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老年人來說,三高是個避不開的話題,因為飲食油膩就是造成脂肪肝和“三高”疾病的主要元凶,於是越來越多的人跟肉類徹底決裂,崇尚清淡即健康。
可是!理論與現實大相徑庭!
央視:別再給老人吃清淡了!
吃素就不會有三高嗎?吃素就能健康長壽嗎?吃素就能治便秘嗎?想得倒是挺美的,這不,湖北一位老婆婆因為堅持吃素不沾葷腥,骨頭變得像泡沫了!
據《長江日報》報道,武昌的楊婆婆吃素近30年,洗完澡一不小心滑倒在地,骨折了,最後隻能換人工關節,不然隨時會危及生命。
圖片來源於《長江日報》
首先明確觀點,我們建議大家飲食清淡,但是大多數人一不小心就會矯枉過正,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完全不沾葷腥了。就連央視都忍不住呼籲:別再給老人吃清淡的了!
央視《健康之路》微信截圖。
“ 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有關專家指出,我國老年人營養狀況令人擔憂,超過一半的老人存在營養不良風險。——摘自環球網”
天天吃素,小心沒病吃出病
胃口好、嘴壯,基本上是所有長壽老人的共同特點,這也反映出吃飯對於健康的重要性,天天粗茶淡飯,小心沒病吃出病。
1、遇到小病就容易倒下
吃素意味著蛋白質、脂肪攝入不足,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如果食物過於清淡,長期下去體質會不好,遇到點小病很容易就倒下。
蛋白質供應不足時,會導致免疫係統的免疫球蛋白減少,從而使身體抵禦外來危害、尤其是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更容易患感染流行性感冒和各種疾病,甚至會增加腫瘤的發病風險。
2、快速老化
長期素食的人因為蛋白質攝入的減少,會加速皮膚的老化,導致女性卵巢的功能下降,卵巢提前衰老,可能會出現閉經和月經紊亂以及內分泌失調證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了女性更容易衰老。
3、同樣有脂肪肝風險
吃素就能和脂肪肝絕緣了嗎?據《武漢晚報》報道,2014年武漢漢陽區五裏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曾對歸元寺、鐵佛寺的兩寺僧人進行體檢,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受檢的30名僧人中接近一半患有脂肪肝!
4、依然可能有三高
魚肉蛋奶一口都吃不著,隻能靠澱粉(糖),油、鹽、糖這些東西來“彌補”,再加上精白主食吃得多,久而久之,原本健康的飲食搖身一就成了“三高”的營養。
5、引起膽結石
研究發現長期吃素的人更容易患上膽結石,尤其是老人家,因為肉食的減少更容易患膽結石。
6、便秘
隻吃水煮食物,或隻吃水果,腸子裏沒一點“油水”,進食量不足的情況下,胃腸運動減慢,粗纖維食物的水分被腸道吸收,腸內容物幹結,更容易導致便秘。
當然,吃對方法還是能通便的,可以將蔬菜在沸水中焯幾分鍾(時間不宜太長),再用少許油,不但有潤腸的作用,還能減少水溶性維生素的流失,以及降低蔬菜中的草酸等成分影響蛋白質和鈣的吸收。
史上最健康食譜
不要視肉食為猛虎,也不要迷信粗茶淡飯,營養全麵,搭配合理才是好的飲食習慣。
1、食物以拳計
動物類食物是多種人類必須營養素的重要來源,不要過量就好,具體標準如下:
【肉類不超一拳】
每天吃不超過一個拳頭大小的肉類,包括魚、禽、蛋、肉;就是將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伸出來,其他手指握拳,每天吃肉的體積就是兩個手指的這麽大。
如果做不到每天都吃魚肉,可改成每周吃2~3次魚。平時,應盡量多吃白肉(如禽肉及魚肉),少吃紅肉(如豬、牛、羊肉等),建議每周吃2~4個雞蛋。
【穀物兩拳】
每天吃兩個拳頭大小的穀類,包括粗糧、雜豆和薯類;
【豆、奶製品兩拳】
每天保證兩個拳頭大小的豆製品和奶製品;
【五拳蔬果】
每天吃不少於五個拳頭大小的蔬菜和水果。最好的選擇就是應季水果蔬菜,價錢實惠,營養又豐富。
2、多燉少炒,食物溫軟為佳
對中老年人來說,食物弄成暖軟潤更好。
中老年人不要吃冷的食材,即便是涼菜,也最好用熱水焯過。建議用“燉、煮、熬、蒸”的方法進行烹飪,做出軟食。一則是營養流失少,二則是這樣更貼切中老年人牙齒的咀嚼能力以及消化吸收。
3、少吃高脂高鹽和醃製的食物
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每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高血壓患者或有高血壓病家族史的人,每天食鹽的攝取量要在4克以內。油不超過30克(兩瓷湯勺),烹調應該以植物油為主,盡量少吃或不吃動物油。
【2個減鹽技巧】:
炒菜時不放鹽,起鍋裝盤上桌後再加鹽。這樣吃起來鹹味依然不減,但卻可以減少1/2~2/3的用鹽量。
利用醋、芝麻醬、香料來調味,可加蒜、蔥、胡椒等變換口味,或適當將菜肴烹調成以甜、酸、辣為主的口味。
4、少吃多餐
有些中老年人長期食物攝入不足,機體不耐受食物的數量變化,所以增加食物品種和數量時最好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要給消化係統一個適應的過程。
一次進食較多不易消化,一天可吃4~5餐,每次隻吃8成飽,這樣更有利於吸收。
人老了,能吃就是福。很多老人習慣節儉,什麽便宜吃什麽,甚至隻吃主食,從而導致營養不良。這個習慣千萬得改,家裏有老人的也得重視,省下來的錢肯定沒有花出去的藥費多啊!
