能對中國本土實施空襲,因為中國是有原子彈的,但封鎖航路是肯定的。
假設沙特還是願意給中國供油的,但運輸線需要經過印度控製的安達曼群島和新加坡的馬六甲海峽,必然受到美國一方的控製。中國隻有沿著伊朗海岸,到達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再通過鐵路運輸到新疆(假設港口和鐵路線已經完成建設了)。但美國艦隊仍然可能攔截攻擊,因此,中國海軍必須保護這條航路,不但要保護住天上來的導彈,也要防住水下的潛艇。
另外,為了防止美國的核冒險,中國必須保證核報複手段的可行性。陸基的導彈被攔截的可能性較大,那就要指望海基潛射導彈可靠性。由於南海被控製,中國可能需要預先在巴基斯坦尋找潛艇基地。在這裏,巴基斯坦和伊朗就至關重要,必須保證它們的忠誠。
這時候,與俄國和哈薩克斯坦等陸上供油國的關係也非常重要。增加從這些國家進口石油,會減少印度洋中國海軍的護航壓力。
總之,看了一下,如果打起來,中國的態勢比當時日本的要差的很遠。當年開戰時,日本海軍比美國強的多,航母數是10:2,日本的飛機也比美國好,軍隊的戰鬥力也要強,因此,中國當下還是應該忍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