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自己有限的已知,去隨意否定無限的未知

來源: 洛城小郎中 2016-08-25 21:57:0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632 bytes)
回答: 讓科學說話, 中醫學說根本不是科學俊牛2014-05-09 12:32:19

中西兩種醫學他們的目的是一致的,兩者研究的對象同是-----人體和人體的疾病。由於中西兩種醫學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研究方法,西醫采用了實驗研究的方法,中醫則采用了邏輯推理的方法。導致了兩種醫學形式和內容的完全不同。
每個人對待某一件事,因為視角、性格、思維、意識不同,都有他自己的態度,根本不能要求整齊劃一。例如孔子有關兩個小孩討論早上和中午太陽遠近的故事,現在天體物理逐步認識了這些現象。

中醫與西醫都有哪些區別和特點呢!我覺得主要有幾下幾個方麵:
1、認識方法不同-----中醫的理論基礎是哲學,西醫的理論基礎是實驗科學。
中醫的理論基礎是氣一元論、陰陽五行,天人相應、髒象經絡、營衛氣血、辯證論治。中醫理論強調的是互相製約對立,又彼此互補聯係。乍一聽這些讓人感覺很模糊,摸不著看不到,都是抽象概念,不實際,什麽是精氣?什麽是形神?穴位是什麽?經絡又在哪裏?等等,沒有實在的東西,讓人摸不著底,盡在務虛。但是,仔細一琢磨分析,你就會發現,這些又很有道理,又好象回答了身體、疾病與健康的所有問題。現代醫學很多理念與中醫認識論越來越相近,大道相通。
與中醫相比,西醫的現論則顯得實際,內科外科加解剖,組織生化與生理,等等學科理論,小到細胞與分子、大到組織與器官,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切都能讓人親眼所見,眼見為實,統計加分析,從中找出普遍規律。所以說西醫的理論是基於自然科學體係,以實驗、量化為前提。所以有人說中醫科學不科技,西醫科技不科學。當然這種比法不一定恰當。
在這裏,我想說的是,無論是哲學還是科學,都是人類認識世界,認識宇宙的方法和態度,宇宙之大、無限無邊,受人類思想的局限,都不能絕對的說那一個就是真理。
有不少人認為中醫不科學,什麽是科學,科學是人類認識自然,認識宇宙的一種方法而已,它是有限的,而宇宙是無限的。科學不一定就是真理,真理也不一定都科學。所以說,沒必要去以自己的有限認識,去否定不符合自己看法的客觀存在。
中醫始終未曾受益於現代大工業提攜,卻隻能沿著傳統的邏輯推理方法緩慢前進。綜觀古今中醫圖書,無一觀點不出於邏輯推理。《內經》提出的“外感六淫”說和“內傷七情”說,陳無擇的“三因論”,因它們不是實驗研究的產物,故而隻能從宏觀角度去認識病因。《素問•至真要大論》“病機十九條”是中醫論述病機膾炙人口的綱領性文字,由於都是宏觀的認識,因此缺乏精密的定位、定性和定量。近年來人們對《內經》“病機十九條”進行了重新歸納,提出了比較係統的歸類,然而歸來歸去也隻能宏觀地論述,對疾病發生發展的微觀變化仍然一無所知。整個中醫學的病因、病機、理法方藥,全屬宏觀範疇,結論多出於邏輯推理。
因此,這種邏輯推理的辨證方法也給中醫發展帶來了困惑,如何突破這個瓶頸是中醫藥發展麵臨的難題,人們作過各種探討與實踐,都沒有取得實質的進展。這是我們每一位國醫後學者的義務與責任。

2、西醫重結構定位 中醫重功能定位
現代醫學以人體解剖、生理、病理結構定位和直接觀察分析方法,眾所周知,在此不多廢墨。
解剖學知識是醫學當中最基本的知識之一,其實中醫的解剖學起源很早。在《內經》、《難經》當中,就有大量的有關解剖人體、研究人體結構的內容,比如血液循環的動力、速度、造血器官以及骨骼長短、消化道的形態、位置、容量等都有比較詳盡的記載。所以,古代解剖學對藏象學說的形成的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藏象學說奠定了形態學方麵的基礎。 
但是由於曆史條件的限製,古代解剖學僅僅停留在憑肉眼直接觀察的宏觀外表認識的水平上,對髒腑細微法結構的認識幾乎一無所知,所以是比較粗淺的,不可避免地有著明顯的局限性。加上封建文化思想的影響,“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就連太監往生也要贖回淨身之物,以留個全屍。清朝中醫診所往往都備有女性瓷人,婦女疾病身體不適,會讓病人指著瓷人的部位敘述,男女授受不親。這種以外揣內, 以表知裏的辨證思維,使中醫與自然科學發展的結合漸行漸遠,大大阻礙了中醫科學地發展。

中醫發展過程中古代哲學思想的滲透,構建了以整體觀念為主導思想,以精氣、陰陽、五行學說為哲學基礎和思維方法,以髒腑經絡及精氣血津液為的生理病理學基礎,以辨證論治為診(治)療特點的醫學理論體係。是中醫學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理論的精華,值得我們好好傳承和發揚光大。
中醫根據“有諸內必形諸外”的方法,對人體生理和病理情況下內髒活動的表現於外的現象進行了長期細致的觀察,逐步積累了髒腑活動規律的認識。臨床往往通過外在象的認識與探討,可以知道內在髒府功能的狀況。所以,中醫藏象學說強調不僅僅是介剖概念,更重要的是生理病理學概念。
因此,中醫學辨證過程中,就形態結構與生理功能而言,更注重其生理功能,由於強調功能定位,就相應產生了多種的定位模型,形成不同的辨證體係。如八綱辨證體係,髒府辨證體係,衛氣營血辨證體係,六經辨證體係,三焦辨證體係等。這些不同的辨證體係,就會產生不同的相應治法。所以,產生了一種疾病而有多種不同的辨證思路與治療方法,往往容易給人感到中醫無標準不科學,但這種個性化辨證治療,正是體現了現代人類由分析時代向綜合時代發展的科學進程。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還非常淺薄,不要以自己有限的已知,去隨意否定無限的未知。(未完待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