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寫結論:就是在一個供應有限製的地區,有購房需求的人到底能把多少流動性帶來(也就是自己存的Downpay + Mortgage)。這個數值是有上限的。 如果這個上限一年比一年高(比如年輕人工資增長, 銀行放款的條件寬鬆,或者貸款利率下降,還有稅收下降帶來的稅後收入增加,等等,都是利好因素,幾個因素如果同時發生,那就是大牛市了!),那麽房價也是會一年比一年高的。這種情況下,建房成本的影響都很小。
從這個意義上說吧, 房市和股市是一樣的。 隻要Liquidity來了,就能漲。
收入增加帶來的通脹環境, 對住宅肯定是利好的,如果這個時候銀行還願意放款就更好。
一般來說,貸款利率都是高於CPI的,因為美國不支持負利率,過去沒有,將來也不會。
從這個意義上講, 貸款買自住房, 是賠大於賺。房價的增值,即使高過通脹, 去掉地產稅和交易成本和利息,也不大會是賺錢的。
當然我並不是不支持貸款買自住房。 沒錢就隻能貸款買房。否則就要租房, 租房就是給房東交貸款利息, 更不好。
投資房的邏輯也是一樣的。隻不過投資房是房客在交Mortgage的利息。基本上, 有能力貸款的人在賺沒有能力貸款的人的錢。 這是個零和遊戲。 如果你有能力貸款, 就參與好了。
對供應無限製的地區,前麵的邏輯就不成立了。 供應的限製包括地理環境, 地方法規, 還有建房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