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一半頒給了愛爾蘭/美國的威廉·C·坎貝爾與日本的大村智,他們的獲獎原因是“發現治療線蟲寄生蟲的新療法”[1],另一半頒給了中國的屠呦呦,她的獲獎原因是“發現治療瘧疾的新療法”。
大村智1935年7月12日出生,山梨大學學藝學部畢業後,在東京都擔任高中老師,後考入東京理科大學碩士班,以後又陸續取得藥學博士(東京大學1968年)、理學博士(東京理科大學1970年)學位。畢業後,他以獨創的微生物搜索方法發現了480種以上的新化合物,其中有25種用於藥物和試劑[2]。
大村智習慣隨身帶著小塑料標本袋。1970年他在日本本州東南海岸的一個高爾夫球場附近樹林中搜集了一些土壤樣本。他分離並培養了一種革蘭氏陽性細菌—NRRL 8165—一種當時未知的鏈黴菌種。他將其連同另外 50 種被認為在外觀或培養特征上不尋常的鏈黴菌菌株一同寄給默克治療研究所的威廉·C·坎貝爾,以測試抗寄生蟲作用[3]。
...
默克的化學家對阿維菌素 B1 進行了微小的化學修飾,製成了伊維菌素,該化合物在1981年上市用於治療動物寄生蟲。除了感染線蟲,如狗的心絲蟲和商業牲畜中的其他數十種蠕蟲,伊維菌素對殺死跳蚤和壁虱等體外寄生昆蟲具有強大的作用。伊維菌素過去和現在都是動物醫學中的“重磅炸彈”,並且現今仍然是最有效、最有效、最安全的動物用抗寄生蟲藥物之一[3]。伊維菌素已幫助治療數億人和數十億寵物和農場動物的寄生蟲病[4]。
“1974年,世界衛生組織發起了一項消除河盲症的運動,這是一種由盤尾絲蟲感染引起的疾病,盤尾絲蟲是一種由在湍急河流中繁殖的黑蠅攜帶的線蟲。當世衛組織運動開始時,非洲和中美洲至少有1700萬人被感染,其中數十萬人失明。通過使用殺蟲劑噴霧劑和使用伊維菌素,該病在本世紀末被根除。伊維菌素由默克公司免費提供給世界衛生組織。到1990年代中期,6500萬人使用它來防止蠕蟲繁殖。”[5]
2019年末,突如其來的COVID-19疫情席卷全球。慌亂中“有病亂投醫”“無計亂用藥”,隻要沾點邊的就嚐試。早期的實驗室實驗曾表明伊維菌素可在體外抑製黃熱病毒的繁殖。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市的重症監護醫師...將伊維菌素稱為“奇跡藥物”和“(治療)COVID的青黴素”。澳大利亞科學家將非常高濃度的藥物添加到生長在培養皿,並報告說它阻止了導致 COVID 的病毒自我複製。過去的類似研究表明,將伊維菌素添加到實驗室培養的細胞中時,它具有抗病毒特性:它阻止了導致登革熱、寨卡病毒、西尼羅河、艾滋病和其他疾病的病毒的複製。
支持和反對用伊維菌素治療/預防COVID-19的雙方在過去的一年半裏一直在爭論。盡管如此,伊維菌素的處方量仍在飆升,上個月在美國每周超過 88,000 次(而 2019 年平均每周為 3,600 次)[4]。
人們期待除靜脈滴注的瑞德西韋和單抗類治療COVID-19外,要有口服類盡快用於臨床,哪怕是隻用於輕型或普通型患者。 本文旨在傳遞信息。
[1] PNAS
[2] 維基百科
[3] 《細胞》
[4] 《科學美國人》
[5] Drug Discovery: A History, 15 April 2005, ISBN:9780471899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