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得誌又大器晚成的大老倌 (完)

來源: 戲說-西關人 2021-01-31 23:07:3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594 bytes)

如果小樓是老倌想回避的傷心地,他妹妹倒是在這裏度過了一生最快樂的時光,那時她還有父母嗬護,兄嫂照撫。不說她大紅大紫的兄長,單單她的父親就多年穩坐省港第一鑼鼓師傅的寶座,與所有名角都有過合作,在劇團一言九鼎,因為按他們的行規,如果演出有失誤,由鑼鼓師傅裁判是哪個演員出的錯。用大老倌的話,他父親文革中是在貧病交迫中去世的。我看完老倌的自傳後告訴姨故人的結局,姨說這怎麽可能,我記得老太爺老喜歡把外衣當披風那樣披在身上,養尊處優,可會歎世界了。文革後,老倌一家搬走了,但也在附近,他妹妹變成我家的常客, 經常找外婆聊天。 老倌家裏的所以八卦都是從她嘴裏得知的。他妹妹告訴外婆,老倌又準備結婚了, 這回娶的是位老戲骨, 無論年齡,經曆和名氣都與老倌相近,不過老戲骨的兒子正申請她去國外定居,老倌也會同行。 客人走後,外婆跟媽姐嘀咕,這麽親事倒是門當戶對的,但畢竟是半路夫妻,人家兒子跟你沒感情,沒義務撫養你,你現在去投奔人家就等於寄人籬下,老倌也已經60出頭,戲是唱不動的了,估計國外也沒人有興趣學戲,他該如何過下半世呀。隨著自己出國,後來外婆去世,那本來就沒有什麽交集的的舞榭歌台就徹底在我的生活中消失了。

 

大老倌的名字再次出現在我的視野已經是2010年之後了。我在逛書店的時候偶爾發現一本有關他的傳記,還附上他曾在雜誌上發表過的文章,姑且算是他的自傳。 說句得罪的話,我很詫異他那時還活著。 盡管他比外婆年輕一輩,但我心裏總不知不覺地把他們歸為同一代人。買回家翻閱後,慢慢把之前故事中遺失的碎片拚湊起來。我還不知道他曾經給打成反革命分子,家人從來沒告訴過我他還有這樣一個身份。 我以為他被人貼大字報無非是白專呀,或者是資產階級生活方式之類的,沒想到罪名這麽嚴重。 而他當上反革命,居然跟傅聰有關。 那時傅到英國領事館申請政治避難,宣傳部作報告的時候把事件定性為投敵叛國。 大老倌說他們以談笑的方式來討論, 他說就算我們偷渡到了香港也沒用,因為黨分分鍾可以綁你回來,除非你到英領館,好像傅聰一樣,要求政治避難。 因為這句話,在文革被鬥到甩了三層皮。 這就解釋了當年他在我家裏做客的時候為何那樣坐立不安。

 

大老倌文革複出後的第一場演出居然早在1979年,其實就在他到我家做客那段時間附近,地點在文化宮的勞動劇場。傳記的作者找來當天的報紙,關於他的演出報紙隻字未提。 至於演出場地,我印象中觀眾席上並無瓦遮頭, 座位也是石做的條凳,坐號都沒有劃分,幼兒園的時候我都在那個台上演出過。 至於讓他的演藝生涯再創輝煌的另一部力作,1985年在香港首演,並在那邊的粵劇界引起轟動,該劇之前在我們城市沒有公演,報紙也沒有報導,難怪外婆以為大老倌已經在舞台銷聲匿跡了。

 

我不是戲迷,對以大老倌命名的唱腔也沒有研究,但對一首南音客途秋恨卻非常喜歡,聽遍了大小老倌唱過的所有版本。樂曲的旋律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鄰音之間遊蕩,突然中間出現一個8度大跳,再婉轉下滑,讓人非常過癮。 每到這裏我都仔細去聽每個演唱者的處理, 高音部好的人通常直衝而上,並在最高音穩守, 大老倌中低音很好,但高音一般,他就在最高音的前麵設計了幾個滑音,像蕩秋千,以弧線向上,堪堪碰到最高點,又瞬間順勢而下。 大老倌的演唱不算是最好的版本,但讓我聽到了他的用心,也聽出了他的機智。

 

不管令我最驚訝的還是大老倌精氣神的巨變。視頻裏的大老倌雙目有神,扮相俊朗,依然是老帥哥一枚,聲音沉厚圓潤,進退有據,俯仰得宜,我終於可以遙想他當年全盛時期的風采。 大老倌扮演的仍然是書生,不過不再是那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救龍女出水火的俠義書生,此時的書生已須發皆白,略顯老態,但沒有腐朽之氣,他落魄失意,壯誌未酬,但已經可以榮辱不驚,看淡生死。故地重遊,想起早已逝去的愛人,不禁黯然淚下,隻是仍有放不下的家國情懷,待王師北定中原,便可笑赴黃泉,與愛人相聚。 長達十幾分鍾的獨白,大老倌演得層次分明,張弛有度。這部戲是親曆了粵劇輝煌時代的演員和編劇拚發出的最後餘暉,是他們的謝幕之作。大老倌承認經曆文革,他才叫做懂得演戲,這部戲可以與胡不歸媲美,成為傳世的不朽經典之作。演藝事業以經典開局,又以經典收尾,作為藝人,夫複何求。

 

外婆一語成讖,大老倌在國外沒呆幾年,就跟他的第四任老婆離婚回國了。劇團對他很優待。給他分了房子,又有頗客觀的退休金。他與兒子也放下舊日恩怨,他的自傳裏麵提到兒子帶孫女從國外回來探望他。他收了徒弟,辦了從藝60年的晚會,與當年的拍檔唱了他的成名之作,獲得了終生成就獎,還娶了他的第五任太太,比他年輕20歲的他的粉絲。在一個訪談節目裏麵,主持人問他,你先後娶了5位太太,是他們離開你,還是你離開他們,是她們的錯,還是你的錯。 老倌從容作答,第一次婚姻,我們都很年輕,她才17歲,大家不懂事。 第二次婚姻,我們不算離婚,她離開是因為政治的原因,他臉上閃過悲色,我現在到新加坡還會去拜祭她。第三個,也是政治的原因。他把與老戲骨的婚姻失敗歸咎於雙方的性格不合。第五任太太,我看她長得慈眉善目,左一句好好照顧他,右一句想辦法如何照顧好他,弄得大老倌在鏡頭前尷尬承認,自己確實是個有福之人。

 

度盡劫波,大老倌到最後,不管事業和愛情,都算是贏家。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