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納起來不外兩大原因:人種原因和文化原因。
人種這個簡單:白人和部分黑人,天生body frame就比亞裔高大。黴果黑人與非洲黑人相比,經曆過人工選擇(買奴隸的時候會挑比較健壯高大的,坐船過來能活下來的更是健壯的個體),所以更高大一些。
文化原因就比較複雜。首先必須明確的是,在談文化原因是,我們已經剔除了人種原因,所以在分析文化原因時,我們隻比較黴果白人和歐洲白人。黑人在黴果人口中隻有17%,是少數,就不分析了,不過下麵針對白人的分析和結論,大部分也適用於黑人群體。
比較黴果白人和歐洲白人,人們最先想到的是食物結構和出行習慣。食物結構這個俺留給其他人談吧,因為我的知識儲備不太夠,而且以我在歐洲的有限經曆,我找不出強有力的證據證明法國人的熱量攝入顯著少於黴果人,但美國人卻比法國人顯著地肥和重。隻說出行習慣吧。這個確實是個大因子。歐洲文化總體來說屬於城市文化(urban culture),大部分人群集中在大中城市當中,雖然私車擁有率很高,但繁華擁擠的大城市生活使得駕車趴車非常不便,人們在大城市中的活動仍然主要是安步當車,走路多,消耗熱量多,自然有助於保持體型。黴果文化則屬於典型的鄉鎮文化(suburban culture),大部分人口分散在廣袤的鄉鎮地區,私車的普及和公交的literally non-existent,使得黴果成為名副其實的車輪上的國家,辦點兒什麽事兒都要開車。開車多走路少,不胖你胖誰?
這是文化因素之一。這個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下麵說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文化因素:人是環境動物,是趨同動物。
這回咱不和老歐洲比了。咱隻在黴果內部做比較。黴果中西部白人人群的超重率已經超過50%,而血統構成相近的東北部,白人超重率低於30%。這是為什麽?限於篇幅,不做具體分析,隻說結論:首先中西部比東北部更偏鄉村一些,在肥胖方麵有先發優勢(first mover advantageeeeee),在這個基礎上,逐漸形成了it's ok to be overweight or to be fat的心態. 於是,中西部的胖子紮堆兒出行,胖得理直氣壯,胖的氣壯山河,在胖子成堆兒的地區,你減肥的動力遠比在瘦子占主流的地方要弱,於是乎胖子就越來越多,而且胖子們中的小胖也一發不可收地成長為大胖和巨胖。這個東西聽著挺玄乎但卻是有研究結果支持的。
從胖子這第二個文化因素說開來... 如果您已經長得比較漂釀了,但希望成為萬人迷那種超級漂釀,最好的辦法是找幾個比你更漂釀一點兒的美女,和她們同吃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