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老狼所發的AIDS死亡率下降的資料(如下)後就想跟帖說說個人所知和看法,可剛好本城廣告在哪兒搗亂,無法正常發帖。下午被叫走就一直忙到晚上?,思路也就斷了。現在閑來無事,接著昨天的思路,想到哪就寫到哪,寫到哪算哪。
上麵的表明確顯示近十多年來美國HIV有關疾病的死亡率明顯下降。而同時其他的統計資料表明同期被HIV感染的人數在上升,也就是說死亡率的下降不是由於得病的人減少而造成的。個人在工作中的感受也是如此,現在見到的絕大多數都是HIV陽性但未發病的,已發病的AIDS病人越來越少了。記憶中2005年前後WHO的資料顯示,當時全球範圍累計被感染的大約在3000多萬。2013年WHO的數字是:累計感染6000萬到7000萬,當時存活人數3500萬左右,其中需要治療的約2600萬,而已接受治療的隻有970萬。
這個令人振奮的成績是全世界?多方麵的努力的結果。全民教育預防為主,早期檢測早期治療,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研發和不斷更新,治療概念的逐漸成熟等等都功不可沒。成績可喜,但這僅僅是個好的開始。
1 控製傳播。HIV的傳播是有很特殊的範圍的,但不要忘記那些“無辜者”,比如嬰兒和意外接觸感染。多年來的全民教育和基本的預防措施的普及,已經見到一定的效果,比如現在已經基本看不到經輸血感染HIV的病人了。但是在特定人群中的傳播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控製。還有要有效控製傳播,首先就要明確傳染源。可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帶毒者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感染了HIV,有說法說50%的帶毒者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感染。這部分帶毒者更危險更有害,因為他們可能在無意中把病毒傳給了別人。降低這個危險的有效方法就是擴大檢測範圍,CDC大約兩年前更新和擴大了HIV檢測範圍的建議。現在CDC建議所有13-64歲(?)的人都應該接收至少一次HIV驗血,盡管你不屬於危險人群。但是因為涉及個人隱私權,醫生隻能建議,病人有權拒絕。美國各州法律也無權強製病人接受HIV檢測,除非這檢查涉及到他人和公眾的健康和安全。比如一個護士給病人抽血,不小心被針紮到手,這時那個病人就必須接受HIV和其他傳染病的驗血,以保護那個護士的利益。再有一個例子就是孕婦是否必須驗HIV,以減少垂直(母嬰)傳播?這方麵各州法律不大一樣,但基本上差不多:一是醫生建議,孕婦自己決定(Opt-in)驗不驗;或者作為孕期常規檢查的一部分,醫生要求孕婦驗HIV,但孕婦有權拒絕(Opt-out)。如果孕婦產前沒有驗HIV,那新生兒出生後就應該馬上留臍帶血驗HIV,這時產婦已經沒有拒絕的權利了,因為新生兒已經是他人。
降低帶毒者的傳染性是控製傳播的另一個重要環節。一般講傳染性的高低取決於帶毒者的病毒載量(Viral Load),載量越高傳染性就越大。而降低這個危險就需要藥物治療,特別是早期治療。控製預防HIV最有效的方法應該是接種抗HIV疫苗,但至今為止還沒有研製成功有效的能用於大規模接種的HIV疫苗。
2 藥物治療。HIV/AIDS的治療主要是抗反轉錄病毒的藥物治療。這方麵發展很快,開始時新藥層出不窮,但很多都在臨床實踐中被淘汰了。現在的HIV藥物的選擇已經比較規範,治療方案也更加成熟了。藥物治療最主要的問題是毒副作用,見過多例肝衰竭造成病人死亡的報道,以至當時很多病人放棄了藥物治療。近年來的努力使得新的藥相對更安全,更有效,致使更多的病人選擇了藥物治療。再有就是抗藥性的問題,多年的經驗極累產生了有效的多種藥物聯合治療方案,比如HAART方案,這些都應該是AIDS死亡率明顯下降的重要原因。
任何治療都有不同程度的危險性,而治療的選擇應該是權衡利弊之後的結果。間接看到2008年國內《健康報》的報導中顯示:在接受藥物治療的AIDS病人中45.84%的病人死亡(應該是在治療中死亡),但這個數字又能從另一角度證明這些病人治療後的生存率是54.16%,超過一半。這個報道應該提供更多的資料,最重要的有兩個。一是這個統計的時間範圍,就是在多長時間內造成48%的病人死亡?再有就是應該提供對照組資料,就是同期沒有接受這種藥物治療的死亡率?否則無法比較。我找了一下有關的死亡率數據,2012年同樣的國內資料,甚至是同一個作者的發表的資料顯示:未接收藥物治療的AIDS病人平均存活時間是六個月,兩年死亡率是95%,三年死亡率99%。那《健康報》七年前的數字顯示一半以上的AIDS病人經治療治療後存活,而沒治療的三年死亡率幾乎是100%。再有就在同一篇轉帖中,同一作者顯示82.29%病人已經持續了5年的治療,作者的結論也同樣是“AIDS藥物治療非常有效”。
3 早期治療。WHO兩年前降低了治療標準,以便更多的病人能得到更早的藥物治療。CD4細胞計數一般被認為是AIDS病嚴重程度的指標,這個數越低病情就越嚴重。WHO以前建議CD4計數低於300時開始治療,現在建議下降到500就應該開始治療。而且建議對孕婦兒童......可以在臨床發病前就開始治療。對工作中意外接觸HIV病毒的醫護人員,一旦確定接觸,醫院就會建議馬上開始藥物預防性治療。藥物的安全性提高,也是現在提倡早期治療的原因之一。
4 HIV疫苗。 各國科學家已經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有的HIV疫苗已經投入到人類臨床試驗階段,但至今結果並不理想。主要問題是不能激發機體產生有效的保護性的免疫功能,最有效的好像也隻能達到30%左右。再有就是保護功能不持久不穩定。
還有一種不同於疫苗的,使用抗HIV藥物取得短期的免疫的方法,何大一教授在這方麵取得了很好的進展。但這種保護功能一般隻能持續幾個月。
5 治療前景。近來不時能看到“治愈AIDS”的病例報道,美國歐洲的都有。就是病人有確診的AIDS/HIV感染,經治療後HIV病毒從體內消失,經一定時間後的複查體內仍未發現HIV病毒。可是這些病例,至少是我看到的這些都是零散的個例報導,唯一病例之間能有的關聯就是最近幾例都是美國的兒科病例。個人看法,現在的HIV/AIDS的治療還都隻是在臨床治療症狀,避免和延緩HIV感染病人發病。離徹底消除體內病毒,杜絕疾病的發生還有很大的差距。還需要大量的臨床/科研投入,以及經濟上政治上的支持。