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客觀與你的模型一致時,模型才有用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有用。從認知的向真實逼近程度上來看,所以的模型都是假的。
指數模型在思辨上可以是很有用(例如以前的馬爾薩斯人口論,馬克思資本論,期權劃價)。但是在探索治療疾病時,沒有啥價值。因為模型隻有三個變量:初始值,增長率,和時間。癌症控製方法都與其中一個變量有關。就是你說的自愈,也不為外乎是控製增長率的一種方法(比如說將增長率變為負數)。但沒有人會是看了你的模型後,才開發癌症藥物或者是喝胡蘿卜汁的,減少癌細胞或者控製癌細胞增長速度是簡單治療常識。你就是把指數模型空談到天,也產生不了任何具體的治療手段。
把假設當成真的來看,這是你思想的一大漏洞。再者,如果手術能把癌細胞數量變為0,怎麽就不能治療癌症了(這是數模型模型的基點)。 你的研究實際是還是描述性的研究,如果模型一大,那麽多的差數,都是拍腦袋出來的,隻要有一個假設在裏麵,這個大廈很容易倒塌的,所以模擬模型多數比較低級,與其說有啥客觀性,不是說是用來闡述作者一種想法而已。
第二:癌症研究更看重實驗,你的方法就是看書+計算機+一點數學,從而聲明方法如此偉大,基本上不是西方人做科學的路子。靠紙麵上來研究癌細胞增長與衰亡,與真實治療癌症啥關係也沒有。
第三:你的文章很難發表,空談部分弄好了,也許可以試試歐洲的破雜誌,就是能發表,你的很多的偉大的想法和牛皮很可能是稍帶不進去的。
第四:用偏見看別人的研究和現在的癌症研究,又用偏見誇大自己連一個毛都還沒有的東西,數學也不能保證客觀性,恕我直言,不是正常人幹的事情,有這功夫,還不如在股市是去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