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六不治”說明了什麽?

在西醫在中國占據主導地位以前,中醫幾乎一直都是中國人診治疾病的唯一選擇。但是,中醫一直一來都有“六不治”之說。中醫六不治最早是扁鵲提出的。據《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六不治的內容為:“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髒氣不定,四不治也;形贏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這段文字的大意是說:患病的原因多種多樣、疾病的發展轉化也極為複雜,而醫生認識和治療疾病的方法和手段卻遠遠不夠。所以針對以下六種病人,醫生要慎重對待。這六類病人,醫生可能會治不了你的疾病。一是狂妄、驕橫、不講道理的人;二是隻重視錢財而不顧及身體健康的人;三是對穿衣、飲食等過於隨意、不能適應身體需要的人;四是身體內氣血錯亂極不平衡、髒腑功能嚴重混亂的人;五是身體已經極度贏弱、不能服藥或不能承受藥力的人;六是隻相信巫神亂語和那些騙子的偏方、不信任真正的醫學的人。更早的《黃帝內經》中也提出“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己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惡於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所以六不治也可以看成是中醫治未病思想的具體化。

…………

點擊這裏閱讀全文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