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截肢的名醫

來源: 58不通則疼 2017-03-02 09:53:5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374 bytes)

關於爸爸的三件事。50年代出生的人,很多沒有見過祖輩。我沒有見過爺爺,姥爺和姥姥。爸爸的爺爺是蘇北某個窮鄉僻壤的“名醫”。怎麽知道的?家鄉的親戚說從墳頭可以看出。據說到爸爸的爸爸這一代敗落。何以見得?一,奶奶是爺爺的“二奶”;二,爺爺隻有錢讓爸爸讀了4年的私塾。老師還是一個“江湖郎中”,授課不定期。幸好有這點知識(這是後話)。15歲時遇到大旱災,經不住小夥伴“有飽飯吃”的誘惑,參加了當地的“土匪”。後來叫新四軍。在部隊,他見到過的最大官是粟裕。因為是有“文化”的小兵,入伍三個月後改做衛生員。到49年,同村出來的7個人,隻有他一個在世。鹽城一戰,就被張靈甫的74師搞掉5個。抗戰,他沒見過日本鬼子。內戰,也沒打過槍。因為“止疼”有方,很快當了衛生隊長。後來我見過的叔叔,阿姨們對他的“醫術”評價還好。以下是對我有影響的幾件事。

第一件事。他以擅長截肢而出名。韓戰爆發後,他們的部隊也過了江。但戰地醫院就在江邊。他從沒有對我將過他的“戰史”。直到下鄉前,我小心地問起,沒見他有什麽醫術文章什麽的,他才講了一點點,卻流了一大堆淚。當年他們入朝時是冬天。被提醒的最重要的事是,穿最厚的棉裝。南方人對冬天寒冷的概念是他們自己的記憶。過江前,衛生部長要求他把所有男的“醫護人員”準備好,第一批過江。並且要攜帶所有的外科手術器材。但也晚了。他們到達時,戰地醫院所有能騰出的地方都留給了不能動的傷員。主要是凍傷員。又以腿凍傷為主。他們來的任務就是接替前麵這幫很長時間沒有休息的“屠夫”。對於積壓的凍傷員,沒有治療(太多了),隻有截肢。因為“截肢”有方,挽救了許多性命,還立了一個小功。從此,他在戰地醫院有了小名氣,成為醫院第一任外科主任。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