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達的安全性評估

回答: 現在還沒有明確的說法越王劍2025-07-27 11:56:19

激光雷達的安全性評估

1. 國際安全標準

激光產品的安全性受國際標準約束,主要包括:

  • IEC 60825-1:國際電工委員會激光安全標準,將激光分為以下等級:
    • Class 1:對人眼安全,即使長時間直視也無害。
    • Class 1M:安全,但通過光學儀器(如望遠鏡)可能有害。
    • Class 2/3/4:不同程度的風險,需防護措施。
  • ANSI Z136:美國激光安全標準,類似IEC,強調最大允許暴露(MPE)限值。
  • FDA 21 CFR 1040: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激光產品的監管,要求商用LiDAR為Class 1。

現狀:大多數商用激光雷達(如Hesai、Ouster、Aeva)設計為Class 1,通過以下措施確保安全性:

  • 低功率激光(<1 mW/cm²)。
  • 脈衝式發射(納秒級),減少累積暴露。
  • 1550納米波長,降低視網膜損傷風險。
  • 束發散設計,遠距離降低能量密度。

2. 潛在危害分析

盡管商用LiDAR通常為Class 1,潛在危害仍需關注:

  • 905納米LiDAR
    • 優點:成本低,技術成熟,廣泛用於機器人、割草機等。
    • 風險:波長接近可見光,視網膜吸收率高。若功率密度超過MPE(約0.7 mW/cm²,IEC標準),可能引發輕微視網膜損傷,尤其在近距離(<1米)直視時。
  • 1550納米LiDAR
    • 優點:安全性高,眼球前部吸收,視網膜損傷風險極低。適合高功率應用(如無人機、安防)。
    • 風險:高功率係統(如軍用LiDAR)若設計不當,可能引發角膜或晶狀體熱損傷,但概率低。
  • 環境因素
    • 反射表麵(如鏡麵、玻璃)可能聚焦激光束,增加局部功率密度。
    • 長期暴露(如交通管理中的路側LiDAR)可能導致累積效應,需進一步研究。
  • 非預期故障:激光器故障或光學係統損壞可能導致功率超標,增加風險。

學術研究

  • 研究表明,Class 1 LiDAR在正常使用下對人眼無害(《Optics Express》,2020)。905納米LiDAR在<0.5 mW/cm²功率密度下,暴露10秒內無損傷。
  • 1550納米LiDAR的安全閾值更高(MPE約10 mW/cm²),適合高功率場景,但需驗證長期暴露效應。
  • 兒童和老年人眼球更脆弱,需額外考慮敏感人群。

所有跟帖: 

Obviously, it is not safe -越王劍- 給 越王劍 發送悄悄話 越王劍 的博客首頁 (266 bytes) () 07/27/2025 postreply 12:06:5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