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劇幾周終於結束了!結尾的時候老爸患上阿爾茲海默症讓人心疼不已,家人也冰釋前嫌,賺夠了觀眾的淚水,我不禁想起了我曾經經曆過的阿爾茲海默症病人。
阿爾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俗稱為老年癡呆,德國病理學家阿爾茲海默在1906年最先描述了這個病症,這個病症由此命名。由於病因不明,所以治療也是無從下手,隻是靠藥物控製和延緩症狀。這些藥物極其昂貴,是英國國民醫療NHS的一項很大花費。
我的一次近距離接觸阿爾茲海默症病人還是七八年前幫忙照顧前男友的父親,前後有大概一兩年的時間。我認識男友的時候,他爸已經得病幾年了,漸漸失去照顧自己的能力。為了照顧爸爸,他租了在爸爸老房子附近的一個足夠大的房子,然後搬進去和爸爸同住。在老房子附近租是為了爸爸對周圍環境熟悉,能常常去他喜歡的咖啡廳坐坐在那裏吃午飯。當時為了讓爸爸不覺得環境陌生,還把租來的房子的臥室漆成深藍色(搬家的時候又漆回白色也是煞費苦心),為的是和他原來的家裏一樣。男友的工作比較忙,還經常出差,所以有護工每周來兩次收拾房子,換洗衣物床單,熨衣服。雇用一個全職的護工沒有三四千英鎊不可能(如果隻白天來一周五天也是要兩千英鎊,一天100-150英鎊),而且爸爸那個時候還沒有病到離不開人的程度。
這個病是一會兒明白一會兒糊塗,對過去的事情他記得很清楚。明白的時候,他會給我講他當海軍的事情,例如靠岸的時候就上岸,盼望能邂逅一位漂亮的姑娘。還有他年輕的時候做過演員,當然沒演過主角,但是在伊麗莎白泰勒旁邊演過衛兵,也見過理查波頓和泰勒吵架。他經常一遍又一遍重複這些故事,我們就在旁邊一遍又一遍聽著然後附和著。他明白的時候也會意識到自己得了這個病,會大哭,看著一個老人哭的滋味真不好啊!
這個病肯定是一天比一天重,他爸有時候認識他有時候不認識他,有時候還打他把他幾十歲的兒子當成小孩子。但是慢慢地,他越來越不認識家了,回到家也會把門大敞四開忘了關門,關上門也會把鑰匙留在上麵。每次他走丟了,都有好心人找到他口袋裏的卡片給我們打電話,我去附近接過他,有時候在商店裏,有時候在警察局裏。
過了一段時間他爸的病情已經不適合留在家裏,他有可能傷到自己,家裏實在沒有能力監護他了。社工安排他進專門收治老年癡呆的養老院,但是得排隊。最後我們終於等到了在北倫敦的Alexandra Palace附近的一間養老院的位置,他爸住了進去。但是每次我們去看他都心情不好,本來就慢慢癡呆再和一群已經癡呆的人待在一起隻能是越來越癡呆啊。在養老院的陽光房裏,坐著一群白發蒼蒼的老人,互相傻笑。每每看到那個場景,我就覺得我們在年輕的時候真的應該好好珍惜時光,把生活過得充實,到了接近癡呆的那個時候即便有萬貫家財又有什麽用呢!
那家養老院的硬件很不錯,房間寬敞,自己的衛浴間,夥食也不錯,工作人員大部分是菲律賓人都挺盡心。但是,那麽多老人,工作人員有限,飯再好也沒有家裏可口啊,端過來飯不吃也就算了,不像在家裏我們還哄著他吃。三個月後他爸就瘦了很多,我們看出他瘦了但是也沒注意到底瘦了多少。一個周末我們到養老院接他爸出來,去一家海鮮餐廳吃他喜歡的炸魚和薯條。吃完男友去結賬,我攙著他爸往門口走,走著走著他爸突然停了說,我褲子掉了。我低頭一看,他爸的褲子掉在腳麵上,好在上衣夠長,沒有露出內褲。我動作飛快,一把把褲子提上來,扭頭看了看,顧客們紛紛扭過頭去不看我們不讓我們尷尬,飯店裏一片寂靜。我們這才知道他爸已經瘦到一定程度,必須重新買衣服,腰帶要重新打眼兒。
電視劇裏,明玉犧牲工作照顧爸爸,那是她有錢可以暫停工作,而且爸爸還基本能生活自理。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是要工作謀生的,而且很多有自己的小家,放棄一切去照顧父母是不太現實的。
後來,我和男友分手了,但是一直惦記著他爸的狀況,我覺得他時間應該是不多了,因為他拒絕吃藥mental和physical都每況愈下,也許他自己也想早點兒了結吧。再後來不久男友告訴我他爸在養老院去世了,安靜有尊嚴地離開,沒有插管搶救。到了最後家人其實也覺得離開人世是老人的一種解脫,男友說他們把老人剩下的一部分財產捐給阿爾茲海默症協會,希望有一天人類能攻克這個病......
希望這部電視劇讓更多人了解阿爾茲海默症,給這些老人更多理解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