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英雄艾利森被笑慘不信邪的故事

來源: 小思維 2019-04-07 15:38:4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937 bytes)

諾獎抗癌靈丹妙藥為何治不好家人?

去年十月,美國人吉姆.艾利森和日本人本庶佑(Tasuku Honjo)因發明利用單克隆抗體調節免疫係統(拮抗T細胞的免疫耐受性)治療癌症成功,獲得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 

艾利森為了治療腫瘤是由於他有一個與癌症結下不解之緣的家族。他11歲時,居住在德克薩斯州愛麗絲的科珀斯克裏斯蒂以西約45英裏農村,母親康斯坦斯正在與嚴重的淋巴瘤作鬥爭,臥床不起。放射治療引起了脖子的燒傷,艾利森很小不懂事,握住媽媽的手緊緊不放,因為他不知道癌症是什麽病。“突然一天,艾利森被大人們叫進來說,'坐在你的媽媽身邊。'沒想到還沒有等他坐穩,媽媽就斷了氣”。

癌症一直是艾利森的家庭的痛苦。除了母親,還有一個兄弟和兩個叔叔死於癌症,而艾利森本人甚至曾三次麵臨早期癌症。現任休斯頓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學主席的艾利森回憶說。 “我那時候太孤陋寡聞,真的不知道癌症是什麽來著。那些日子裏的人甚至都不談癌症,談癌色變。”由於母親過世所造成的痛苦,16歲高中畢業艾利森從政治學轉向學習自然科學,然後開始了漫長的腫瘤治療研究。

1977年,艾利森和一位同事在給Nature雜誌的一封信中寫道,他們對T細胞的研究表明,免疫係統不會受到癌細胞的攻擊。從那時開始,他一直從事T細胞研究,從加州奧斯汀和伯克利到紐約和休斯頓。

1994年聖誕節前夕,艾利森正在探索一種新的理論,T細胞可以幫助免疫係統對抗癌症。他正在為一次歐洲學術會議之旅的博士後助手做準備,他為癌症小鼠注射了一種抗體,以激活T細胞以追蹤腫瘤。結果令人震驚:給予抗體的所有老鼠都沒有癌症,而沒有提供抗體的小鼠的腫瘤嚴重生長直到死亡。

艾利森再次實驗時癌症似乎沒有反應。艾莉森變得沮喪。 “人們警告過我,'你隻是愚蠢,免疫治療腫瘤永遠無法奏效,'” “那時候的結果真是讓我生氣。”

但是當他四天後回來檢查他的毛茸茸的受試耗子的時候,注射抗體的小鼠的腫瘤完全消失了。 “我成功了,'哇,'”今年70歲的艾利森說。“這是一個真正的轉折點。我說,'好吧,我們可以在這裏做點什麽。'我可沒想到會發生這種事。現在我確實有一個想法,如果我們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那麽我們可能會對癌症有所了解。”

在兩年前基於他的T細胞發現在1996年發表論文之後,艾利森的目標很明確:創建抗體並將其製成可以安全地在人體中起作用的藥物,並找到一種方法最終使其不僅僅是臨床試驗而且還要上市。但是,將“Ipi”(全名Ipilimumab)變為現實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其中包括完整的五年研究和臨床實驗需要的嚴重經費負擔。當然最大的問題是心理壓力。因為實驗不總是一帆風順,有時候反複讓人心驚膽戰。擔心一切化為烏有。

幾乎四分之一世紀之後,經過無數次的醫學試驗,他的研究有了不小的進展。盡管艾利森的同齡人長期懷疑他發現的藥物是否進入臨床,事實上他的關於利用人體免疫係統來對抗癌症的工作終於進入臨床,起初是黑色素瘤,後來還發現不少腫瘤都有效。迄今為止,被稱為“Ipi”的抗體藥物和其他免疫腫瘤藥物已經在全世界治療了近100萬患者。

在俯瞰德克薩斯州的奧斯汀市中心的酒店餐廳喝著淡啤酒,艾利森回憶起他從小鎮德克薩斯州失去了多個家庭成員到癌症的道路,記錄他的科研故事現在以“突破”為特色,這部紀錄片最近在此西南電影節進行了首映。

“如果有人告訴我,我做不了什麽,我會竭力奮鬥。”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說,“你知道,我並沒有在乎別人的評價,否則可能沒有今天。”

這部德克薩斯州的紀錄片反映了艾利森開創性工作的高潮和低穀,這位大科學家也是一個音樂家。長時間研究免疫學的殿堂工作之餘他會到當地的班克斯的Shiner Bock(一種啤酒)偶爾閑暇一番。有時候他到休閑的聚會場所,他會在尼爾森(Willie Nelson)旁邊演奏口琴,包括他本月最近的客串演出。 艾利森謙虛的說道:“和他一起演奏我真的很緊張,”他們兩人最近的一次,是在2016年奧斯汀城市極限音樂節演出。

此紀錄片的導演比爾·哈尼說:“在這個國家發生的一切真正戲劇性事件都是由那些有著無法抑製的開拓性(勇往直前)的人所做出的。” “你在吉姆.艾利森身上看到這一點,在他生命的整個過程中,你都會看到這種無所畏懼、持之以恒的美國精神。”

到了2011年,艾利森成功了。不過,在去年獲得諾貝爾獎之前,他和他的妻子印度人後裔夏馬已經翹首以待許多年。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他們如願以償。在紐約出差的兩口子回到休斯頓遇到了戰鬥英雄載譽歸來的接待。機場人頭擁動,人們敲鑼打鼓。好個科學英雄。現在諾貝爾獎越來越傾向於應用,如果不能為人民帶來解除疾病的藥物,和超級容易的診斷措施,再好的理論都沒有得獎的希望。不過即使再靈光的藥物也不能治療百病,目前還有不少腫瘤是不治之症。所以再好的醫生和科學家往往解決不了自己的疾病。

不過故事還沒有完,中國科學家陳列平在此領域貢獻滿大,他是最早發現PD-L1的人物之一,真的和諾貝爾獎失之交臂。要是他是白人,要是當時文章的內容稍微變化一下,證明PD-L1就是一種抗腫瘤的分子而不是激活T細胞的分子,他應該當之無愧得到炸藥獎狀。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