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無症狀,輕症,中症,重症的感染與獲得抗體水平間關係?
在新冠初期還沒有效藥物和疫苗時,臨床上曾試圖用恢複期病患血漿的抗體來治療 COVID-19 住院患者,結果並不理想,而且發現因不同人血漿中的抗體濃度及活性都不盡相同。後來改變策略,病程至少2周以上並且中度症狀以上的恢複期病患血漿抗體才可能有效。
2,無症狀和輕症患病病程時間長短 與獲得抗體關係?
比如FDA批準的單抗藥物Monoclonal antibody treatment,使用標準和限製條件之一:用於感染早期(十天之內)輕症,超過10天的不會給你打。這其中有2個原因:效果不理想或說已無意義。A 僅對輕症有效,B 感染超過10天病患自身開始產生抗體,從理論上說再用單抗藥物已無意義,或這人現已不再屬早期的輕症。就是說感染至少超過10天才可能開始產生抗體。自然感染無症狀或輕症的病程少於10天是不會/產生抗體極少。
3,舉普通流感例子,相信不少人都有一年內反複多次感冒經曆吧,如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