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病(五) 怎樣與醫生交流
您與門診醫生接觸的時間
---
如前所述,當您選擇了就診於三級甲等醫院的時候,您也就選擇了掛號難和看病難。同時也意味著其他的病人也同樣麵臨掛號難和看病難的問題。為了盡可能的緩解這些問題,一位醫生會在出診時間內看盡可能多的病人,特別是專家,有可能今天額定的掛號量是看20位病人,但是通常會因為外地病人、可憐的病人、重症的病人、有權有勢惹不起的病人而加號到30甚至40個。如果上午的門診是30人,從早上8點看到12點,共4小時,中間沒有喝水上廁所的時間,那麽平均接待每位病人的時間是4*60/30=8分鍾。不錯,這就是您淩晨爬起來,裹著軍大衣在醫院掛號室門外在寒風中等了三個小時以後掛上號,又從上班起等了3小時以後換來的就診時間,8分鍾,平均值。
還不夠準確,這8分鍾並不是您坐在診室內和醫生交流的時間,在形成初步診斷以後,醫生會給您安排一些檢查,大多數是當天就能夠完成的,所以您拿著化驗單檢查單做完檢查以後回到醫生那裏,還要再給他看結果。想必您已經注意到了,在您等候過程中,總有些人沒拿著掛號條就衝進了醫生的診室,其實那些很可能是做完檢查給醫生看結果的病人。
也許您會非常好心地幫助醫生維持就診的秩序,堅決製止那些加塞兒的人。我建議盡可能在診室外進行,也許您一把拽出來的是那個剛剛跑了幾層樓憋了半天尿才做完B超想拿給醫生看結果的病人,他也隻有平均8分鍾的時間與醫生交流。
與醫生說話
---
不論您是看中醫還是看西醫,中醫講究望聞問切,西醫講究問病史和查體。醫生都需要和您交談才能夠知道您的疾病是怎樣的。我們的身體裏布滿了各種自檢的信號線,它們會將身體的損傷通過它們自己的語言向您的大腦做匯報,比如疼痛、酸脹、無力、燒灼感、異物感。請向醫生報告這些感覺,他才能幫助您。
中醫不是僅僅切脈就可以摸出您是什麽病,西醫也不是僅僅靠CT、B超、化驗單就可以知道您是什麽病。診斷疾病就像是CSI做調查,全麵的證據才能指認真凶。
雖然很少,但是確實有一些病人到醫生麵前一句話不說,手一伸或者臉一挺,醫生要先猜出他的主要症狀和不舒服,說對了以後,他才繼續看病。從前我出門診,在相對閑適心情也不錯的時候會陪著他們玩一會,答對的話他們 會很心服口服的。
另一種人很多,他們會不斷的陳述。比如,"我從20年前就開始胸悶了,那正是小平同誌南巡的那一年啊,改革開放以來……"有時候這種傾訴是不自覺的,尤其是老年人。老年人必須依靠事件來回憶時間順序,所以我在《看病前的準備》裏寫需要事先回憶一下病史,並且記錄下來。當傾訴與疾病無關的時候,醫生會打斷您,或者是您的長輩,這不是不尊重或者態度不好,而是您隻有8分鍾。
區分事實和判斷
---
請盡可能學會區分陳述事實和判斷,區分這兩點是需要極高的知識和智力的,而且稍微不小心即使具有極高知識和智力的人也可能混淆。
如下是事實陳述:“我眼睛紅”,“我發燒最高到39度”,“我嗓子疼”
如下是判斷陳述:“我眼睛發炎了”,“我發燒很高”,“我上火了”
除非是在精神科或者心理門診,否則請您盡可能陳述事實。
對於您的感受,請按照不舒服發生的感覺或者表現,以及它們發生的時間來描述,比如“尿尿尿不出來3天”是非常好的描述,而“尿不出來很久了”則仍然沒有給醫生提供足夠的信息。我的建議是
* 慢性病請精確到年或者月,比如“運動後胸悶5年”,
* 近1-2年發病的,請精確到月,比如“雙眼視力下降6個月”
* 近1個月內發病的,請精確到日,比如 “尿尿尿不出來3天”
* 急性病請精確到小時,比如“左眼前發黑看不見東西1小時”。
如果您有數字能夠描述您的病情,請盡可能告訴醫生數字。比如,“這個星期我的血糖最高到過13”,但如果您僅僅說“這個星期我的血糖很高”,那得看您跟誰比了。對於醫生的提問,特別是有“多少”這樣的關鍵詞的提問,請盡量以數字回答。不過很遺憾,通常當我問起“您得高血壓多少年了?” 80%以上的回答是“很久了”。
疼痛與痛苦
---
看病,哪怕是急診,醫生不會馬上給您解除痛苦。
