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前,哥倫比亞大學有多少中國留學生

本帖於 2024-01-28 11:49:15 時間, 由普通用戶 西北東南 編輯

在網上看到1923年拍攝的兩張照片,是拍賣品,覺得挺有意思的。拷貝保存,並介紹給大家,或許對某些網友有用。對我們普通網友而言,與這些前輩雖無直接關係,也有不少是聽說過的。他們可能是我們母校的老校長,有可能是我們老師的老師,是祖師爺,也有可能是我們在書中讀到過的人物。

拍賣的照片,標題是:“楊蔭榆、羅家倫、劉英士等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學生會人員的合影”拍攝時間是1923年,距今將近100年了。實際是由每個人的一張頭像,排列而成,而且頭像下方標了姓名。合影是做出來的,可創意真是不錯。

不知為何,我拷貝下來的圖很模糊,看不清楚。點下麵原文鏈接,可以看清晰原圖。借助放大鏡,可以看清楚每一個人的麵部,也可以知道他(她)是誰。隻是不知原帖還能保存多長時間。

下麵另有附加的文字說明,依排列次序,一一寫出照片中全體人員的姓名,還有其中部分人物的簡介。對收藏品的背景做些介紹,是必要的,有益的。這個說明顯然是今人所為,應該是照片持有人或是拍賣人做的。我感覺是台灣同胞寫的。

資料來源:
 
原文鏈接:0701 楊蔭榆、羅家倫、劉英士等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學生會人員合影
 

 

 

 圖一

 

 

麵的文字說明部分,包括人物姓名等,全部是從原文拷貝、轉貼過來,我隻是給分了段。初看了一下,發現人物姓名並非完全正確。大家自行判別,或可開帖討論。

 

 

說明:

提要:第5排自左向右第7位即為學姐楊蔭榆。楊蔭榆(1884-1938)江蘇無錫人。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中國第一位女性大學校長。在治校過程中,因教育理念不同,並屢顯獨裁之風,被解職的魯迅協同許廣平對其口誅筆伐,最終楊蔭榆遭免職。但在抗日戰爭中,她不畏艱險,挺身而出保護自己的同胞,最終命喪日寇之手。楊蔭榆是作家楊絳的姑姑,她在《回憶我的姑母》一文中提到其三姑母楊蔭榆沒有照片保存下來,當今流傳的照片都不正確,然而我們在1922-1923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同學會合影中找到了她的身影,並解讀她的同學,此次上拍的兩張照片是在國內首次被發現。 這些學子許多出自清華、南開,在美學成歸國後,大多成爲了社會棟梁甚至國學大師。

 

以下爲照片中學子的詳細名單:有傑出貢獻的用紅色標識。

 

黃春穀(南開學子,周恩來的同學)、馬祝安、盧延英(南開大學外國語教授)、程誌頤、王瑞仁、程其保(國立東南大學、中央大學教授)、秦贊、李賡昌、林玉霖(廈門大學教授)、陳顯國(國際著土壤學專家,河南大學、臺北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王蔭藻、陳公博、馮友蘭、穆繼多(瀋陽近代著名建築設計師、曾任馮庸大學教授、清原縣大金廠金礦工程師,東北煤礦管理局工程師)、任殿元、周明政、陳長桐、季警洲、宋振寰、黃博文、保君建、黎藻鑒(廣州市府秘書長、土地局局長)、黃蔭餘(中華民國駐檀香山領事)、林培、陳世楨、童啓顔、廖華新、卞喜孫、王振漢、馮景蘭、程經遠、羅爲恒、許鬆澤、袁錦昌、餘肇池、潘履潔、杜元塤、陳壽康、崔庶士、渠景鶴、趙乃博(北大經濟係教授)、陳炘、陳祖貽、杜庭修、伍直誨、文樹聲、金子玉、區乃燊、劉英士、許世璋、石道生、彭堯祥、劉同興、載正善、任宗濟、徐永發、陸梅僧、孫瑞黃、何標、桂崇基、畢景賢、李昂、徐亦謄、唐玉瑞(資助該校同學並與該同學結婚,即後來的歷史學家、外交家,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蔣廷黻)、嚴彩韻、博晨元、周學章(燕京大學文學院院長、教育係主任、教授)、林X、羅家倫、陳毅生、張可治、包鴻賡、陳崇法、樊正康、餘衡之、藍春池(科學館館長)、桂雲津、徐寶謙、楊蔭榆、陶慰孫、陳克明、胡卓(上海大同大學圖書館主任兼英文教授)、誠靜怡、誠質怡、李耀慈、陳堯典、金國寶、趙畸、林振生、李安、劉建兌、劉奇峰、汪元超、周榮廣、盧春榮(武昌文華中學校長)、楊寶康、丁素筠、高君珊、盧定生(盧木齋的三女兒、木齋學校校長)、曾珹益、紀華、陳裕祺(民國政府河北省銀行副行長,上海大陸銀行副經理。)、喬邁選、嚴壽康、周東慶、羅榮安、王康慶、劉一昆、梁樹農、林景潤、朱揚廷、李絽綱、虞鴻勛、李餘慶、唐叩虞、陳聞智、劉東美、胡慶頤、張家祉、黃憲儒(燕京、清華大學教授)、李儆漢、沈履、楊煥鬥(山西大學教授)、陳德恒、徐璋、程耀椿(中山大學、杭州浙江大學、上海復旦大學、清華大學教授)、黃培鉌、聶慶璋、徐定瀾、錢宗德、高廷梓、馬約、高閎容、林疊、林金城、孫本文、黃琬、黃嗪寰、陳炳權、黃石父、宋植心、王瑞庭、王進信、嚴紱年、丘椿、陳華寅、史悠遠、李嘉齊、方顯庭(南開大學任經濟史教授,兼任南開大學社會經濟研究委員會研究主任)、樊幹廷、段茂瀾、於X吉、薑琦、殷芝齡(教育家,國大代表)、邵元沖、王誌剛、蘇紀X。 

 

劉英士(1899-?),江蘇海門人,法學家,歷任東吳大學、暨南大學、中國公學、南京河海工程學校教授,安徽大學法學院院長,國立編譯館館長,教育參事,《圖書評論》主編,臺灣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1924年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1927年在上海與聞一多、梁實秋、徐誌摩、張嘉鑄、潘光旦、饒孟侃、丁西林、葉公超、胡適、餘上沅共同創辦新月書店,同為董事。

 

羅家倫(1897-1969),字誌希,筆名毅。紹興柯橋鎮江頭人。“五四運動”的命名者。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曾任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清華大學校長。考試院副院長、國史館館長等職。 

 

孫本文(1892-1979)字時哲,江蘇吳江人,著名社會學家、社會心理學家。曾任復旦公學教授,中央大學教授、係主任、教務長、師範學院院長,國民政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

 

 
另外一張照片,是現場拍攝的照片,前後四排,也可點擊原文鏈接,看清晰原圖,同樣有放大鏡可用。其中有些洋人,應該是老師或同學吧。
 
 
 
 
圖二
 
 
 
 
 
資料來源:

 

0701 楊蔭榆、羅家倫、劉英士等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學生會人員合影
 
 
0700 楊蔭榆、羅家倫、劉英士等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學生會人員合影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