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中,楊蔭榆的名字被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但真實的曆史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楊蔭榆本人也是複雜且具有爭議的。
楊蔭榆是楊絳的親姑姑,同時還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和中國第一位女性大學校長。而在取得這些榮譽之前,楊蔭榆的父母把她嫁給了一個弱智,好在楊蔭榆誓死抗婚,才在結婚第二天就逃離了婆家,從此終生沒有再婚。在她23歲的時候,她考取了公費日本留學的機會,在34歲的時候又去了美國深造。在她回國之後,她就被任命為新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
但此時楊蔭榆的教育思路非常死板,隻是在強行推行西方的教育方式,強製學生安心學習,不能有任何多餘的思想。而此時的中國學生已經經曆了五四運動的洗禮,已經不會再接受她這種壓迫式的學習方式了。以一次楊蔭榆照顧關係戶學生的事件為契機,學生們都要求北洋政府撤換楊蔭榆。
但是北洋政府不僅不尊重學生的請願,反而把劉和珍等13人抓了起來,宣稱要整頓學風。這時候魯迅等知名人士就看不下去,寫了很多篇雜文,把楊蔭榆罵的狗血淋頭。
隨後五卅運動爆發,楊蔭榆又帶著軍警鎮壓遊行的學生,最後事情發展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北洋政府頂不住輿論壓力,隻能撤掉了楊蔭榆。被撤職的楊蔭榆就在蘇州女子師範學校任教,一直到抗日戰爭爆發。
在抗戰時期,日本人得知楊蔭榆曾在北洋政府供職之後,就想拉攏她為日本人服務。為此駐蘇州日軍最高長官還曾五次登門拜訪,但每次都遭到了楊蔭榆的拒絕。
當時日本人在蘇州城裏四處劫掠,看不下去的楊蔭榆就跑到了日軍的大本營,用她嫻熟的日語痛斥日軍,要求日軍退出蘇州。日本人說不過楊蔭榆,就把搶來的東西又還了回去。
為了保護婦女,楊蔭榆就不斷擴建“二樂女子學術研究社”私立學校的校舍,讓蘇州的婦女成為她的學生,這樣日軍就沒法對蘇州婦女下手了。
楊蔭榆的這些行為也讓日本人對她恨之入骨,於是就在楊蔭榆外出采購擴建校舍的物資的時候,一個日本憲兵突然對她開槍,然後將她扔進了河裏。此時楊蔭榆還沒有死,掙紮著向河岸遊去,殘忍的日本兵又衝過來補了幾槍,最終54歲的楊蔭榆壯烈犧牲。
楊蔭榆確實在她擔任校長的時候犯過一些錯誤,但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她所做的事,稱她為抗日英雄也是非常恰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