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和抵抗力嚴格說來不一樣,但接近。
我有一個哥哥,一個弟弟,在兄弟三人中,我和哥哥是兩個極端。我非常容易染病,而我哥哥的抵抗力極強,弟弟則在我們兩個人的中間。
小的時候我得過腮腺炎,得過猩紅熱(弟弟也得過)。文革開始不久我最先得了甲肝,然後又得過肺炎(痰是鐵鏽色的),感冒三天兩頭就沒斷過。我弟弟則是在文革快結束時染上了甲肝。而在我的印象中,哥哥是從來不生病的,他不怕冷,總是穿得很少,從來不感冒,上麵說的這些傳染病更是和他一點兒關係都沒有。他參加了“大串聯”,從北京跑到廣西,然後又去西北插隊,也都沒災沒病。唯一的一次例外就是他上小學五年級的一個暑假,突然咳嗽不止,一個多月,最後吃中藥“氣管炎丸”(或類似名字的灰色小藥丸)好的。因為這是我記憶中他唯一一次生病,所以印象極深。
長大以後我的身體好了一些,但還是比較容易感冒,比較怕冷。去印度的時候,趕上流行性的“病毒熱”爆發,結果我是十多個中國學生學者中第一個中招的,住進了醫院,吃氯喹,熬過了那可怕的七天高燒。雖然後來大部分中國學生學者也都中招,但我是第一個,說明抵抗力最差。
正因為如此,我很擔心新冠,尋找提高抵抗力、免疫力的辦法,但發現許多文章其實都是廣告,例如海參廣告。
三個兄弟,遺傳基因應該差不多,環境和食物也一樣,為什麽抵抗力相差懸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