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醫療係統如何應對新冠疫情
文/靜語
不知不覺,時間已經飛逝到了2020年的11月。加拿大的人們在春日裏經曆過新冠的第一波疫情,短暫地享受了較為平靜的夏日後,在深秋中又迎來了病例數節節攀升的第二波。
在大家再次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第二波防疫的時候,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在今年不平凡的日子裏,加拿大的醫療係統是如何應對新冠疫情的;在新型傳染病的防治過程中,又都有哪些成功之處和出現的問題。希望這些經驗可以帶給我們一些啟發和借鑒,也能幫助我們樹立起抗擊第二波疫情的信心。
今年年初,中國武漢爆發新冠疫情之後,加拿大醫院內的感染辦公室就已經開始密切地關注事態的發展了,並且通過內部會議來及時加強院內相關信息的溝通。
三月初,在加拿大全國病例數不足百人的情況下,加拿大政府出台了新冠的檢測政策:民眾無需健康卡和保險,都可以免費得到病毒的檢測。這一政策,體現了加拿大全民免費醫療的優勢,也是對每一位居民人文關懷的具體表現。
北美的新冠防疫策略是“壓平曲線”,希望通過控製病例數的激增、從而防止出現擠兌醫院資源的情況,繼而保證了中、重症患者可以得到及時的救治。在這樣的思路下,醫院對於那些檢測出陽性的輕症病人采取了在家隔離治療的方法。
當時多倫多及周邊地區有5家醫院可以進行新冠病毒的檢測,他們分別是 William Osler Health System’s Peel Memorial site,North York General Hospital, Mackenzie Health in Richmond Hill,Scarborough Health Network,和Trillium Health Partners network in Mississauga。
這些檢測中心設立在醫院內,與主病房樓分隔開來,有意前來檢測的民眾需要提前電話預約。通過電話篩查,可以事先排除一些其他有相似症狀的疾病。這些措施不僅可以為疑似患者提供及時的病毒檢測,也有效地防止了人群蜂擁而至造成的潛在交叉感染的危險。
3月中旬,隨著陽性病例數的增加,加拿大政府在關閉邊境的同時,對國內博物館、圖書館等大型聚會場所發出了緊急狀態的禁令。這時,加拿大醫院由於新冠檢測試劑盒的緊缺,實驗室檢查改為隻檢測中、重度症狀的患者。這一策略有利於在有限的資源下,優先保證急需醫治的病患的利益,但另一方麵,也造成流行病學數據的缺失,從而形成了實際感染人數大於官方報道的情況,並且也是造成社區傳播的隱患。
同時,加拿大醫院開始執行一些規章製度來防止院內的爆發。比如,在醫院工作的人員需要憑工作牌進入醫院;進醫院時,通過詢問,對員工進行相關症狀及接觸史的篩查。
根據當時對新冠病毒的研究,加拿大醫療界對陽性病人采取了droplets(飛沫傳播)和contact (接觸傳播)的隔離方法。防護上采取了一般黃色隔離大褂、普通外科口罩、麵罩和手套的隔離裝備,不提供負壓病房和N95口罩。根據研究,密度較高的病毒在相對密閉的空間內噴射會造成氣溶膠的傳播,醫護人員隻有在aerosol generating medical procedures (產生氣溶膠的醫學操作)如氣管插管吸痰時才佩戴N95口罩。從幾個月的操作實踐來看,這樣的措施在臨床應用中是可行的。
3月下旬,隨著疫情的發展,各家醫院出現了醫用物資短缺的情況。很多醫院開始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建立了新冠專用的捐助平台,鼓勵發動群眾進行捐款捐物。
這時,由於養老院疫情的大麵積爆發,加拿大的醫院係統及時總結經驗,開始嚴禁訪客,並且規定接觸病人的員工必須佩戴口罩。
到3月底,多倫多大部分綜合醫院都已經接診了新冠的患者。這些陽性病人被統一集中在相關的科室收治。醫院通過采取控製傳染源的措施,進而加強了疾病的防控。
4月份,隨著全球疫情的擴展,加拿大醫院係統也進一步跟進了防護措施。比如對於疑似病人,立即執行飛沫和接觸轉播的防控,並且迅速進行鼻咽部拭子的病毒檢測。與此同時,醫院還開始派遣醫護人員前去疫情嚴重的養老院進行支援,幫助他們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
