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對陣兩軍的背景
我軍9兵團
我軍第九兵團屬解放戰爭時期的華東野戰軍。在解放戰爭的後期,由於各種因素的考量,我黨在一九四八年底及一九四九年對第九兵團進行了頻繁的調整。一九四八年底第九兵團由華野的兩個主力軍二十軍和二十七軍加上三十軍和三十三軍組成,後來考慮對台作戰的部署,改三十軍和三十三軍為上海和浙江一帶的衛戍部隊,將華野的另外兩個主力軍二十三軍和二十六軍調入。這樣由華野的四個主力軍組成對台作戰兵團。這時由於解放戰爭行將結束,十六兵團撤消番號,又將十六兵團的兵員並入九兵團。到了一九五零年,中央軍委決定以三十軍軍部成立海軍司令部,三十軍所屬的88,89,90師又編入二十軍,二十六軍和二十七軍,而在第九兵團赴朝前夕將第二十三軍從第九兵團調出。所以,第九兵團在參加抗美援朝時是典型的加強兵團, 從上到下四四編製,兵強馬壯。又由於剛結束解放戰爭,驕兵悍將,士氣高昂,不可一世。裝備也由於繳獲了國軍大量的美式武器而鳥槍換大炮,雖然不能同美軍的奢華相比,作為陸軍,在世界上不屬一流也是二流了。盡管目前文獻中找不到入朝時我第九兵團的準確人數,但比較一致的估計是15萬到17萬人。
華東野戰軍第九兵團二十軍是粟裕當年起家的部隊,在當年皖南事變新四軍總部被殲滅以後一直是新四軍的主力,他的中高級軍官基本上都曾隨粟裕出生入死,所以經驗豐富,戰鬥力極強。相對來講,第二十六軍和二十七的底子並不好。由於我黨46年的經營重點是東北,所以當時華東一帶的原來的八路軍精銳全部跨海去了東北。據我黨的資料透露,當時羅榮恒帶到東北的精銳大若在七萬人左右。所以二十六軍和二十七軍是由當時山東選剩下的部隊加上地方部隊組成。但這些部隊也有亮點,那就是中高級軍官都是經太祖回爐後從紅四方麵軍出來的原來張國燾的悍將。諸如許世友,陶勇,聶風智,王建安,王必成等人。山東的兵加上湖北的將,經過名帥粟裕的一番調教,在解放戰爭結束時,已經傲視群雄,敢於跟四野的38軍39軍,當年的山東一師和二師,一爭短長了。
我第九加強兵團入朝的決定很倉促,造成了我軍在整個長津湖戰役中的致命傷。由於九兵團當時正在籌備對台作戰,部隊全部在福建浙江一帶,後勤部門沒有準備冬裝。等到乘車北上時,兵團上下全是單褲單褂。到了東北,盡管東北地方政府準備了冬裝,但部隊沒讓下火車,所以入朝時隻有部分戰士換上了棉褲棉襖,還有些有棉褲沒棉襖,另一些有棉襖沒棉褲。另外考慮到朝鮮東部山區運輸的困難和敵機的偵察轟炸,九兵團把重裝備留在了後方。
所以總結來說,九兵團入朝時是一支士氣旺盛,兵力超員,但隻帶有輕武器沒有在嚴寒的氣候下給養和保暖的支持。就是這樣一支十五萬人的精銳之師,在六十多年前的一個冬天,被送進了北朝鮮零下三十度的蓋馬高原。
美第十軍
說起在長津湖跟我軍對陣的第十軍,首先要提一下仁川登陸。在美軍仁川登陸以前,整個第十軍的部隊都屬於美第八集團軍,根本就沒有第十軍這樣一個編製。仁川登陸的計劃在實行以前高度保密,由麥克阿瑟將軍的朋友,遠東盟軍參謀長阿爾明德負責籌劃,阿爾明德命名仁川登為“X"行動。仁川登陸成功後,麥克阿瑟老先生敵後登陸上癮,命令仁川登陸部隊單獨建製,直接向他匯報,準備元山登陸,在這隻部隊的命名上,阿爾明德頗費腦筋,最後靈機一動,結合他的X計劃和麥克阿瑟將軍以前的遠東曾有過的第十軍,再加上第八集團軍已有第一軍和第九軍,向麥克阿瑟建議命名這隻部隊為第X軍。老麥對阿爾明德向來是言聽計從,直接仼命他的老朋友為第十軍軍長。