疼痛,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禮物,雖然那是無人想要的禮物。疼痛是身體發出的火警,是診斷疾病和判斷疾病進展的重要信號,是您生病的身體部分直接向醫生的報告。在沒有明確診斷之前,醫生是不能夠幫病人止痛的,就好像沒有查明報告火警的位置,我們不可能把火警的電話輕易掛掉。也許您或者您的家人在檢查床上疼得死去活來,醫生還是會冷漠的用手摸這摸那,甚至使勁壓一下問您是否更疼,此時也請告訴醫生您的感受。
另外,值得說明的一點,也需要向低年醫生強調的一點是,那種顯示出痛苦,大聲叫嚷的病人,另一方麵也說明他們有強大的生命力,而另一類蒼白的悄無聲息的病人,卻更有可能有生命危險。所以當您在急診看到醫生不顧您大聲叫嚷的同伴,而去看另一個悄無聲息的病人時,不要去阻擋醫生。
態度
如果您收入不高,生活不充裕,請直接跟醫生說,相信很多醫生會和我一樣給您選擇相對便宜的藥品和治療。不過同時相對便宜的藥物也意味著療效,特別是副作用的不同。
如果您在路上堵車,找不到停車位,在掛號室門前受凍,坐在門診等候一上午無所事事,請盡量不要將怨氣宣泄在那個為您看病的醫生身上,他在上班路上一樣堵車,一樣找不到停車位,您在掛號室門前受凍的時候,他在病房檢查住院的病人,您在門診等候的時候,他在診室裏奮力看病。
很多時候醫生的態度是由科室決定的,越是緊急和危急生命的科室,醫生的態度越冷漠甚至惡劣,在急診室不可能有醫生和顏悅色地跟家屬說話,有且隻有厲聲命令家屬去做什麽。醫生不會也不應該把病人當作自己的親人來對待,事實上很多醫生不敢給自己的親人做手術,因為感情因素可能會影響判斷。
希望您能明白,醫生的態度與醫學水平沒有直接的關係。
期望
---
相當多的疾病是不能夠消除病因的,比如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青光眼、類風濕……現在的醫學也無法解決這些問題,醫生能夠提供的是盡可能控製疾病進展的方法,使疾病無害化,血壓降低到正常值,意味著您幾十年以後死於腦出血的可能性要減小;眼壓降低到目標眼壓,意味著您丟失視野的速度能夠減慢,甚至停止。您能夠在醫生這裏找到的不一定是戰勝疾病的方法,而往往是學會如何與疾病共存,共同生活。
新聞或者報紙上出現的某個疾病的治療“希望”,並不等於真正在醫院就可以給您用上。醫學是非常保守的學科,一種治療方法要經過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研究才能確定下來,一種新藥上市至少要經過十年的實驗和審批才能夠進入醫院的藥房。
即使是經過那麽多年的研究確定下來的治療方案,仍然不可能100%的保證治好您的疾病,絕對不可能。治病和修車不一樣,不是您交了錢,就一定可以拿到一輛修好的車。
請您一定記住:花了錢,絕對不可能得到保證治愈,絕對不可能保證沒有風險。
萬一你得到了醫生這樣的保證,說明:
a)醫生在安慰你;
b)跟你說話的壓根就不是個醫生。
知情同意
---
如前所述,您絕對不可能得到保證治愈,絕對不可能保證沒有風險。在侵入性的操作治療或者手術之前,醫生會給您看一個知情同意書。這個知情同意書就像是您在購買股票、基金時聽到的“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一樣,是要告訴您可能發生的危險的。
1. 知情同意書上寫的每一種風險,都是真實發生過的,至少有一個真實的病人,真真切切地經受過這樣的痛苦。
2. 知情同意書上寫的出現的風險,一旦發生,醫生也會繼續全力地幫助您。
不證自明的公理
---
1. 人都是要生病的。
2. 人都是要病死的。
也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常人和病人,甚至癌症病人之間的區別,隻是5年生存率有所不同而已,而且都小於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