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如此。但正如上麵有人談到的,即使在中醫內部,還有 “此 X 非彼 X " 的問題。歸根到底,中醫的概念不從具體的症狀和

來源: 欲千北 2018-03-13 16:47:5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35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欲千北 ] 在 2018-03-13 17:07:1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檢測結果出發,不與症狀和實驗結果相聯係,一個概念沒有與之相對應的症狀/實驗判據、或一個症狀群、或定義,彼此討論起來很難,但運用者容易自洽,因為概念的邊界不確定。這種理論上的模糊不清,並不影響很多中藥的有效性,比如板藍根。因此,不精通中醫理論,但知道藥性和方法,也可以成為一個好的中醫。

所有跟帖: 

基本的理論框架和大致診斷原則應該還是固定的。不同流派之間可能不太統一,運用時要有靈活性:) -viewfinder- 給 viewfinder 發送悄悄話 viewfinder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3/2018 postreply 17:12:21

比如說 ”陰虛“ 這個概念怎麽理解?與什麽症狀群相關連? 判斷是陰虛的關鍵是什麽?有誰可以指教? -欲千北- 給 欲千北 發送悄悄話 欲千北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3/2018 postreply 17:27:3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