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養結合” —— 利益的背後能給老人護理帶點什麽?

來源: stapler123 2016-11-15 10:25:0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695 bytes)

   社會的快速發展,派生了大量新鮮詞匯,大家都會有一種錯覺,那就是追逐新的詞匯,就會跟上社會的步伐,才不會落伍。在中國的養老行業中,大約三五年前,突然冒出一個名詞,叫做:以房養老。關鍵是這個名詞據說還是一個舶來品,因為有些“專家”說:“以房養老”是國外發達國家特別流行的養老方式。既然國外都這樣流行,那在中國也一樣可以流行了?但這個“以房養老”的概念,就像國外根本就沒有而在國內極為流行的“加州牛肉麵”一樣,在國外發達國家,根本就沒怎麽聽說過這個所謂“以房養老”的概念。早在2007年的時候,有國內保險方麵的人就找到我,探討倒抵押式的一種保險式商業模式,這就是後來說的“以房養老”。

   “以房養老”已經胎死腹中,現在養老行業最為頻繁的名詞是“醫養結合”。“醫養結合”應該說是地道中國特色概念。為什麽會出現“醫養結合”這樣的概念呐?讓我們一起分析一下:

Ø 首先這裏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概念— 養老,什麽是養老?我們概況一下,大概就是

退休以後的老人的方方麵麵的需求服務。這意思就是它幾乎涵蓋社會上所有服務行

業。健康醫療是老人最為關心的方麵,所以養老服務中首先就是健康醫療。

Ø 醫療體製不健全、醫療資源分配不合理,從而造成老人的看病難、看病和治病成本

高昂。

Ø 社區醫療健康建設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Ø 老齡人口比例增大,社會養老壓力加大。急需社會來滿足老人的醫療護理的需求。

當然還有很多具體原因就不一一列舉了。

回顧國內進10年養老行業的發展,2010年前從事養老行業(主要是養老機構)的人基本上是一步步在做自己這塊機構,稍微大型的養老機構要不就是吃政府補貼,要不就是兩三年就消亡。而居家養老就基本上沒有出現。從2011年-2014年,國家政策上出現傾斜,這幾年,國內出現了大量的以養老地產為主的養老機構。2014年以後,隨著政府對養老政策優惠力度加大,養老市場出現了多樣性的局麵,居家養老也被提到日常的養老布局上來。但是,盡管整體的養老市場氛圍趨於高潮,但大家卻麵對的一個基本問題,我們養老到底做什麽?有人說養老社區最好;有人說“候鳥式養老”不錯;而有人說:居家養老是根本之道。實際上不管哪種說法,都有其道理,也有它的需求。但是什麽是目前真正的中國老人客戶的需求,可能很少有人能係統說出,為什麽會出現這樣局麵?沒別的,我們走的太快了。現在普遍出現的問題,一方麵是養老方麵專業知識教育和學習不夠;另一方麵是養老服務的實際經驗不夠,最後一個原因就是過強的利益驅動。

  客戶需求不明是市場策略的大忌,現在國內一些有識之士通過吸收國外模式和經驗的方式,開始建立分層次的老人服務模式,這向正確的道邁上了堅實的一步。但是,不管國內養老行業發展風風火火,但一個現實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那就是盈利問題。盡管國家的政策傾斜可以減輕養老服務機構的營運成本,但從長期看,盈利的問題並麽有得到根本解決。

  這時大家想起把醫療引入到養老行業。這就是所謂的“醫養結合”。必須承認養老機構的盈利水平是不高的;居家養老護理服務理論上應該能達到15%左右的盈利率,但這是建立在一個較高效率的管理係統基礎上。將醫療引入養老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可以是服務組織或機構能夠達到贏收的目的,這點本人100%讚同。

  但這可能太過去一廂情願了,為什麽?我們又不得不回到養老服務的概念上,我們首先定義我們這裏說的養老服務是一種針對老人的身體和精神健康的服務,就是我們常說是老人護理服務。大家都清楚,老人護理服務從老人的健康狀況來講包括:自理的、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有新叫法是“失能”,不重要!),當然還有臨終關懷的(有的叫“安寧”),總之,不同健康狀況對應不同的護理級別,也就對應不同的老人護理機構或組織。

