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對中醫感興趣,認為中醫的某些思想(如治未病,整體觀)和某些實踐(如正骨,針灸,偏方)很有獨到之處,但對中醫的理論和傳承方式等很不認同,認為理論脫離實際,原始,保守,落後。我對中醫如何發展到現在這個狀態很感興趣,這篇文章(實際是四篇)是我見到的最有功力和深度的文章。
這篇文章把中醫的起源放到一個大環境之中,認為中國醫學在開始時與其它傳統醫學很類似。但中醫後來的發展,特別是其理論的形成和與實踐脫節,與中國的文化政治環境有直接關係。對我而言,得這篇文章說清楚了兩件事:
1)中醫是何時和在什麽社會環境下走向理論與實踐脫節的。中醫的特點是“醫者意也”,以想象代替實際,這篇文章談到這種形而上學的思維是如何形成的。
2)中醫的五髒六腑是何時開始虛化的--即“此腎非彼腎”是何時和在什麽情況下出台的。
這篇文章顯然沒有圓融地提到中醫的可取之處,但其說法是否有道理呢?
我提供這篇文章是想讓對中醫研究比較深入的網友提出對其中觀點的看法。我本人不認同中醫理論,但認同“君子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中醫人士。誠請網友發表意見時避免簡單論斷而不說清楚理由,也請避免人身攻擊。
我不會在此回應各位的討論,但如果想與我討論,可在博文裏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