來源:廣東公共頻道(ID:gdggpd)
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央視警告:別再給老人吃清淡了!
所有跟帖:
•
非常讚同。我很尊敬城頭上貼的陳老師,但也有個小小的疑問:
-nyagela-
♀
(524 bytes)
()
11/21/2017 postreply
22:31:55
•
我也很敬佩陳老師,她的理念和我一樣,不過我的目標是120歲,然後不吃不喝涅磐。你是不是醫生啊,所以才質疑陳老師?
-羽衣甘藍-
♂
(128 bytes)
()
11/22/2017 postreply
03:49:25
•
你這目標比千年先生的目標可能差得遠。我的目標是我父輩年齡的平均值。
-霧裏看花123-
♂
(0 bytes)
()
11/22/2017 postreply
06:21:44
•
隻要身體健康不被折磨就好。因為所有人都是病死的,健康無病的人自然長壽。
-羽衣甘藍-
♂
(0 bytes)
()
11/22/2017 postreply
06:56:53
•
覺得長壽是健康的副產品。身體健康不生病了,就沒辦法死了。
-羽衣甘藍-
♂
(0 bytes)
()
11/22/2017 postreply
07:05:55
•
大夫看的病症很多是由磨損和消耗引起的。活著就
-霧裏看花123-
♂
(41 bytes)
()
11/22/2017 postreply
08:40:58
•
磨損和消耗有,自身修複和重建也有,覺得如果健康飲食和鍛煉的話,百歲前應該可以做到平衡。然後就順其自然,
-羽衣甘藍-
♂
(62 bytes)
()
11/22/2017 postreply
10:57:22
•
哈哈哈,沒有看內容,不知裏邊還有這樣的解讀!你讓你自己變得很搞笑啊!
-nyagela-
♀
(0 bytes)
()
11/22/2017 postreply
13:58:49
•
你主張的猿猴膳食法也可能適合某些腸胃特別抗造的人,但是請放過癌症病人和老人,真的很危險。
-nyagela-
♀
(0 bytes)
()
11/22/2017 postreply
14:02:42
•
你主張的猿猴膳食法也可能適合某些腸胃特別抗造的人,但是請放過癌症病人和老人,真的很危險。
-nyagela-
♀
(0 bytes)
()
11/22/2017 postreply
14:03:46
•
“民科害人”的質疑是合理的。”癌細胞喜歡酸性的大魚大肉“這個觀點是否能成立,是否通過科學驗證這一關,還未見更多的研究報告。是否尊
-遛遛逛逛-
♂
(321 bytes)
()
11/22/2017 postreply
08:47:06
•
現在由於傳媒的普及,“民科害人”的事例是越來越多。在醫學領域,為什麽
-遛遛逛逛-
♂
(1153 bytes)
()
11/22/2017 postreply
18:16:11
•
您說話真是溫文爾雅!直接說,用酸性、堿性來指導所謂“養生”,百分之99.9(循環)是騙子。
-compact-
♀
(59 bytes)
()
11/22/2017 postreply
21:08:04
•
看了一下,我覺得不是吃不吃的問題,而是怎麽吃的問題
-天兒晴了-
♀
(0 bytes)
()
11/22/2017 postreply
04:10:16
•
吃素沒問題,但各類蔬菜幹果得吃夠了,油不可以減了,不能用高糖高米麵來替代肉類的
-Manymore-
♀
(173 bytes)
()
11/22/2017 postreply
04:31:58
•
正解
-天兒晴了-
♀
(0 bytes)
()
11/22/2017 postreply
04:35:19
•
老年人從雜食變到吃素是危險的。很多肉類裏營養幹果豆類裏也可能有,但是老年人可能吸收不了。
-nyagela-
♀
(0 bytes)
()
11/22/2017 postreply
10:26:06
•
清淡不是吃素。營養要均衡。另外個人體質,感覺不一樣,身體會說話,根據自己身體情況調節。
-雅是一種德-
♀
(0 bytes)
()
11/23/2017 postreply
14:42:42
•
+1
-fleet-
♂
(0 bytes)
()
11/23/2017 postreply
15:48:33
•
目前接觸到的九十幾歲還身體健康的老人都是食欲好的老人。不吃根本沒有能量,隻能是適當控製肉類的攝入量。
-qiuqiudou-
♀
(0 bytes)
()
11/24/2017 postreply
06:53:42
•
這句算是亮了 “受檢的30名僧人中接近一半患有脂肪肝!” 是因為吃素呢還是因為其實沒吃素?
-丁丁貓和熊貓貓-
♀
(0 bytes)
()
11/24/2017 postreply
07:02:47
•
暴露了。中紀委應該進駐各大寺院了:)
-世事滄桑-
♂
(77 bytes)
()
11/24/2017 postreply
07: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