第十軍的組成比較複雜。它包括了三個美軍師和隸屬於南韓第一軍團的兩個師共十萬人左右。當然,這隻是地麵部隊。美軍還有大量的海空軍支持。三個美軍師中,陸戰一師盡管不屬於陸軍,但是精銳中的精銳。其實二戰後陸戰一師早就解散,朝戰中的陸戰一師是在朝戰爆發後才組建的。二戰中由於太平洋對日作戰的需要,美國海軍共訓練出五個美軍陸戰師,他們在麥克阿瑟將軍的跳島作戰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事實證明,陸戰師的戰鬥力比普通的陸軍師要強得多。但二戰後,由一直在歐洲戰場作戰的陸軍將領布雷德利擔任五角大樓參謀會議主席。布雷德利認為,奪島和跳島作戰的時代隨著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已經過去了。海軍也就不需要陸戰隊了。所以在朝戰爆發時,海軍已經被削減的隻剩下了一個陸戰旅,而陸戰旅下的地麵部隊隻剩下一個可憐的陸戰五團。直到麥克阿瑟計劃仁川登陸時,才匆匆地從美國本土預備役中組建了陸戰七團和一團。一團和七團編成後,急急忙忙從阿裏桑那的沙漠中翻出了解甲歸田時的登陸設備。隨後隨著剛被任命為師長的奧立佛。史密斯踏上了奔赴朝鮮戰場的征程。由於時間倉促,史密斯師長命令陸戰隊員在途中的船上進行演練。到達南朝鮮釜山防禦圈後,又將正在圈中浴血奮戰的陸戰五團裝上船,這才大功告成,組成了完整的陸戰一師。陸戰一師隨後在仁川的成功登陸和磨合,使得整師的海陸空協同能力進一步加強。等到達長津湖的時候,全師的戰鬥力基本達到了二戰時的水平。
另兩個隸屬於美第十軍的是陸軍第三師和第七師。這兩個師在當時與其它的四個隸屬於第八集團軍的美遠東陸軍部隊相比, 由於參戰較晚, 相對較弱。例如第七師,由於朝鮮戰爭爆發時,在日本的美軍各師都不滿員,所以先期留在日本沒有入朝的第七師各團首先補充了先期入朝的部隊。等到第七師奉命入朝時,整個部隊隻剩下了八千多人。最後沒有辦法,遠東美軍司令部將沒有受過訓練的韓軍九千多人編入第七師。第七師隨陸戰一師仁川登陸後,陸軍又從國內的預備役中往第七師補充了一部分數目不祥的兵力。後來,聯合國軍又將陸續到達的各國部隊的一部分編入美軍師,第七師又分到了五個埃塞厄比亞步兵營。這才使第七師從人數上達到了一個美軍師的建製.
實際上,聯合國軍中隻有土耳其旅和英國重裝甲旅是獨立編製,直接聽命於第八集團軍司令部。其它隻派出團營級部隊的國家,部隊基本上都編入美軍。甚至連陸戰一師也分到了英軍的海軍陸戰隊特遣隊。這對於整個美軍的指揮造成了很大的不便。美軍三師和七師較弱的另一個原因是當時二戰後美國陸軍的大量撤裁造成的。美軍在二戰結束時也就是1945年總兵力約為一千二百萬左右。等到一九五0年朝戰暴發時,裁剩下一百五十萬人左右。在這五年間,大量優秀的中底層軍官及有經驗的士兵都認為戰爭結束,解甲歸田,娶妻生子。到1950年還留在陸軍的官兵或者是剛從學校畢業的菜鳥,或者是感覺無處可去,已經在部隊呆油了。實際上在朝戰爆發初期,美軍在北朝鮮軍隊麵前的不堪一擊已經使遠東盟軍司令部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在國內已經開始征調二戰老兵。但戰爭不等人,美軍一直等到李奇微就任第八集團軍司令,在第四次戰役的時候,才勉強將戰力恢複到二戰水平。所以,第十軍在元山登陸後,盡管有十萬人左右,但魚龍混雜,不但是多國部隊,還兵不知將,將不知兵。除了陸戰一師兩萬多人以外,陸軍三師和七師的戰鬥力很弱, 因為早期補充的老兵優先第八集團軍, 陸軍第二師和騎兵師首先得到了加強。
3. 對陣前兩軍的態勢