  在眾多的老人護理服務組織或機構中,這裏有一個很大標誌性區別,那就是醫療性老人護理服務和非醫療性老人護理。醫療性老人護理服務是必須有政府衛生醫療部門簽發的執照,而非要老人護理機構並不要這個執照。醫療性老人護理可以直接向老人提供醫療醫療介入手段以及處方藥物,非醫療性老人護理機構麽不能直接向客戶提供醫療介入手段和提供處方藥物。當然政府對於這兩種服務組織的監管完全不同,在美國和加拿大,醫療性老人護理服務組織或機構的審批與醫院的審批幾乎一致。

   “醫養結合”這裏有個概念的界限,在養老機構中,“醫養結合”很明確就是帶有醫療護理性質的老人護理機構,一般叫護理中心、護理院。如果將“醫養結合”納入到居家老人護理服務,這裏就出現一個明顯的概念界限,即:居家或社區醫療服務?居家老人醫療護理服務?如果是前者,服務組織或機構就成為一個醫療服務機構,而這種機構與現有的社區衛生醫療服務機構有業務重疊的嫌疑。如果是後者,盡管服務組織或機構具備醫療護理服務資格,但是老人護理服務的性質決定了其醫療服務的目標不是醫治病人,而醫療的介入手段。就是說居家醫療性老人護理服務中醫療服務範圍是有限製的。

   從概念上我們清楚了,一般涉及醫療性老人護理服務組織或機構的服務對象大都是護理級別極高的客戶,為此,老人護理的服務團隊有就更加全麵和專業。一般會包括醫生、護士、護理人員、營養師、康複或理療師等專業服務人員。同時醫療性老人護理組織的管理更加規範、係統和專業。

   醫療性老人護理組織或機構在醫療介入執行以及藥品的使用和管理必須要有嚴格程序和流程,同時要受到政府的監管。藥品的使用和管理是醫療性老人護理組織或機構的管理重點之一。如果監管不嚴和疏於管理,都會造成嚴重問題。

   有很多人都會對老人護理服務產生錯誤的偏差,那就是老人不能離開看病!養老靠在醫院或醫療機構,老人就放心了。首先我們要說明一點是。醫院不是老人護理機構或居家,相反,老人護理機構或居家也不是醫院。老人生病應該去醫院。老人生活在老人護理機構或居家,目的是更好的生活品質。所以老人護理服務包含護理和生活品質兩層概念。為此定義老人不是病人,是客戶。至於老人患有的一些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等老年疾病,都是屬於控製性的長期疾病。記住,保持以及提升老人的身體和精神的健康水平才是老人護理服務目標。就算在老人護理機構或居家老人護理服務中帶有醫療性質護理手段,但它的目標也是如此。

   當從老人護理服務的概念上講清楚,就會發現“醫養結合”就老人護理機構而言,它就是一種老人護理機構原本就存在的一種服務形式,所以再提及沒有什麽意義;就居家老人護理服務而言,醫療介入服務進入居家老人護理,可以在給予客戶健康護理和生活支持基礎上,更加準確地向老人醫療介入護理手段和藥物支持。這種居家醫療護理服務可以成為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的補充,但前提是,居家老人會組織或機構具備良好的管理能力和專業資格。

   總體講,“醫養結合”可以作為社區老人護理服務專業補充,在這點上,它在養老方麵的意義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將“醫養結合”納入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之中,這就不應該是個養老服務的話題了,而是一個社會醫療服務開放的話題了。

   有時與那些關注養老的朋友談及“醫養結合”,好像總是那些說不清楚。我後來明白了,是概念的認識出了偏差。我是醫療性老人護理服務熱衷推動者,但我也擔心,在目前連非醫療老人護理服務都尚處起步階段的國內老人護理行業,一下進入到醫療性老人護理服務階段,軟件水平是一個最為關注的問題。

微信: EdwardW888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