隨著夏季新冠疫情的減緩,醫院係統開始放鬆探訪政策。在春季的嚴禁探訪政策時,住院時間少於一個月的病人家屬無特殊必要不允許探訪,探訪者也限製在主要的家庭成員。對於這些必要的探訪家屬,需要事先預約並且限製探訪時間,每個病人每天隻允許一位探訪者。探訪者需要戴口罩,通過篩查並且與病人保持社交距離。6月底疫情緩解後,探訪時間及人員有所放寬,但每次也隻允許一位探訪者。這些政策不僅維護了患者權益,也盡可能地保護了院內病患的安全。
9 月下旬,加拿大政府宣布第二波來臨,並且預計在10月下旬進入高峰期。加拿大的醫院開始對每一位新入院病人都進行COVID-19 的檢測,有些醫院還要求患者在入院第一周內嚴格執行飛沫及接觸傳播的隔離措施,用以防止潛伏期的傳染。病人的探訪政策再一次縮緊。
加拿大醫院係統不僅隨時根據疫情的發展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時更新政策,還通過電子郵件將最新的研究和政策對員工進行信息的更新和分享。醫院每周還通過電話會議接受員工的提問、解答員工提出的問題,並且及時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醫院係統也通過電話會議和講座為一線員工提供心理方麵的支持和疏導。員工如果有新冠感染的症狀,需要向醫院相關部門報告,並且需要通過檢測,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才會允許回來工作。
根據現有的研究,有證據說明在新冠病毒感染症狀出現8天後不再有傳染的可能性。並且至今沒有研究證明新冠病人在症狀出現14天後還傳染他人。新冠病人在一段時間內會攜帶病毒片段,檢測結果會呈陽性,但這些片段不是整個的病毒、沒有活性,在實驗室研究中沒有發現這些片斷還具有病毒複製的能力。至於感染過新冠的病人是否還會再次感染的問題,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
在新冠疫情中,加拿大醫院通過衡量客觀的研究結果,采取了必要有效的防護措施,取得了不錯的抗疫成績。至今,對於需要治療的中、重度症狀的新冠患者,加拿大醫院係統可以保證提供相應的救治。
在新型傳染病的全球疫情中,加拿大醫院也麵對著巨大的挑戰。比如,在疫情初期,對於國際旅行者,政府鼓勵民眾采取14天隔離的方法,但為了保證醫院係統的正常運行,某些醫護工作者不被要求相應的隔離,這樣在醫院係統內存在著疾病傳播的風險。
疫情初期,病毒檢測中心被定為5家醫院,公眾需要打電話預約。由於民眾的恐慌,電話被打爆,出現過電話很難打進的情況。
在養老院疫情爆發前,醫院係統沒有進行訪客的控製,也沒有實行員工戴口罩的措施,這些也是會造成院內爆發的隱患。
並且,在養老院疫情爆發後,養老院係統實行了禁止員工同時在兩家養老院工作的策略,但醫院係統並沒有實行這項政策,這也是防疫方麵的一個隱患。
對於抗疫過程中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比如疫情初期,是否對疫情的嚴重程度能有更科學的預測,某些防疫措施是否可以做到更早更嚴密;怎樣在專家早期已經對全球疫情做出預測時,能夠積極準備好醫用防護物資;是否可以有更好的應對方法解決由於接診新冠病人,而造成一些原定的常規手術推遲的問題;以及如何麵對物資緊缺與公共衛生策略(如是否應該告訴公眾戴口罩)之間的矛盾的問題,等等,也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的。
總而言之,目前加拿大醫療係統在新冠疫情防治過程中取得了一些的成績,這不僅要歸功於政府整體的防疫策略,以及加拿大本身地廣人稀的優勢,加拿大醫院係統決策者們也通過專業而細致的工作,和各個部門通力合作,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在新型傳染病的防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不完美的情況,但瑕不掩瑜,加拿大醫療係統內目前並沒有因此出現診治的疏忽和大麵積的院內感染。希望在接下來的疫情裏,大家可以做好自我防護,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不僅有利於獲得健康,也可以幫助減少加拿大醫療係統的負擔,使每一個人都可以平安地渡過。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