上文說過, 第九兵團由於調動倉促, 後勤沒有給出時間給部隊換冬裝。 實際上, 高崗在東北沈陽的後勤部門把棉衣棉褲是準備好了的, 但九兵團過沈陽時, 部隊根本就沒有下火車, 隻有在火車在車站補充水和煤的間隙, 後勤人員才透過車窗給九兵團扔進了一些棉褲和棉衣。 過了鴨綠江以後, 又由於山路運輸的問題和美軍飛機的轟炸,把重裝備, 包括坦克和大炮留在了後方。所以,九兵團帶著兩個致命傷來到朝鮮東部的前線, 在零下20多度的冰天雪地裏部隊沒有冬裝; 大兵團進攻作戰沒有重型武器。
就這樣,在鋪天蓋地的大雪中, 九兵團16萬人鋪天蓋地的向蓋馬高原衝去。 衝在最前麵的是20軍,27軍隨後, 26軍由於火車運輸的原因拖後。 九兵團對東海岸已經到了鴨綠江邊的美第七師不肖一顧, 全力撲向了長津湖一線的美陸戰一師和美第七師一部。其中20軍的58師包圍了下褐隅裏, 60師在下褐隅裏和古土裏之間進行隔斷, 阻止美軍對陸戰一師的增援。 59師一部在柳潭裏支持27軍包圍陸戰一師主力, 而另一部則包圍了柳潭裏和下褐隅裏之間的險要關縊德洞嶺上的美陸戰一師的一個加強連。 而20軍的89師一部衝向在長津湖以西的社倉裏和中興裏擔任陸戰一師左後翼的美陸軍三師七團。 27軍用79師擔任柳潭裏進攻的主力, 80和81師包圍了長津湖以東的美陸軍七師的三個營。 26軍先期到達的94軍則加入了對柳潭裏的包圍。我軍的目的很明確, 就是要對美陸戰一師圍而殲之。 考慮到我軍數量上的優勢, 為防止美西部集團提前撤退, 毛澤東甚至提出先圍而不攻, 以麻痹敵人。
毛澤東對東部戰場樂觀, 美第十軍軍長阿爾蒙德就更樂觀了。 由於美軍飛機根本沒有發現第九兵團的調動, 阿爾蒙德認為第十軍也就是到鴨綠江邊溜達一圈就回家過聖誕節了。 阿爾蒙德對於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的按部就班氣急敗壞, 但也無可奈何。因為陸軍管不了海軍, 而陸戰一師在領教了陸軍在前一段時間朝鮮的表現以後, 更是對陸軍嗤之以鼻。 最後的事實證明, 多虧了史密斯的小心謹慎和按部就班, 才使陸戰一師免於了重大傷亡。
陸戰一師在元山登陸後, 作為第十軍進攻的主力, 一直小心翼翼。 作為前衛團的七團, 曾在真行裏和古土裏之間的黃草嶺和我42軍有一場遭遇戰, 那還是在第一次戰役的時候。正當第七團拉開架勢,準備來個陸空協同進攻的時候,42軍不見了。隨後的十幾天再也沒有見到我軍的蹤影。麵對我軍的神出鬼沒, 史密斯認為我軍肯定不會是遊擊隊, 打幾槍騷擾一下就完事了。在進攻的安排上, 史密斯讓主力五團和七團打頭陣。師部和後勤安排駐紮在下褐隅裏, 第十軍的司令部也安排在這裏。 在師部和師主力的交通要道上, 史密斯讓二戰老兵巴伯連長帶著一個加強連堅守著生死攸關的縊口德洞嶺, 以保證五團和七團進可攻退可守。 在師部的後方20英裏的古土裏, 住守著後期到達的陸戰師的一團, 以保證陸戰一師退往元山港口的退路。 整體來看, 陸戰一師擺的是一字長蛇陣, 兩個團的主力是蛇頭, 德洞嶺是七寸, 下褐隅裏是柔弱的腹部, 一團是尾巴。而在占領了下褐隅裏, 更是命令師工兵營晝夜施工, 修建簡易機場, 為補給和運送傷員作準備。
在陸戰一師的右翼, 長津湖的東岸, 是第七師的三十一團一個營, 三十二團一個營, 和57野戰炮兵營, 所謂的費思團級戰鬥隊, 駐紮在一個叫新興裏的地方。 而在費思團級戰鬥隊的右翼, 沿著朝鮮東海岸, 是第七師主力和朝鮮第一軍團主力。在陸戰一師的左翼,是一片真空, 幾十英裏之內, 因為是崇山峻嶺, 敵我雙方都沒有布兵, 隻有在陸戰一師的左後方, 第十軍的7師三團駐紮在社倉裏和中興裏(未完待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