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經查原作者筆名“金色葡萄”,是北醫眼科博士,原文在2011年發表於果殼網。雖然內容是針對中國國內並略微過時,但是有些東西也值得海外病人參考。原文較長,分段轉載。
如何看病(-):該看不該看
1. 我不想討論醫療製度如何如何,隻是在現有的條件下,盡可能幫助需要醫療救助的人,使人們看病的效率更高。
2. 請質疑任何從網絡上獲取的醫學知識,包括本blog
3. 歡迎傳播
問題1: 該看不該看
人的身體是有自我修複能力的。而且這種能力很強,顯然比電腦和汽車厲害。有些疾病並不需要治療,有些疾病是有“自限性”的——也就是時間到了自己就好了。
不過,能夠發生在人身上的疾病,也是伴隨人類進化了同樣長的時間,也不是等閑之輩。
如果自己身體不適,是扛著,還是去醫院就診。這是個問題。
1. 如果器官的功能受損,需要立即就診:
眼睛的功能是用來看東西的,突然看不見了,應該馬上看醫生。同理,突然聽不見了,四肢運動突然出現障礙。。。值得注意的是,人類有許多器官是雙份的,比如眼睛、耳朵。。有些人一隻眼睛的視力突然下降,另一隻卻完好,有可能忽略了壞眼的問題。
2. 不能忍受的疼痛。
疼痛是身體發出的火警,不要去挑戰疼痛。如果遇到不能忍受的疼痛,應該盡快就診。比如腹痛、胸痛、眼痛。需要提示的是,即使你到了醫院,通常醫生也不會立即給你止痛。疼痛是火警,是了解身體狀況的重要信號,沒有人會在消滅火災之前,先把附近的電話線都砍了。
3. 反複發作的不適
老毛病了,忍忍就過去了——大部分的癌症就是這樣度過了無人騷擾的童年期。對於反複出現的不適,應該認真注意誘發的原因、緩解的方式。
對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年齡,>50歲的,最好去看看,免除後患。
4. 已經處於某個疾病進程中,但是感覺突然發生了變化。
大夫可能已經告訴你這個病沒什麽,過幾天自己就能好,開始的時候,感覺也是一天比一天好,可是今天突然惡化了,那麽最好再去複查一下。
5. 別人看出來的疾病
通常不用著急,人類的身體有發達的自我檢測係統,如果自己沒有什麽不舒服的感覺,多半沒有太大的問題。(注意:醫生經過身體檢查發現的除外,比如身體上的包塊之類的)
典型的是結膜下出血。一般是“白眼珠”上有鮮紅的血跡,自己毫無感覺,不疼不癢視力不降,通常是照鏡子或者是被其他人發現,這種不是“眼底出血”,這種是“白眼珠”上的細小血管破了,跟磕青了沒什麽區別。咳嗽、便秘、揉眼睛。。。都可能引起。
===
定期體檢是必要的。
自己的身體隻有自己保護,兄弟靠不住、組織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